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签三方协议的时候,中介问她:卖了是准备换房吧?我手上有几套在售的还不错,要不要看看?
她说:不了,不打算在北京了。
听她这么一说,接手的买家亦忍不住问她:姐,你准备去哪里啊?
大理,她说。
哇!好羡慕您。这么年轻就财务自由了!去那么美的地儿生活,不用留在北京吸霾,真好!
她这才仔细将买家打量一番:小两口,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听口音都不是北京人,工薪家庭孩子,想必也是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现在要结婚,两家父母合力才凑出了40%的首付。以目前北京的行情,手里有房的只愿意卖给付全款的,签完合同立即拿钱、不拖不欠。银行批贷周期长,这小两口还要做更缓慢的公积金贷款,所以才好声好气地尽捡些好话来恭维她。
要不是因为你们肯多出二十万——她心里是这么嘀咕着,嘴上却跟着客气:你们眼光挺好的。从小区出来走几步就是六号线,坐到东三环半小时都用不了。旁边就是长楹天街,吃饭健身买东西看电影都特方便,适合你们小两口住。
买家一脸谦卑且真诚:是啊,谢谢您,肯把房子卖给我们。
她嘴角扯出一抹笑意,泄露了心里想看好戏的念头:等到了厌倦的那一天,希望你们别忘了此时此刻的满心期待。
她对这套五环外的房子、刚易手的生活曾经也是如此期待。
买房之前,她和老公租住在东三环边上的苹果社区。那时她刚回国,北京的房价却已大涨三轮。苹果社区开盘时一套两居室也就值她在国外一年的开销,等她从悉尼留学回来决定定居北京,苹果社区的两居室已经抵得上西班牙南部或者意大利北部的一套优美乡间小墅。
彼时她对生活的一切观念还是西式的:租房住,不是很正常么?重要的是生活。她和老公在租来的房里过得有声有色,周末逛美术馆、看展览、去使馆区吃早午餐、在时髦的独立书店听讲座,有时候下班了还和老公相约去三里屯人头攒动的酒吧喝一杯,自然而然地与工作在北京的外国人、ABC、海归们结识。到了感恩节、圣诞节,更是比春节还隆重——烤火鸡、压土豆泥、煮热红酒,布置圣诞树、播放Michael Bublé的颂歌专辑。她穿着红色针织衫,戴着母亲送她的珍珠项链,在自家派对上端出一盘盘卷了芦笋的火腿、沾了黄芥末的魔鬼蛋、以及各种气味的芝士,她举起意大利产的起泡酒,和朋友们依次碰杯:Cheers~仿佛窗外不是沙砾翻飞的百子湾路,而是回到了灯火阑珊的情人港。
这样过了两年,在她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突然就没那么有趣了。先是父母逼催:你们怎么还不买房?租房怎么要孩子?他们家也不着急吗?没见过这么不负责的男人……身边的朋友也不再谈风花雪月,见面便是聊买房。那种迫切感和焦虑感确实不是父母以及朋友制造并施加的,是城市在告诉你刻不容缓——小区里房屋中介的橱窗广告一天一个价。收入在房产面前迅速缩水:去年干一年还能买个厕所、今年就只够四块地砖大小。更可怕的是,毫无契约精神的房东说不定哪天就敲开你的门,告诉你一周之内必须搬走,这房子她要卖了。
无论你来自哪里、受过何种教育,长居北京,你终将被洗涤、被同化、被塑造出一个坚定的信念:买房。买房。买房。
终于她也坐不住,对老公说:要不还是买个房子吧?我可以出装修的钱。
老公算是默认。正好隔不了几天就是她生日,两人约在柏悦酒店的北京亮吃大餐。席间,老公为她送上礼物,打开来看,是一条潘多拉的银手链,单缀一颗14K圆溜溜的金珠,老公话说得漂亮:我要把我们以后的每个纪念日串在一起送给你。
她感动得几欲落泪,一饮而尽之后转头望向窗外,从这个高度俯瞰东三环,整个北京城如同渔光点点的大江大海,而她端坐在巨轮之上,稳稳地航行在这座城市。
如今她手上这条手链,已串上了数十颗五花八门的珠子。每一颗都是老公在某一个场合送的,于是有一种迫不得已的印象深刻——
