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就就TALK
就就,90后新媒体创业者、国家理财规划师、精致生活主义者。在银行工作4年后辞掉稳定工作,从小镇回到广州创业。时刻精进、热爱生活,分享职场干货、理财经验、成长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易说钱  ·  这张纪念钞,终于涨了! ·  9 小时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4.7-4.14梦幻启程 ·  14 小时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前Nike旗下「潮牌卫衣」火遍欧美?!竟不到百元! ·  22 小时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家里的保鲜膜扔掉吧!万物皆可封的真空封口机, ... ·  3 天前  
创意铺子  ·  医院康复科,被打工人爆改成了健身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就就TALK

我身边那些已经辞职的公务员,现在都后悔了

就就TALK  · 公众号  ·  · 2020-02-29 11:00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把我们置顶/设为星标吧

一起在职场中精进、成长~

- 这是就就的第 181 期分享 -


因为疫情,不少人被减薪甚至被裁,前不久就有个读者跟我诉苦:早知道当初就去考公务员了,不像现在这样每天都要担心自己被裁。

对此我想说,就算是体制内工作,也没有绝对的稳定可言。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要想让自己更有安全感,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进步。
——就就


01
疫情之下,很多人都在叫苦不迭。
出来创业这几年,我认识了不少从体制内辞职出来的朋友,前几天和他们聊了聊,发现疫情之后,很多人的观念发生了改变。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民宿老板强哥。
熟悉就就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喜欢旅游,也喜欢摄影的人。
2019年年初的时候,我把积攒了一年的年假用了,去了云南旅游。
就是在那里,我认识了强哥,一个和我一样从体制内辞职出来创业的人。
强哥原本在云南的一个地级市当公务员,当地的生活开销不大,加上他自己做的一些投资,两年下来,强哥已经存够了50万。
后来他决定辞职,贷款200万创业搞起了民宿。
今年过年前,原本民宿都已经被游客订满,结果疫情一出,所有订单都取消了,强哥给所有在他那里订房的客人免费退了房费。
如果疫情持续,他就要承受月亏12万的损失。
强哥说:
“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以前的同事已经在岗位上坚守了十多天没有休息,但至少工作不受影响、工资照常发放,也不用担心明天揭不开锅、被银行追着要贷款。”
我问他: “后悔吗?”
强哥坦言: “多少有点吧。”
......
其实,类似的对话还发生在我和其他朋友的聊天里,说到底,这次疫情打了太多人一个措手不及。
许多年轻人刚步入社会时对公务员嗤之以鼻,认为工资不高,过强的稳定性磨灭了年轻人的冲劲和活力。
但本次疫情,却实实在在的给这些曾经轻视公务员的人上了一课。

