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首日票房突破7000万,第二天零时票房破亿,第6天时票房正式突破4亿,这竟然是一部2D日本动漫电影在一周多点的时间创造下的票房成绩。新海诚执导的动漫电影《你的名字。》,在口碑的发酵中一路高歌猛进成为票房黑马,也以绝对的票房优势碾压了目前同期上映的所有电影,很多业内人士纷纷预测该片的最终票房业绩或许能达到10亿。
(数据来源:艺恩电影智库)
有趣的是,品叔在检索电影票房信息时,发现上映21天之久的《我不是潘金莲》也在今天发布消息,公布电影票房终于突破4亿大关。在大学修过电影课程、略有浅薄电影知识的品叔认为,《我不是潘金莲》可能是冯小刚至今为止最好的一部电影了,这也是一部很中国的电影。为什么一部大导演最好的电影(前面说过,品叔封的),一部很中国的电影,会在票房上如此明显的输给一部小众的动漫电影的?
《你的名字。》当然也是一部很好的作品,但在它爆红的背后,是电影的宣发方在营销时前赴后继的努力的结果。要把它推荐给对日本动漫还不甚了解的中国观众,《你的名字。》的营销必定极具挑战,但从结果上来看也相当的成功。
要分析《你的名字。》背后的营销规律,首先我们要清楚营销本身的属性。营销不只是最显而易见的宣传推广,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主要有四个环节支撑整个营销体系。
第一环:产品
第二环:盈利方式
第三环:销售渠道
第四环:传播渠道
盈利方式和销售渠道这里并不用讲,下面品叔就从产品本身和传播两个方面为大家分析分析电影宣发方是如何进行营销的。
产品方面:找准痛点
无论你在营销什么,都必须要充分了解自身产品特点和解读消费者的需求,找准痛点才能激发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欲望,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这里的产品自然是指《你的名字。》,首先不得不说光线传媒很有眼光,《你的名字。》能够爆红,和导演新海诚能够成功的弥补自己之前作品的缺点,创造出拥有很强自身实力的产品有很重要的关系。
新海诚的作品本身具有非常强的自我风格,他一直被人称道的是作品的画面风格,而叙事结构、语言都方面一直为人所诟病。而这次《你的名字。》依然是具有很强的新海诚特点,他之前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所有元素都基本上再次出现。画面上的列车轨道、天空、云以及故事里的恒久不变的少男少女那些事儿。于是在影片的宣传推广中放出的那些精细的画面,各式各样对于新海诚这部作品好评不断的影片刷爆了互联网,刷屏了朋友圈,成为了第一波营销。
新海诚的作品在画面上特别精细,本身就比较适合在荧幕上观看,即便是在《你的名字。》确定引入内地上映之前,网上已经流传出了可供观看的资源,但这丝毫没有造成影片观众的流失,反而更加激发起了一部分早期在网上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到电影院观影的欲望——新海诚克服掉自身作品的缺点推出的一部既有颜值又有故事的作品,不到电影院观看根本不能过足这把瘾。网上不乏有影迷评论说,不到电影院去看,你看的根本不是新海诚的电影。这就是抓住了痛点的营销,搞的我都有些怀疑网上流出的资源在电影开映之后陆续消失,这本身就是一个营销的套路也说不一定。
(豆瓣评分8.7分,好于92%的动画片,好于97%的爱情片)
新海诚一直坚持原创,画面风格突出,故事被诟病,但是一旦故事讲好,一定超出观众预期,爆发出来的能量就不可估量,而电影营销永远是期待值的管理。美好的爱情故事比热血的寻宝故事更有长尾效应,能号召不同年龄层的人群走进影院。这样一部“非典型”新海诚的作品,你看还是不看?人人都刷都在评的佳作你看不看?其后续的口碑,也为该影片带去了大量的观众。
传播对象:找准目标群体
把握忠实客户,发掘潜力客户,找准营销目标群体,才能达到效果最大化。
动漫电影在中国市场上真的很小众,品叔恰好就是一个动漫谜,所以品叔知道当我跟周围的大多数人谈起动漫的时候,他们所流露出的是何种惊讶表情和不解的眼神。关系尚好的朋友则是直接指出,你都一把年纪了还看什么动漫?