第一颗是刻了“You are so loved”字样的银心珠子,品牌里最便宜的一款串饰。买完房子过完户,老公把钥匙和串饰一齐交到她手里,说:亲爱的,我尽力了。她知道他的确尽了力,本科毕业后,他先来北京找了工作,而她出了国。这些年,他一直在努力存钱。结婚也好、买房也好,他家里都帮不上什么忙,西北小省城内退职工家庭里走出来的男孩子,有招人喜欢的踏实和被残酷竞争磨练出来的机灵,他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做市场,活儿干得漂亮,人际关系也处理得不错,上升非常快。但私下里,能揩的油水能吃的回扣一点没少拿少吃。这次交首付,除了老本,张张信用卡能取的现全取了,想必还向朋友举了债。看房那段时间,两口子果然经历了房东的坐地起价和买家的哄抢,目标地段从东三环、东四环朝东五环、五环外节节败退,她打起了退堂鼓,说没合适的干脆别买了。倒是老公很坚定,说:必须买,不买还得涨!到时候就更买不起了。
第二颗珠子是红色的珐琅袖珍礼盒。搬入新家后的第一个平安夜,老公说别张罗在家请客了,这个房子的客厅也不大,人来了转都转不开,也不想折腾。她问,那我烤只鸡?老公说,干嘛非要整这些形式?你实在想吃西餐就叫个披萨外卖。她有些不悦,说:是圣诞节呢,我连礼物都给你买了。他说那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我都行。平安夜的晚上,她烤了鸡、拌了土豆沙拉、煮了热红酒,老公吃了两口,突然对她说:你能去给我煮碗面么?我不想光吃肉。
第三颗珠子是字母“S”,代表她的英文名Sarah。那是买完房子后第二年她的生日礼物。坦白说,拆开礼物那一刻她是有几分失望的,索性俩人吃的是火锅,热气腾腾中也看不清她脸上的愠怒。老公还好死不死地问她:喜欢么?她不咸不淡地说,还行吧。然后夹了一片毛肚放到锅里使劲涮,仿佛那毛肚是活的,而她想恶狠狠溺死它。老公听出了弦外之音,有些抱歉解释:首付借的钱我还没还完,明年生日再给你买个大的。
第四颗珠子是14K的迷你金福袋,第三年春节前,老公特意装在红包里送给她。怕她不知贵重,嘱咐她一句,这颗得六千。她嘴上说:那你这是何必?心里翻白眼:六千?为什么不买Tiffany的T戒?而且她也知道老公下这么大血本的原因——公婆今年春节要来北京过,住住儿子买的房,少不了使唤她。她把珠子往手链上一串,说:年三十咱能上外面吃么?我不太会做中餐。老公急了:别啊!大年夜一家人不在家里吃团圆饭,还叫什么过年?我爸妈肯定不同意!哪怕你就包点饺子,再上超市买点熟食呢!她说,可以,但之后你们家人想吃什么,你让你妈做。你们老家那些面条、炖肉我做不来,我就爱拌沙拉。
之后的日子其实在持续好转,但他们的生活,自搬到了常营后,却与原来的轨道越行越远。上班远了以后,老公再没心思陪她去看画展、吃早午餐、晚上去酒吧饮酒社交,他倒是追随部门的大领导,渐渐发展出了一个时髦新颖的爱好——跑马拉松。刚开始她也跟着老公周末去奥森跑一跑,心想不就是跑步么?谁还不会啊。结果她跑步姿势不对,跑了两次膝盖就疼得厉害,便再不去了。老公却越跑越来劲,从周末跑、夜跑、到半马、全马,最后跟着跑友杭州、上海、厦门、台北四处参加公开赛,像一个终于找到了信仰的人,双眼放光地投奔去修行,留她一个人在家里看美剧、刷微信。
但潘多拉的珠子老公是持续送的,情人节、圣诞节、七夕、生日、新年、结婚纪念日……每次一颗,雷打不动。他真的做到了把每个纪念日串在一起送给她,而
她渐渐察觉该品牌的成功之道就是与全天下的丈夫合谋——我坚持承认我和你的关系,所有对你很重要的日子我都有所表示,但你别期望从我这里得到更多。
尤其是,近来她感觉她正在过的生活就像潘多拉的串珠首饰:看起来花样繁多、五光十色,但仔细一推敲,从细节、质感到形式,无一不廉价。
这都怪那个叫作游游的女博主。
前段时间出差,为公司客户旗下的某家高级东京酒店制作公关推广物料,她带着游游团队和一个跟拍摄影师去东京体验。游游是她的女总监推荐给客户的,据说是现在最当红的旅行博主,微信公众号粉丝一两百万,随便发什么文章都是十万加,她听说过,却对游游写过的文章没什么印象,之前点开过一两篇也没读下去,但总监喜欢她、客户亦认可、游游要求带三个助理一起出差客户都同意了,想必是真有影响力。
到了东京,酒店的配楼是奢侈品商场,客户安排博主体验逛店。其中一家是高级珍珠店,日本店员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对大粒珠钻耳环,叮嘱她务必戴上白手套轻拿轻放。她还没来得及转达,游游已经大大咧咧地直接拿起耳环试戴,然而她手一滑,一支耳环跌落在玻璃柜台上随即又掉到地板,她大惊失色赶紧捡起来一看,雪白的珍珠果然被摔出了一小丝裂痕。她与日本店员面面相觑,惊恐地不知做何解释。游游看了一眼,轻描淡写地说:呀?蹭到了一点点,真不好意思。
那时她心急如焚,顾不上礼数与身份,抱怨的话脱口而出:我让你戴手套你怎么就不听呢?!
