专栏名称: 康石石
做艺术留学,更做艺术教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意外艺术  ·  谢谢你们,让这本书成为了第一 ·  15 小时前  
康石石  ·  香港科技大学有个新专业,能“捡漏” ·  昨天  
康石石  ·  很多学生找机构前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康石石

很多学生找机构前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康石石  · 公众号  · 艺术  · 2025-02-18 09:00

正文


每年上岸之后和同学们一起回顾整个申请过程,发现有些同学能始终不忘初心,知道自己要往哪条路前进,但目标感清晰的人是少数。 大部分学生刚来汉艺时,其实都处于比较迷茫的状态......


截自汉艺学子们的采访分享


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TA们来汉艺之后经过了怎样的探索从而发现自己内心的声音呢?请看:




#1

第一类

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该读什么专业


这部分同学的迷茫是 真的没有方向,不知道该选什么专业,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大家高中三年都在拼命学习刷题,根本没有时间思考自己喜欢什么,未来想做什么。然后一高考完马上就要填志愿,手忙脚乱地翻资料去了解,所有的思考都堆在了这几天。


到了大学继续迷茫,有些人混着混着四年就过去了,好像什么都没学到。


前段时间央视网有一篇文章就提到这个问题,问问现在的高中生、大学生、毕业生: “你喜欢什么?你真正热爱的是什么?” 有多少人能立刻清晰地回答出来?


当然,今天我们不是要分析为什么会迷茫,这篇文章,只想以汉艺学生的经历为基础,讲一下TA们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喜欢与热爱。


汉艺23届学员Z同学,他就是一边做作品集,一边寻找方向。


点击图片跳转分享


Z同学来H·ART来的特别早,因为他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大一就开始准备作品集了,但他也不清楚自己想学什么, 好在来得早,他能有许多时间去做尝试


作品集制作周期中, 他跟着不同的老师做了服务与交互设计、游戏设计、产品设计 ,也是基于这样一份有很强融合性的作品集,他申请一些强调跨学科融合的专业, 拿了大满贯和CSC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 ,目前是往跨学科方向发展去了。


汉艺23届学员Z同学 获 CSC国奖留学基金委员会奖学金

新加坡国立大学 整合设计 MDes

爱丁堡大学 信息设计 MA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产品设计 MA

利兹大学 设计 MA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设计:扩展实践路径3 MA

格拉斯哥艺术学院 设计创新与交互设计 MDes offer


本科学工业设计的L同学 同样如此,大二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于是结合学校学习体验, 同时来汉艺把服务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都学了一遍


在这个过程中她尝试了自己想尝试的东西,探索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从迷茫到逐渐掌握一些方向,还拿到四张国际大奖,最终跨专业确定了服务设计方向



汉艺工业交互学部在读学员 L同学 获
获 IDA 生态设计 可持续概念设计 金奖
A'Design 卓越奖
2024年缪斯设计奖 银奖
GCROSS国际设计奖 铜奖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所以引出“找到真正热爱”的一个方法:不断尝试。多了解一点,自己的边界就拓宽一些。



#2
第二类
对保研还是留学目的性不明确

这类学生又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大一大二的同学们,TA们年龄较小,在面对未来规划还是拿不定主意 ,到底是选择国内保研,还是自己出国留学?这的确是个让人很纠结的问题。

这类学生一般先来汉艺准备作品集、背景提升,升学的事等到大三再说 。汉艺工业交互学部在读学员Q同学大一就来汉艺了,除了完成常规的作品集任务,也在1v1小班课中修炼自己的软件技术, 和冬令营小组成员合作的宠物项目最近还荣获米兰设计周湖北地区三等奖等3+奖项 。这些成绩不管是将来保研还是留学,都是妥妥地加分项。



汉艺工业交互在读学员 Q同学
米兰设计周 湖北省一等奖
日本CADA 铜奖
2024-G CROSS CREATIVE AWARD 铜奖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第二种是大三的学生,一开始来汉艺是以留学作为升学目标的,后来参加背景提升拿了一堆奖,发现保研资格也支棱起来了,转道去保研 。23届学员R同学就是在准备港理申请的过程中拿了 5份国内外大奖+专利证书 ,最后在北理保研中大获全胜。

汉艺国际工业学部 23届学员 R同学
成功保研 北京理工大学 工业设计及理论

在这两种情况下,大家完全可以制定同时考虑保研和留学的双线规划。

汉艺工业交互学部在读的L同学,她分享道自己班里好几个排名靠前的学霸都在汉艺准备内外双保,一手握保研,冲刺清华、同济、上交,另一手准备留学,如果没跨保成功就会选择留学。

所以在保研还是出国的选择题中,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答案,但双规划一定是在风险规避



#3
第三类
信息差让我对申请材料一知半解...

尤其是对于保研的学生,刚来汉艺时知道自己成绩还不错,也知道要做作品集,但这些对于真正的保研来讲,并不全面。

我们在《 什么样的学生,会差一点就能保研 》一文中也提到,如今横扫各大专业课成绩已不再是让保研十拿九稳的事了,很多名校一改“优绩主义”,开始看重学生的综合成绩, 除了绩点本身,还会包含论文、竞赛、科研成果、参军入伍、社会实践等内容 如果同学们 没有搜集信息的意识,很容易在无形之中错过很多机会

曾在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实习的Rina同学分享自己的保研经历,当时她的专业能力在年级非常靠前,自信能够上岸,直到结果公示,却因为忽视了各种加分的条条框框,成为“保研败北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