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场景在当下营销中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场景的具体含义和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文章指出场景是动态的,能直击需求痛点,构建高度情景化、沉浸式的消费环境。品牌通过场景化营销,可以让产品更好地服务用户,实现市场增量与自身升级。以图拉斯支点手机壳、小熊电器和朝日唯品为例,说明了场景化在产品研发、广告传播和品牌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场景的重要性
当下营销中,场景化是关键。无论是美术作图、文案创意还是品牌推广,场景意识都不可或缺。品牌通过场景化营销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市场增量和自身升级。
关键观点2: 场景的具体含义
场景是动态的,是特定的人在特定时间、地点可以做的事情,是动词。它构建出高度情景化、沉浸式的消费环境,能直击需求痛点。
关键观点3: 场景在广告和产品推广中的应用
品牌通过场景化广告和产品推广,引导消费者入戏,构建完整的消费场景。如图拉斯支点手机壳、小熊电器和朝日唯品等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场景化思路将产品推广给目标用户。
关键观点4: 品牌如何通过场景化实现市场增量和自身升级
品牌通过场景化营销让产品融入生活,诠释健康且鼓舞人心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推出与场景相关的产品和活动,让品牌更好地服务用户并实现品牌价值与用户价值的统一。
正文
在当下,若论哪个概念能轻松获得共识,“场景” 必然榜上有名。无论是美术作图、文案创意,还是小红书种草,场景意识都不可或缺。对于品牌而言,升级消费场景更是实现市场增量与自身升级的关键切口。、
一、场景,意味着什么?
产品图呈现的静态情境并非真正的场景。场景是动态的,是特定的人在特定时间、地点做或可做的事,是动词。它构建出高度情景化、沉浸式的使用场景,能直击需求痛点,或挠到情绪痒点、爽点。
场景不仅有使用价值,还具象征性,体现理想状态。比如一个玻璃杯,它在洗碗池、餐厅、书桌等不同场景,传递出不同的微妙意味,如同优秀静物画多了层难以言喻的精神内涵。
场景中蕴含消费动机,反映人群行为特征。“Jobs to be Done” 理论指出,人们买产品是为解决生活问题,铃木敏文也强调用户买的是 “事” 而非 “物”,这都与场景化思路相契合,将 “回归用户视角” 落到实处。
以图拉斯支点手机壳为例,当其他手机壳强调保护、社交属性时,它从场景出发,解决功能问题,如支棱着看视频、拍摄,能悬挂、磁吸,圆环设计让玩手机更省力。其灵感和传播都围绕场景,击穿人群,即便定价近 200 元,淘宝单平台销量仍超 10 万 +,还提升了品牌其他产品线的高品质形象。
小熊电器也是场景化推品的高手,“打工人一人食” 等系列产品针对特定人群场景定制。场景化思考还为广告、种草助力,如低度酒与 “独居女性微醺”、轩尼诗与 “年轻人的夜场派对”,都通过场景叙事带动品类或品牌发展。投影仪与 “打工人下班后的家庭影院”、小度添添闺蜜机与 “独居女性宅家电子宠物”,也因场景绑定收获关注。
场景化造品是对症推品,产品为场景服务;场景化广告、种草则需像小说家、摄影师一样,引导消费者入戏,构建完整的消费场景
二、完成生活方式品牌的非虚构叙事
朝日唯品曾凭借渠道和冷链优势,定位小众高端,是一二线中产常喝的牛奶品牌,其循环农作经济模式还提供有机蔬果粮油等产品
2020 年 12 月被新希望乳业收购后,它想突破舒适区。首先重新定位,内部定为 “高价值差异化乳品”,对外想构建 “主张健康且鼓舞人心的生活方式品牌” 形象,场景化成为关键。
朝日唯品基于牛奶核心产品,塑造 “早晨” 场景。将 “一日之计在于晨” 的大众认知融入品牌叙事,从都市到农场、海边等的早晨,从早餐到口袋补给,挖掘理想早晨的象征意义,关乎憧憬、自我期待等,使品牌跳出常规,参与个体自我表达。
这些叙事线上线下同步曝光,品牌在上海安福路搭建线下空间,举办活动,亮相凡几集市、咖啡节,开夏日早餐店。今年盛夏还在阿那亚经营限时奶昔店。
同时,品牌围绕场景化推出新品,如酪乳线的 “假日伯爵酪乳” 适合搭配面包,“赏樱酪乳” 暗示适合春游,小包装可 DIY 拿铁,还和咖啡品牌推出组合产品。品牌通过场景化营销,让产品融入生活,诠释 “健康且鼓舞人心” 的生活方式。
场景化是回到营销第一现场的关键。现场属于用户,需求潜伏其中,能找到痛点,追溯情绪痒点、爽点。
比如消费者买电钻,实则要墙上的洞;买香水,可能是追求自我愉悦或自我定义;买口红,也许是为了展现自信和更好的状态。像雅诗兰黛与肖战合作的反转口红广告,就将口红的私密意义和情绪价值场景化、剧情化演绎。
利郎男装曾靠陈道明的 “简约而不简单,利郎商务男装” 树立高端商务定位。2020 年官宣韩寒为代言人,三年后重新定位为 “简约男装”,深耕年轻化、国际化。今年拿下《披荆斩棘的哥哥》赞助权。
其轻商务线利郎 LESS IS MORE 的 TVC,通过场景化创意叙事,将双弹西服产品优势具象化。产品基于用户需求优化剪裁设计,让年轻职场人在各种场景舒适自如,体现 “人穿衣” 而非 “衣穿人”。场景化让创意回到男性着装第一现场,展现男性的社会关系、心理、默契和胜负欲,以幽默、小臭屁取代传统西装广告的成功叙事偏见,实现品牌年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