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明源地产研究院
明源地产研究院被客户誉为“中国地产百强背后的管理大师”,深度致力于房地产行业的管理研究、咨询服务、专业培训、解决方案四大领域。 微信内容:政策解读、行业趋势、市场动态、名企战略、名人韬略、管理前沿、干货收藏、图说地产、大数据等方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财石榴 如果让我遇见你,而你正当年轻, ... ·  22 小时前  
果爸看房  ·  再次放松!买进广州核心区的窗口期不多了 ·  4 天前  
财宝宝  ·  为什么鸥洲老外天天出国游?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明源地产研究院

啥都比你家差的房企干到了1千亿!你家还只有1百亿!就是因为战略错了!

明源地产研究院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8-03 07:30

正文


年销100亿的房企,啥都比1000亿的房企好,这种可能性存在吗?为什么呢?

当然存在,作为一家房企,即使产品、营销、管理、金融、成本能力都遥遥领先,但只要有一种能力不行,就会落后,而且无法赶上。

 

在历史上,金盔金甲的正规军,被破马长枪的义军打得片甲不留的战争,中外各国都有很多。

为什么?

因为双方的战略完全不同:一方在守成,另一方在搏命;一方想的是已经到手的财富地位,另一方想的是整个天下。

 

中国的地产行业,这几年也在加剧洗牌,马太效应越来越严重,以至于规模落后之后,可能就再也无法赶上。

明源君认为,如果你家房企的战略不行,那么产品力、成本力再优秀,过去的品牌再强,都会留下巨大的遗憾。

战略错误会导致怎样的情况?怎样才能避开陷阱、制定正确的战略呢?

大家可以先和明源君一起来看看一群房企的地位变化……

               


01

每个专业都很优秀

利润率是别人的4倍

规模却严重落后

就是因为战略错了



内地房企的许多方面,最开始都是向港资房企学习而来的。甚至内地地产市场的基本玩法,比如按揭、预售,等等,也是向香港同行学习而来。万科曾经的偶像,就是香港的新鸿基。

 

其实,直到2016年,港资房企的产品、成本、运营能力都还是很强的。这一点,从其净利润率是内地房企近4倍就可以看出。如下图所示:

 

▲ 图片出自《丛林法则下的房企战略突围》研究报告

 

但是,港资房企和内地房企的销售规模,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许多港资房企已经从如日中天变成默默无闻。


2016年,内地的地产销售百强排行榜前50名中,已经很难找到港资房企


从 2014---2016年,在内地房企销售规模出现了几倍乃至十几倍增长的情况下,港资房企成长缓慢,许多增长不到50%,有的只有10%左右。


当然,港资房企比较喜欢持有物业,所以会有销售收入之外的很多收入。

不过,即使是算营业总收,2014—2016年,内地房企前10总体增长了83.4%,港资房企前10总体却只增长了26.4%……

 

港资房企的大本营—香港,也正在变成内地房企的主场。


香港地政总署公布的资料显示,自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24日,政府批出的土地面积总额为31.4万平方米,地价总额为1020.6亿港元。其中,包括五矿地产、路劲基建、海航集团、龙光地产及合景泰富的中资企业及旗下公司共拿下六幅地皮,面积共7.8万平方米,总金额为416.3亿港元,占所有批出土地成交金额的40%,而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

 

港资房企专业能力很强,为什么他们的规模却上不去?


问题就出在战略上。总的来说,港资房企的战略有以下2大问题:

 

一、内地开发商是全国一盘棋、10年一盘棋来看问题的,有些港资房企却只看到现在、纠结于一个个地块

 

有些港资房企拿地,是一块地一块地的计算,而且要求很高,往往要算到项目利润超过30%的时候,才会拿。所以他们总体利润才会超过40%。


而要求这么高的地,就必须有高溢价。这种地一般都在一二线城市。而拿的地全是一二线城市的,遇到调控就没有腾挪空间,会失去发展的机会。

 


而内地开发商不这么想问题,举例来说,有以下一些思维:

1、蚂蚱也是肉,即使利润只有5%,只要有一定把握,也要拿。

2、新进入一个城市,只要认为这个城市有前途,第一块地亏本也要拿。这个等于滩头阵地,以后再向内陆发展壮大。

3、这块地今年不赚钱,可过3年有可能赚钱,也要拿。

4、这块地亏本,可拿了之后。前面5个同城的项目能涨价多赚钱,也要拿。

5、100个地块都在同一个系统里算帐,彼此支持,一二三线通盘考虑。

 

二、内地开发商是第一代创业者打天下,敢拼;港资房企许多富二代上位,保守

 

内地房企老板,现在是以第一代创业者为主。他们白手起家,本来就啥都没有,遇到有风险又有机会的时候,是敢搏一把的,博得不好,亏点本没啥。

因为地产好歹有地在,不存在完全血本无归的情况。

而港资房企,许多是富二代接班上位了,他们生下来就有钱有事业,他们非常怕“失去”。所以他们首先想的是“守成”,也就是如何让企业保有原来的规模。

 