02
这次疫情除了给像强哥这样已经辞了职的“前公务员”敲了个警钟,同样也给还在体制内的“挣扎”的人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比如我在小县城中山当公务员的师妹小晴。
“这个月发工资那天,看到工资卡上雷打不动的几千块,再看看网络上报道的有人破产,有人断供,有人进不去出租屋,同情他们的同时,也感觉到有些庆幸。”
小晴的工资概况是:工资+补贴+公积金有7200元左右,还额外发放了奖金。
我们常常说公务员是“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挤破脑袋想进去”,小晴也和很多体制内的人一样,在温水煮青蛙的日常里时常会自我怀疑:
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我很理解大家,因为我和你们一样,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我们这一代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想为自己的未来拼一把,梦想着仗剑走天涯。
最好如同古代行侠仗义的大侠一样,肆意快活,潇潇洒洒。
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对“稳定的生活”有着比上一辈强烈得多的抵触心理。
但这次疫情之下,很多人开始反思,其实我们不需要有多大富大贵,只需要饭碗永远都在的安全感,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足矣。
因为身上的房贷和车贷不允许你停下脚步,原来有一份能够稳定维持生活和开销的工作,也是这样幸福。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在疫情过后,极有可能会有越来越多年轻人为了追求安全感,而选择加入公考独木桥的角逐厮杀,试图投入体制内的怀抱。
03
说了这么多,就就并不是想要鼓励大家一股脑地都去考公务员,或者是劝早已有了自己打算的公务员们不要辞职。
相反,我只是想纠正大家的一种思维误区——
只看得到事情的其中一面,却看不到事情的另一面。
这种思维方式的表现十分微妙,不易被人察觉,但它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一个懂得辩证道理的人,才会然懂得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之间的对立转化的深层奥秘,之后他会做出最佳的抉择,而不是一旦坏事情出现,就手足无措,哭天喊地。
比如上面跟大家说的公务员师妹小晴的故事。
师妹小晴在这两年的工作过程里,经常跟我抱怨:这一辈子就困在小小的办公室,整天人浮于事,她还年轻,不想过那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
但现在,小晴却无比庆幸自己能在这一间小小的办公室,不用担心自己的“饭碗”。
大家发现了吗?
小晴在抱怨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眼望得到头”就是“稳定”的另一层外衣。
而这一层被嫌弃的外衣,恰恰是疫情中最想让人穿上的“防护服”。
你可以在平时的平淡生活里,觉得它是“一潭死水”,但你也应该清楚地知道:
这一潭死水之下,蕴含着能够抵抗风险的“定海神针”。
与此同时,公务员作为“人民公仆”,是需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的。
特别是在疫情这样的重大关头,我身边不少的公务员朋友在大家都在延长假期时,已经提前复工返回岗位,站到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
任何事物都是这样,就像硬币一样具有两面。
你不能只愿意接受好的结果,而不愿意承担任何坏的可能吧?
天下没有这么好的馅饼。

04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浪费生命》一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只有每天进步才是最稳定的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再是找到“铁饭碗”就管一辈子的时代,让每一天的自己都比昨天的自己要更优秀,你就已经赢了。
知乎曾经有一个高赞是这么说的: 稳定当然有好处,因为它杜绝了变坏的可能。但稳定也有坏处,因为它把变好的可能也一并屏蔽了。
然而,“变坏的可能”,真的有那么令人恐惧吗?
《面对恐惧,从容面对》一书认为,恐惧有三个层次:
第一:恐惧事情本身。

第二:恐惧是害怕失去背后的价值。

第三:真正的恐惧,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应对这个失去。
拿疫情来说:
一开始,你恐惧的可能只是这个病毒本身,因为它来势汹汹,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会有多大的危害。
到后来,你越来越恐惧,因为你发现疫情还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甚至还会让我们失去一些东西:比如正常出行、吃喝玩乐的权利,又比如不能按时返工带来的经济损失......
到现在,你发现了你真正的恐惧,归根结底在于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去应对这样的损失。
在就就看来,一个人在脆弱和恐惧的时候,往往倾向于尽量减少变化。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天灾人祸、生老病死,变化时刻都在发生,培养反脆弱和反恐惧的能力,我们才能迎接各种挑战和机遇。
请记住,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
让自己持续精进,锻炼自己稳定而专业的能力,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是否学到了新东西上,认知和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只有这样,在变化来临时,才能少一些脆弱和恐惧,多一些安稳和底气。
对于那些已经决心要离开体制内的小伙伴,无论疫情有没有发生,你只需要知道, 剩下的路,你要坚定地走,别忘了离开的初衷,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对于那些正处在艰难时期的朋友,也请你相信, 在人生的低谷,或许你会觉得自己太渺小无能为力,但不代表你不能做一点什么,千万别小看自己,你总能做些事情,让现状变得更好。
点个“在看”,愿你既有无可替代的能力,更有披荆斩棘的勇气!

——END——

本文作者: 就就,90后新媒体创业者、国家理财规划师,分享职场干货、理财经验、成长故事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精进的就就(ID:jiujiu-up),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扫码添加就就个人微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