日漫的确在中国不乏粉丝,但他们的主要群体年龄层偏低,但仅靠这些聚集在几大二次元视频平台的年轻人,是无法带动起电影票房。在二次元的世界里,《你的名字。》在内地上映可以说是一场线下和线上朝圣的狂欢,但是这些人群都是这部电影的明确观众,即使是对他们做再多的营销对于影片观众的增量也不会有太大的提升。因此《你的名字。》营销的目标群体,应该是一二三线城市的普通人群。
为此整场营销,影片的宣发方在营销时首要考虑的是如何打动这些不是动漫迷的普通观影人群。从11月21日伴随着新海诚首次来华宣传开始,宣发方就有意的针对普通观影人群进行了营销宣传,让他们快速了解新海诚作品的特点。
临近上映的11月21日至23日,新海诚导演在北京连续3天参加各类见面活动,不仅邀请张一白、徐峥这样的重量级导演观影,还同田晓鹏、梁璇、张春、卢恒宇、李姝洁等国内优秀动画电影导演进行交流。这些活动效果明显,在一二三线城市中,明星导演及国内优秀导演的推荐起到很大意见领袖的作用,他们的推荐能够覆盖他们的众多粉丝群体。
其次,一款《你的名字。》同款的滤镜也同时开始再朋友圈刷屏,款滤镜可以将用户上传的照片,自动处理成电影中新海诚的风格。画面风格是新海诚作品最大的特点,通过这样的病毒式传播,实现了电影新一轮的营销宣传,“壁纸狂魔”果真不是浪得虚名。
根据360搜索大数据显示,搜索“你的名字”的人群多为19到24岁的青年人,比例高达45%,其次为25-34岁人群。一方面,19岁-24岁人群正度过大学时期,他们需要的是“印证”自己青春岁月的影像;而25-34岁人群则已经踏入职场,对于影片更多是“追忆”和“怀念”的情绪。关注人群与电影目标人群完美契合,这是该片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
传播渠道:找准主战场
找准传播渠道,将信息更效率,更精准地传递到目标群体当中,才能保证营销效果。
光线传媒彩条屋影业总经理易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你的名字。》一定以年轻观众为主导,那就砍去了绝大部分的户外广告计划。本来线下营销的硬广成本比互联网营销高出很多,年轻人都是靠互联网获取消息,当他们匆匆路过时户外广告不仅起不到传递信息的效果,甚至会被略过,大家都低头看手机嘛,”对于目标群体的属性,易巧拿捏的很准确。
“现在互联网不仅能让年轻观众获取消息,更能获取有深度的内容。加上滤镜这样的‘爆款’,可以跟观众形成互动。况且,如今超过80%的观众都是通过网络购票,在线上营销中加入购票渠道,转化率非常高。”他说。
这次《你的名字。》将互联网选做了用作营销的主战场,大学也成为此次《你的名字。》的战略要地。在上百个大学的微信公众号上,都发布有以“你的名字,我的XX(大学简称)”为题的原创文章。其中,用诗意的文章抒发校园情感,配上加了“《你的名字。》同款滤镜”的校园景色,统一性较高,虽然每篇文章的影响力相对局限在校园当中,但无数大学之间的联动,让《你的名字。》在大学生中耳口相传。据介绍,其宣传团队真正的在大学做的活动只有11场,但因为大学群体间的交流,其真正的效果远远超出了预期。
(连交警都不忘了来蹭一把热火)
随后甚至在互联网吹起了一股涂鸦宣传海报的风潮,电影院也配合拿出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宣传海报,更加加剧了《你的名字。》在互联网上的病毒式营销。另外,如bilibili这样的二次元爱好者聚集的网站也自发的邀约会员免费观影活动,爱好者在网上发布的二次创作等等都为其以互联网营销为主战场的策略添了不少的热火。
随着《你的名字。》的爆红,动漫电影这国内市场的热情也许会慢慢的高涨起来,《你的名字。》最终票房能否突破10亿已经不重要了,光线传媒凭借这次引进《你的名字。》为其布局的动漫产业打了翻身仗,据说已经发出内部信要给员工加薪20%了,品叔想说记得给做营销的部门多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