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整改
据国家医保局官方微信8月16日消息,2024年5月24日约谈后,一心堂药业集团在云南省医保局的积极指导下,认真开展医保基金使用问题自查自纠和全面整改。
关键点有2个:
认识到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各方面共同的政治责任.
针对“虚假开药、串换药品、超量开药、代为其他药店进行医保结算、日常管理”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对3年内全集团9179家直营连锁医保定点药店自查,已退回违规问题涉及医保基金1070余万元。
Part2
市场
在医药流通领域中,药房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处方药大多数情况只能去医院购买、非处方药则销量平平。
然而2009年新医改开始,推行药品零加成,到2017年全面实施,医、药分开,处方药外流,这时候零售药店迎来了一波小红利,
在目前的
A股市场,与一心堂类似的民营连锁药店还有大参林、老百姓和益丰药房3家
,2023年,
一心堂173亿,大参林265亿,老百姓224亿。
在这一轮中,民营连锁药店,都出了各种幺蛾子。
2023.7,大参林实控人柯金龙被抓。
2024.5,一心堂被国家医疗保障局约谈。
2024.8.1,老百姓大药房的董事长谢子龙被抓。
原因大多是,套取医保基金,涉嫌行贿。
原来央视报道过,许多医保定点药店变成了百货超市,老百姓进去拿着医保卡,可以买各种产品,保健品居多,随后药店开具虚假名称发票,套取医保资金。
2018年,一心堂就曾被约谈过,当时说要整改,但屡禁不止。
没办法,医保刷卡占到了公司收入的43.83%,几乎是半壁江山,总有侥幸心理。
再说了,行业内部这算是普遍现象,甚至官方都曾经表示,约谈一心堂,主要是考虑到一心堂旗下门店多、医保基金用量大。
再来看看民营药店的利润如何?
2023年,一心堂173亿营收,利润5.5亿,老百姓224亿营收,利润9.3亿,大概都在3-5%的净利润,就赚个流通环节的辛苦钱,还是民营流通企业。
如果一个行业竞争很大,总有小企业打价格战,那大家都很难赚到钱。那,怎么才能过上日子?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用行政力量,形成局部垄断,提高别人进来的门槛。
比如说,曾经规定药店的间距,不能小于多少米,这就是一种寻租工具。
根据之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开办药品经营企业,除依据本法第十五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遵循合理布局和方便群众购药的原则”。
实际上在实践中,对合理布局这条原则理解不一、争议颇大,在具体执行时主要是审批药店包括连锁门店开办时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北京、上海、天津等在内的多地曾对药店的选址间距提出要求,从
50米-350米不等。
间距的限制也带来了事实上的“审批寻租”
,设限其实就是保护落后,优胜劣汰才能对药企提出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开办限制阻碍了药店之间的竞争,不利于药品零售企业连锁率的提高,还容易形成地域垄断。
即使价格高一点,服务少一点,态度差一点也仍然会有一定的客流存在,需求不会产生动力,竞争也不会形成压力。
但,正是这种垄断,才能让部分人赚到钱,只是代价被许多人承担了,后来等到2020年11月,国务院发通知,督促地方清理对开办药店设定的间距限制等不合理条件。
于是在2021年开始,各地陆续取消了这一限制,药店的竞争短期内肯定加大了。
第二个办法是,等小企业死掉,其他人就赚钱了。
死掉的办法有很多,被收购,被行政力量打趴下,而且往往师出有名,我们是为了提升质量,是为了环保。
我曾经写过,当年某地钢铁企业价格战严重,大家都赚不到钱,后来当地出了一招,要提高钢铁质量,一下子就把许多小钢厂给放倒了,一时间死伤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