一个敢拼、一个保守,从港资房企和内地房企资产负债率的对比,可以看出来,如下图所示,内地房企的资产负债率是港资房企的2倍还多。

 

▲ 图片出自《丛林法则下的房企战略突围》研究报告

 

当然,港资房企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不过,在明源君接触过的其他房企里,因为战略错误,而导致规模增长困难,甚至倒退的房企也并不鲜见。


比如某浙系房企,2年前与别的几家浙系房企规模差不多,现在则只有别人的几分之一。

那么,房企怎样才能定对战略,把握自己的命运呢?明源君认为要记住以下一些原则……

 


02

房企定战略

必须遵守的8大原则


 

一、规模不到50亿的不要定大战略,这个时候项目就是战略

 

之前曾有规模20、30亿的房企,大谈战略,要如何进入多少个城市,如何和巨头作战,等等等等。

明源君觉得这个时候的房企,没有必要定大战略。为什么呢?

这个规模下,老总亲自出马,一年做好3个、5个项目,就能提升规模。这个时候的房企,应该是机会主义的,哪里有好项目就去哪里。


这个规模下如果非要定什么大战略,还要严格执行,就有问题了。那就类似于小股土匪非要和官军抢大城市的控制权,不搞游击战,非要搞阵地战,那不被灭了才怪。

 

二、要坚定地相信地产市场未来10年大有可为,这样才能弯道超车;如果不相信,那每次周期,你都会输得很惨

 

日本、韩国的地产上涨周期,都是在城市化率达到74%左右以后才终结的。

而我国的城市化率,如下图所示。

 

 

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2016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57.35%。2011年,这个数字是51.27%。

也就是说近5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每年的增长速度有所放慢,是每年1.2个点。


按照这个速度计算,我国要到达地产高速增长期终结的74%左右的城市化率,至少还有14年。

也就是说,我国房地产的高速增长,最快也要到2030年才会结束。

 

相信这一点,那么,在地产市场下行的时候,你就敢拿很多便宜的地,在地产市场回暖的时候,你就能弯道超车规模快速增长。


而如果不相信这一点,地产市场稍微降温,你就抛售,不敢拿地,等地产市场回暖的时候,你又去抢很贵的地,永远赶不到点上。

 

三、快速扩张要靠强人,守住成果靠制度

 

从一些千亿、三千亿房企的扩张轨迹中,明源君发现了一个规律。

就是,在快速扩张中,个人的作用要大于制度的作用。当然,个人的积极性也是靠制度催生的。

怎么理解这件事情呢?

一个区域公司要做到300亿打败当地的巨头,那么这个区域总的能力就要比当地巨头的老总更强,而且要拥有很大权力,能打破条条框框。只有这样,他才能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应对新挑战,扩大规模打败对手。明源君知道,很多巨头的分公司,就是围绕着一个强人建立起来的。

而当规模不再快速扩张的时候,反而要靠制度而不是强人,这样风险比较小。

 

四、冲500亿、1000亿,要从全局来看问题,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好坏随时变化,核心是要平滑自己的现金流

 

从全国范围来看,周期一定是轮动的,三线与一二线之间,此消彼长。不能看现在这个城市、这块地怎么样,而要想它在你整个的布局里,能否平滑周期、平滑现金流。

如果你所拿的地都是一起火爆、一起完蛋,那企业财务波动太大,猝死的可能性很大。


 

五、有舍才有得,要让利给合作伙伴、给客户,才能有长期的发展

 

为什么有的房企最近几年很猛?因为他们前期积累了口碑和信誉。

当项目老带新达到80%以上,当所有乙方都因为你的及时支付愿意让利给你的时候,你还愁不能发展壮大吗?

 

六、合作扩大的规模,也是真正的规模,可以避免风险

 

你家有50个项目,他家有50个项目,彼此合作后,就避免风险而言,你们都有了100个项目,可以通盘考虑销售的顺序,彼此支持。

规模大了以后,你可能会觉得调控周期是自己的机会。因为总有一些项目会销售火爆,而另一些城市的土地会相对便宜。


 

七、总部在哪里非常重要,做全国性房企总部一般要在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有人有钱有信息,这大家都知道。

明源君今天要说的是,总部在哪里,也决定战略的眼界。

你在东北的小城市,想的就是哈尔滨,在河南新乡,想的就是郑州。而如果在北上广深,想的就是全国,因为在海边,想的可能还是世界。这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想做全国房企的很多把总部迁到一线城市,留守二线的大多是地方巨头的原因。

 

八、要穿越周期,一要满足新需求,二要创造新产品

 

大周期是很难穿越的,会杀死一些企业,就好像诺基亚无法变成苹果。

要穿越周期,一个办法是改行,比如像万达那样,做旅游、电影、文化等等。

另一个办法,就是做新产品。现在最大的新产品,就是租赁类的房子。这类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用新的金融手段让回报周期缩短。

 


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 天风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体验在线开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