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坚持手写纸质笔记的你,有没有遇到过这么几种情况?
- 整理一个知识点,不管是语言点或百科词条,写完一条,写得慢,手还酸
- 要回查一个知识点,你明明知道,它就在那几页,但翻来查去,就是找不到,笔记在你手,国骂在你口
- 记完就吃灰,携带吃力,复习麻烦,两个月后一看——这真是我写的笔记?
对了,忘了说,字还丑。
而电子笔记呢,则恰恰补足纸质笔记所有缺点:
- 好整理——复制粘贴就很好,打字也不错
- 好搜索——Ctrl+F 大法好
- 好复习、好复用——随身携带,随意剪切,手机电脑各平台随便来
…
看起来选择似乎非常明确了,但为什么纸质阵营还如此庞大呢?
1.
我听过最多的理由是:
手写笔记我记得更牢。
对于这样的回应我通常是表示赞赏:长得这么美,就不要想得这么美了。
为什么?
这么对比的同学,显然是在拿「复制粘贴
一遍
笔记」和「手写
一遍
笔记对比」的效果做对比,但同学忘了一件事:
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光一遍就能记住你写下的知识点?
无论是写、看、背,记牢一个知识点,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任何需记忆材料,在理解基础上,如果要记牢,最关键的因素是:
间隔重复
(spaced repetition)。
举例,同样 15 分钟和 30 个生词,两种用法:
情景一:30 个生词连着背 15 分钟
情景二:上午、下午、晚上各背 5 分钟
实践过的同学都知道,第二天测试记忆效果时,情景二效果远胜情景一。原因是,由于遗忘曲线存在,情景二能及时巩固记忆成果,且更轻松。随机安排间隔重复,比全部时间拿来记一遍好;而基于遗忘曲线设置间隔重复,又比随机重复好。
由此可算:同一段笔记,如果手写需 30 分钟,那复制粘贴加打字,5 分钟,剩下的 25 分钟我拿来间隔重复背 5 遍笔记,不好么?
理解了间隔重复是记忆关键,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纸质笔记并不能帮你更好地记住内容。而这,还只是一个 30 分钟的对比,如果学习时间拉长到一周呢?一月呢?长此以往,一年呢?
第二多的理由则是:
我看电子的看不习惯。
好说法。
我只是好奇,你手机知道你是这么想的吗?
如果电子笔记更高效,而你不习惯,难道不应该是「改不习惯为习惯」,而不是「改电子笔记为纸质笔记」?
2.
手写笔记用纸质本,电子笔记则可用印象笔记、Bear 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平时接触材料多为纸质,无法直接复制粘贴,可依情况处理:
纸书可拍照,用 OCR 软件图片转文字,如手机应用「白描」、TextGrabber 等,我最爱的则是 Mac 应用 iText。
或用语音输入:讯飞、搜狗等输入法,都自带了语音转文字功能,动动嘴,书上的文字就变成了手机里的文字,而「讯飞语记」「搜狗听写」等应用,还可将语音转文字实时同步到电脑网页端,边说边改,方便得很。
如果这还不够用…淘宝有各种打字服务,拍个照发个图传个文件,几块钱一千字,省时省力。
之所以要电子化,除了管理方便,更重要的是,全部材料都可以放到 Anki——一切需记忆材料的终极解决方案。这一点说过多次,如果你还不了解 Anki,你可以按文末指示操作,看看我们如何用 Anki 来加速学习。
3.
在《智识的生产技术》一书中,日本学者、生态学家、民族学家梅棹忠夫也提倡,要用打字来替代手写,为什么呢?其一,打字更轻松,手写文章,其实并不只是手在写,而是全身在写,身、心都很紧张,相比之下,使用打字机才是真正的指尖劳动,要轻松得多;其二,打字出来的文章,更加美观。
他感慨:
像日本这样高度文明的国家,在写字这一点上,还停留在手写这种亘古未变的原始方式止步不前,实在让人不可思议。无论使用哪种文件整理方法和提高办公效率的方法,只要不甩掉这种写字的麻烦,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