游游不高兴了,说:那现在已然这样了,还能怎么办?我买下来就是了。
这个解决方案是她压根没想到的,而且游游说一不二,立即让店员去刷卡。她翻了翻价签,这对耳环竟然折合人民币12万多!她拦住游游,说,你别斗气!我这就打电话给客户协调一下。游游冷哼一声:不必了,正好我也喜欢这个品牌,买回去送我妈,不说她也看不出来有磕碰。
她说:你还是再想想吧!
游游扫了她一眼:你别管了,我还得再买点小东西送我的团队。
说罢,游游又挑了胸针、戒指、手链,每件均人民币万元以上,买完单当场就分给了三个跟班。日本店员千恩万谢地恭送游游团队离开,她不知道这算皆大欢喜还是啼笑皆非。回到酒店她立即在公关微信群里八卦此事,其他几个公关公司的小姐妹笑话她:这有什么稀奇的?游游接一条广告就能挣出你一年的工资,你看她天天都有广告,买副十万块的耳环对她来说算什么?
她下意识看了看自己手上的潘多拉手链,顿觉刺眼无比,马上摘了放进包里。
接下来的行程,除了完成客户的规定动作,游游只跟自己的团队呆在一起。而且故意似的当着她面疯狂购物,买包买鞋买到拎不动,撒娇让她帮忙拎几袋,她无法拒绝,只得在微信群里发“宝宝心里苦”的表情自我解嘲。
游游也不跟她吃饭,她提前订好的一系列餐厅,只能和跟拍摄影师去吃。摄影师是个俊朗的小帅哥,发生的一系列事全看在眼里。最后一天吃晚餐时,小帅哥拿出笔记本电脑对她说:我给你看点东西吧!
一个文件夹里,全是她的照片。逛街、闲坐、眺望风景、享用美食——原来他在跟拍的时候,也一直在默默帮她拍照。由于她没有注意,所以有许多张效果尤其好:自然、快乐、发自内心沉醉其中。
她一扫郁郁,说:你这个小鲜肉还挺会安慰姐姐的!
摄影师一本正经地说:我觉得你比那个博主看起来顺眼多了。如果我是消费者,看到你照片中的状态,才会觉得这东西肯定好吃、这酒店肯定舒服。那个博主摆拍惯了,只顾着把自己修得跟女明星一样,吃什么都像假吃,穿什么都像借的。
她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些事。
回北京后,她加紧用摄影师给自己拍的照片做了套方案,趁着跟老板和总监一起开项目总结会的时候把方案提了上去。
我就是用我自己做个样板。她说,这套照片我发到朋友圈后,许多人都问我这是哪家酒店,看起来很舒服。我觉得与其一直用博主做宣传,不如我们从各个行业里征集一些普通消费者去体验。加上一些情感引导,最后剪成比较有说服力又真实的视频小短片。费用上大致差不多,通过项目参与者各自的圈层口口相传,相信更能有效到达、多点位引爆话题。
女总监一脸鄙视,反问:你懂不懂啊?你所谓的那些真实体验者,微信里能有多少联系人?最多两三千吧?游游是百万量级的博主,他们能跟她比么?
