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硅发布
我们在硅谷,为您报道最前沿趋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商业评论  ·  她负债创业,26岁挣到1000万 ·  昨天  
哔哩哔哩  ·  教室里的高糊合奏,全校都在窗外围观 ·  昨天  
商业洞察  ·  广州“20名员工奴性事件”,震碎三观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硅发布

美国顶级 VC 分析 AI 创业:Midjourney, DeepL 与 HeyGen 的共同点是什么

硅发布  · 公众号  ·  · 2024-04-03 12:01

正文

就 AI 初创公司如何突围变现,和大家分享一篇极好的分析文章。
我之前推荐过 一篇文章 ,来自美国种子前和种子阶段的风投机构 NFX 。以下是我推荐的第二篇, 来自硅谷顶级风投机构 Benchmark Capital 。我做了简单的编译,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媒体与私下传播中常见的一种说法是:现有公司最有能力利用 AI,而不是初创公司。
按照这种思路,那么 AI 就是一种维持性的技术,用以增强现有参与者的地位,而不是一种赋予新进入者权力的颠覆性力量。
这种观点当然有其道理,尤其是对于那些专注于提高员工现有工作生产效率的初创公司。我们只要看看 Adobe 和 Notion 等公司在整合 AI 功能方面的闪电速度就知道了。
通常,在一场经典的竞赛中,初创公司与现有公司比拼的是:到底是现有公司先弄清如何针对新技术进行创新,还是初创公司先弄清如何分销自己的新模式。而对于目前太多的 AI 用例来说,所谓的创新,感觉就只是一个 OpenAI API 的调用罢了。
但就像所有的比喻一样,这个比喻也过于简单化了。
事实上我们看到:有 一类 B2B 的 AI 公司,它们在利用消费级领域的永恒秘诀方面,释放出了巨大的创收动力 ——它们以极低的成本,提供了比原有产品要好上 10 倍的用户体验。
注意:以下这些大公司在创立之初,其实也只是瞄准了一个很小的市场。例如亚马逊、Netflix、eBay、Uber、Airbnb,无不是如此,但市场对他们产品的需求却无法被满足。
事后看起来,其中的秘密显而易见。那就是: ……

全文共 1800 字

新会员订阅即读全文;老会员直接读
会员权益: 一年 251 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我将撰写美国科技前沿最重要的一件事/一家公司/一个趋势,并说明为什么重要。251 天后,您对美国科技前沿趋势的了解将超过国内 99% 的人。 新会员加 入请扫下面二维码 (老会员续费请见最后一个二维码)

老会员续费注意事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