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定于2015年2月4日发行《二十四节气(一)》特种邮票一套6枚,内容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全套邮票面值为7.20元。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
(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2015年2月4日(立春),中国邮政发行《二十四节气(一)》特种邮票一套6枚。
这是《二十四节气》系列邮票的第一套。
邮票接地气,反映民俗文化,同时可以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兼顾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该套邮票采用国画小品的形式,表现了春季的六个节气,约请了当今画坛中的实力派画家刘金贵进行创作,画作构图巧妙严谨,笔墨酣畅利落,人物造型憨态可掬,画面典雅中不失灵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将艺术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每枚邮票的下方特别增加印制了黄经刻度,以物候、民俗、农事等为对象,表现出季节轮转中各个节气的变化,反映了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生生不息传承下来的智慧、文化与思想,兼具了科学性和趣味性。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
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数千年历史。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
“惊蛰不离九九三”。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
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
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俗话说:
“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
谷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
该系列邮票依照一年四季的概念,分四组发行,每组6枚。
发行时间分别是2015年、2016年、2018年、2019年。
最后,在2019年完成整套邮票发行的同时,安排发行小全张1枚,将组成一个圆形,寓意“地球公转、自转”产生节气,并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特殊品种。
该套邮票由刘金贵和王虎鸣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制。
2020年还有
武夷山纪念币和冬奥币
可以在银行
等额预约兑换哦
关注我
!不错过哦!
阅读后顺便点
右下方
【
在看】
往期经典文章回顾
(点击可以阅读)
-
“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
-
赏读 | 飘雪的冬天,依然温暖
-
庚子年“鼠兆丰年”生肖原地邮局名单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