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公众号百代旅行网(微信号:baidaitrip)授权转载。
阅读预计花费您3分钟。
由茅以升设计和主持施工的钱塘江大桥是中国现代史和铁路桥梁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桥。它是中国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也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大桥,改变了中国的铁路桥梁建设都由外国人包办的历史。
一
钱塘江大桥位于钱塘江上。
钱塘江,简称钱江,
由于钱塘江横亘,
浙江省被分成两半,
浙西、浙东之间的交通极为不便,
修建一座大桥就成为当时迫切需求。
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
1937年9月26日建成,
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
截至2015年10月22日,
“78岁”的钱塘江大桥,
已经实现了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22235天,
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
大桥当初的修建的时候,
遭受到了很多的磨难。
1933 年8 月,
钱塘江大桥开始筹备修建。
当时参与设计的有中美两国专家。
美国人华德尔博士提出了,
人行道、公路、铁路三种路面,
并行的单层联合型大桥设计方案,
造价758 万银元,
而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
通过对收集到的钱塘江,
水文资料、气象资料、地质资料的研究调查,
提出了公路、人行道和铁路,
分为一上(公路) 一下( 铁路) 的双层联合型,
造价仅510 万银元。
因为这个方案,
比美国华德尔提出的方案,
减少投资约二百万元,
最终被当局采纳。
1934年11月11日,
钱塘江大桥开工兴建。
39岁的茅以升,
受命担任大桥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
当时钱塘江的水文地质条件极为恶劣,
高达数米的大潮更是令人生畏。
江底流沙厚达三四十米,变迁莫测,
素有“钱塘江无底”之说。
民间有“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谚语。
还有“围堰”、“钢梁”、“引桥”、“各种工伤事故”,
各种苦难、困难、技术难题,
被一个个战胜、克服。
茅以升的母亲是这样形容钱塘江大桥的——
孙悟空用他那如意金箍棒帮助唐僧渡过了取经过程中的八十一难,唐臣( 茅以升号唐臣) 造桥也渡过了八十一难。
钱塘江桥以极少之经费,
极短之工期,
极坏之水文地质,
在从古以来认为不可造桥之地点,
兴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联合长桥。
为了赶工,
更不得不打破常规,
钢梁、桥墩、沉箱、桥基等不分上下,
同时并举,一气呵成,
其技术之精湛,
尤其是该桥的下层建筑水下工程,
可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世工程。
钱塘江大桥的建成,
粉碎了非洋人不能建造铁桥的神话,
成为中国建桥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二
1937年9月26日,
一个国人应该铭记的日子,
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
这个日子又是当年,
“淞沪会战”开始不久的日子。
大桥通车后,
旋即投入到支援淞沪抗战当中。
在钱塘江大桥建成后的89天里,
经大桥运送的抗战军用物资、民生物资,
价值应在三千万元左右。
更有10000难民通过大桥逃难。
全面抗战爆发后,
茅以升有一种,
连他自己也不愿意正视的预感。
为了国家命运,
他下令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
留下一个长方形大洞。
这个大洞是用来干什么呢?
埋设炸药。
1937年8月13日,
淞沪会战爆发,
仅3个月后,
上海陷落,
杭州危在旦夕。
事实上,钱塘江大桥尚未完工时,
茅以升就接到了炸桥的命令,
因此,从大桥通汽车这一天起,
所有过桥的火车、汽车、行人,
都是在炸药上走过,
却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和伤亡,
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
从来没有过的奇迹。
1937年11月16日,
南京政府发出炸桥命令后,
茅以升心情沉重地点了头,
“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
一语未竟,热泪夺眶而出。
1937年12月23日这一天,
茅以升正式接到了炸桥的命令,
当晚,他在书桌前写下了8个大字:
“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这一愿望终于在1946年得以实现。
1953年,大桥恢复使用。
三
钱塘江大桥全长1453 米,
内江中正桥1072米,
两端之北岸引桥288 米,
南岸引桥93 米;
正桥16 孔,
每孔跨度67 米,
桥高为71 米;
桥墩15 个,
其中岸边6 个,江心9 个;
上层公路宽6.10 米,
两侧人行道各宽1.52 米,
下层为单线铁路桥面。
为什么钱塘江大桥两次被炸,
还能顺利恢复原设计状态呢?
当时建桥处于抗战时期,
桥工委员会除了考虑,
建桥工程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之外,
还设计了大桥遭遇破坏后,
如何迅速修复的措施。
(一)各孔跨径必须一律,以便桥梁被破坏时,可移用靠岸边孔迅速修复。
(二)采用浮运安装法,将浮运机具妥为保管,以便桥梁被毁修理时,得用以迅速进行。
(三)将桥梁跨径改为不超过60 公尺上下。
(四)建桥工料费以500 万元左右为限”
纪念茅以升大桥北堍,
竖起了茅以升的全身铜像,
人们永远怀念这位——
中国杰出的桥梁专家、
深沉的爱国主义者,
人们也不会忘记钱塘江大桥,
这一段惨痛的传奇历史。
茅以升炸桥前曾赋诗一首:
徒地风云突变色
挥泪炸桥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
不复原桥不丈夫
此诗流露出茅以升被迫炸桥的无奈,以及今后复建的决心,诗中第三句“五行缺火真来火”很多人都不明白究竟,把“钱塘江桥”联系起来,你就能看出这第三句的韵味来,此诗奇就奇在第三句。
毛泽东一家首次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
1946年2月11日出版的《时代》,“外国新闻”栏目中的“中国”报道,有一则简短通讯——《毛的一家》。该通讯依次报道了中共领袖毛泽东之子毛岸英从莫斯科飞抵延安的消息及毛泽东的婚姻情况等,并配发了毛泽东与江青在延安的一张合影照片。
△点击图片,获得本期杂志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