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文物局透露,在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中,南京五佰村东吴丁奉家族墓作为新发现文物点,完成了现场调查和登录,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骑马俑刷新了世界纪录。
2019年,考古工作者们在幕府山南坡发现六朝早期墓葬,经考古发掘,确定它们是东吴名臣丁奉家族的墓葬。2019年下半年起,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对东吴丁奉家族墓考古发掘,共出土了16件骑马鼓吹俑,它们是当时的军乐队。在其中一只不到20厘米高的骑马俑上,考古专家发现了马镫的形象。
东吴丁奉家族墓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周保华说:“釉陶的骑马俑,在南京是第一次发现。有个马俑一侧有单边的镫,让我们很震惊。马镫使用有利于骑兵和骑射一类,很重要。”
周保华介绍,这只陶俑的骑手戴着圆形小帽,上半身笔直地坐在马背上,双臂和左腿已经残缺,就在马腹的左侧,垂挂着一只三角形的马镫,骑手那缺失的左脚并未踩在马镫中。
陶俑右侧的马腹和骑手的右腿保存完整,但右侧并没有马镫,很显然,这是一只单边镫,是用来上马的辅助工具,当骑手坐在马上时,并不用它来踏脚,也不用来保持身体平衡。
丁奉墓中配有单边镫的陶俑(邵世海摄)
丁奉是东吴名将,与程普、黄盖等合称“江表之虎臣”,官至右大司马、左军师、徐州牧、大将军,封安丰侯,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三国的历史兴衰。丁奉墓是目前可以确认的、官职最高的东吴名将墓。
2022年,丁奉墓骑马鼓吹俑在南京市博物馆展出(邵世海摄)
这是目前全世界已知最早的马镫形象,其时间为丁奉去世的公元271年。此前的世界纪录由湖南长沙金盆岭西晋墓中的陶俑所保持,时间为公元302年,丁奉墓的发现把这项世界纪录从西晋推进到东吴,提前了31年。
在马镫被发明之前,骑手只能靠双腿夹住马,再用一只手扶住马鞍,这种情况很难手执武器在马上搏杀。
有了马镫,骑兵双手被解放出来,可以使用长兵器、重兵器短兵相接,战斗力大大提升。
南北朝时期的甲骑具装
不光单边镫,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双边镫形象也是在南京被发现的。1970年前后,南京象山琅琊王氏家族墓被考古发掘,其中7号墓的墓主人是“书圣”王羲之的叔叔王廙。王廙于公元322年去世,墓中出土的一件陶马俑已经佩有双镫,为目前已知最早的双镫类文物。
王廙墓出土的陶马配有双边镫
不仅如此,最早的关于马镫的文献记载,仍然与南京有关。这条记载出自南朝刘宋时期的《世说新语》:“谢中郎在寿春败,临奔走,犹求玉帖镫。”说的是东晋时谢安的弟弟谢万于公元359年统兵北征,结果兵败寿春,在逃亡之际,临上马前还奢求使用嵌了玉的马镫。
“镫”字原本有两个含义,一是表示类似高足盘的器皿,一是表示灯盏,而在这条记载中,“镫”开始指代马镫。《世说新语》的编撰者刘义庆是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侄子,是皇室成员,他长期在南京生活,最终在南京去世。
马镫的发明
深刻影响了包括欧洲历史在内的
人类文明进程
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认为:“中世纪的欧洲经历了成千年的纷争,大半由于中国发明的马镫。”马镫在西方被称为“中国靴子”,西方人常说,先有马镫,后有骑士,马镫使得一种新的骑兵战法在欧洲被确立,进而使骑士制度成为一种社会形态,使中世纪的欧洲成为“骑士时代”。
很难想象
在南京出土的小小马镫形象
会与世界历史有如此深远的联系
目前
丁奉家族墓考古现场发掘已经结束
正在进行后续保护工作
将择日向市民开放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中国大运河、南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