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好的消息。
近期,高盛、摩根大通等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发布研报,上调中国资产评级,看好2025年中国资本市场。外资机构普遍认为,2025年企业盈利复苏将为中国市场的上行提供支撑,增量资金有望持续涌入。具体来看,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及其团队预计,2025年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盈利增速将分别达到7%和10%,两大指数的假设合理市盈率将分别达11倍和14倍。
摩根大通则在最新报告中提出,中国股市预计将在今年1月底前后迎来逆转。“虽然2025年开年A股市场整体出现了一些波动,但基本面因素的改善并没有因此发生变化。”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在1月13日举办的第25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表示,2025年A股整体企业盈利将明显改善,沪深300指数的盈利增速预计在6%左右。
伴随着这个预测的,还有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就是上海城市经济规模突破5万亿元。
上海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市经济规模进入了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
从世界来看,5万亿元,超过阿根廷、比利时、瑞典、泰国等国家GDP。
从全国来看,在上海之前,仅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湖南9个省份GDP超过5万亿元。大约领先北京6300亿,领先深圳1万亿,领先广州2万亿。北京突破5万亿,起码还要2到3年,深圳呢?还在冲刺突破4万亿。
从自身来看,上海土地面积占全国只有0.06%,但贡献了全国3.7%的GDP。平均一天,上海可创造超过130亿元的GDP。
回首历史,上海一路走来,经济总量不断实现新突破,1949年GDP仅为20.28亿元,改革开放后,2006年突破1万亿元,2011年达到2万亿元,2017年超过3万亿元,2021年突破4万亿元,2024年又突破5万亿元,迈上新台阶的时间不断缩短。
说实话,上海一直都是中国经济的火车头。上海GDP增速基本代表了中国经济增速,经历了30年的高增速之后,最近几年上海也因体量太大增长乏力,2023年GDP增速为5%,2024年前三季度增速为4.7%。
中国经济增长在2024年前三季度承压。9月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增量政策在关键时刻稳住了经济大盘。政策之所以能见效如此之快:一是因为政策的实际效用;二是因为政策释放出“稳住经济发展大局、延续长期向好大势的强烈信号”。四季度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暖,但回升向好的基础仍有待夯实。在这样的关口之下,制定一个较为积极的经济增速目标,可以稳定市场各方对政策力度的预期。
因此经济观察网预测,2025年中国预计将会延续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
截至2025年1月15日,河北、福建、广西、黑龙江、吉林、天津、北京、湖南、海南、内蒙古、上海、广东共12个省份召开了人代会,公布了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并安排部署了主要工作任务。
备受关注的地区生产总值(GDP)目标方面,目标定得最高的暂时为内蒙古,经济增速目标定在6%,湖南和吉林定在5.5%左右,福建则目标定在5%-5.5%,“根据实际情况争取更好的结果”。
而黑龙江、河北、天津、广西、北京、上海、广东均将增长目标定在5%,最低的是海南,目标3.5%左右。
在设定经济增速目标的同时,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明确了2025年的一系列重点任务。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促消费”“扩投资”“科技创新”“高水平开放”等内容被频繁提及,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
2025年,北京、上海和广东的工作重点虽然不尽相同,但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等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共性,三地都强调推动产业转型与科技进步,并将文化和旅游作为提升经济活力的关键因素。
其中,北京计划在2025年积极布局未来产业,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个未来产业;
上海也在积极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上海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围绕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6G、量子计算、聚变能源等战略前沿领域,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带动性研究布局;全链条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大飞机、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海洋装备、空间信息、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广东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发展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财富》杂志采访的高净值人士以及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群体:他们会尽可能地压缩可自由支配支出,因为他们更重视这些支出对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
虽然他们的朋友可能偏爱每周数次外出就餐,但他们却选择自己做饭——事实上,他们甚至选购冷冻食品,因为这些比新鲜食材更为经济实惠;有些人选择不购置私家车,购买二手用品。
这些人在某些情况下是无意识地——过着“消费不足”或“低消费”生活。当人们开始分享自己每周的平替生活时,“低消费”一词便开始在社交网站上传播开来。
在存款利率不断走低的当下,居民的存款数量不断增加。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308.38万亿元,同比增长6.4%。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302.25万亿元,同比增长6.3%。
2024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7.9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4.2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943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212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59万亿元。
因此除了强调新质生产力之外,在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扩大内需和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被定为2025年全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如今,在各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扩内需也被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经济传导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你的2025计划是什么?
参考资料:
[1]光明网《上海城市经济规模突破5万亿元》
[2]经济观察报《GDP增速目标可能维持5%左右|请回答,2025》
[3]时代周刊《12省份公布2025年经济目标:过半数定在5%,扩内需是关键词》
[4]中国新闻网《中国第一个5万亿GDP城市诞生,为何是上海》
[5]《百万富翁们的“低消费”生活:开二手车,批量烹饪,从不添置新衣服》
[6]《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7.99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