连老板也呵斥她:客户喜欢游游就用游游,客户想怎么执行就怎么执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过了三五天,游游的推送发了出来,除了客户代表和总监,她并没有在朋友圈看到有其他人转发,但游游的文章还是很快就破了十万加。总监亲自做了花团锦簇的报告,给客户发过去,也抄送给了她,下午客户的群发回信就来了:执行不错,超过预期!
她闷着一口气,下班约了别家公关公司的好姐妹吃饭吐槽。我想不通,她说,我身边没几个人看过游游的东西。
好姐妹点头,说,我们也怀疑游游的数据有水分。跟她合作过几次,没什么声音。
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客户要跟她合作?她问。
好姐妹笑嘻嘻地回她:你是在国外待久了?还是平平顺顺的日子过惯了?这么简单的人情事故都不懂?公司不是你开的、也不是我开的,拿钱打工而已,那么认真干什么?老板喜欢看数据,你就花钱给他买点儿。你能交差,他也开心。何必较劲让老板关注实际效果?干活、使力,也得看跟没跟对老板,否则做多错多,放着标准答案让你照抄你不肯,偏要亲自解题,答案对了,步骤错了,照样被扣分。
她问:那照你这么说,做博主岂不太容易了?反正执行层面的只图省事交差,那我开个账号、买买数据,是不是也能接广告挣钱?
好姐妹以为她在打趣,把茬接过来:可不吗?你看你,长得还行,从国外回来见过世面,又会拍照,还有那么多客户和媒体资源,你赶紧出道吧!
嗯,我想想,她说。其实心里早已想好了。
活了三十几年,她的人生确实就是这四个字:平平顺顺。
但如今她觉得,平平顺顺,大概是对人生的一种诅咒。
平平顺顺,出生在山东滨海大城的小康之家。从小到大,喜欢什么,不用太费劲就能得到;
平平顺顺,考入本省的山东大学,认识了现在的老公。那时他是积极入世的学生会干部,她是系里引人注目的会打扮女生,显然家境不错的样子。他注意到了她,几番追逐,开始交往。她当时觉得他朝气蓬勃、模样可爱,不妨拍个散拖,不作任何深想,毕竟她认为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与消费,对他来说竟然还有些吃力;
平平顺顺,大学毕业时,家里资助她去澳洲留学,她学业平平,也不用心找工作,那就干脆出国镀镀金。而品学兼优的老公则一下就被校园招聘的北京大公司相中,各奔了前程;
平平顺顺,在悉尼那几年过得波澜不惊。家里虽富裕,却没有富裕得能令她融入当地的富二代华人圈。那些有钱的中国孩子开跑车、逛名店、天天在家里给买的观海豪宅里开形形色色的轰趴、夜夜笙歌,也有小家小户的女留学生想混进那样的圈子给下半生找个保障,最后总是稀里糊涂、半推半就地做起了皮肉生意。她家底比不上那些富豪同胞,可家里给的骄傲跟他们是一模一样的,经历了几次轻佻的暗示和刻薄的暗讽之后,她躲回了校园,和几个同样小中产家庭的女同学做了闺蜜,上图书馆、等一年一度的Boxing Day,吃吃喝喝不谈恋爱,身处异国他乡偶尔的孤独落寞全被身处北京奋斗的准老公排解——他们每日通邮件、Skype,她偶尔被损伤的骄傲和自信,被他耐心温柔地缝合。临近毕业时,他更是每天对她说一遍:回国吧!来北京吧!和我在一起;
平平顺顺,她毕业了,飞去了北京。他是带着戒指去机场接的她,其实她那时候在澳洲吃得有些胖,下飞机前她还相当忐忑,没想到时隔几年她依然是他眼中的女神,那枚戒指他送得诚恳,她戴得高贵;
平平顺顺,结了婚、成了他的妻,被他托关系介绍去相当有规模的公关公司从AE做到了AM;
平平顺顺,把日子过成了潘多拉的珠子,生活是一眼望得到的长度,每年往上面多添几样美而不费的花头。
但都怪那个叫作游游的女博主,令她知道,原来真有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回事。据说游游前些年还只是一本行将倒闭时尚杂志的编辑,时常为了三五百元的活动车马费和同事撕逼。现在却活生生、血淋淋地向她展示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范本:平平顺顺有什么好的?稍微动点脑筋,把自己豁出去,几十万的御本木珠宝说买就买的人,也可以是自己。
不试试,就这么不好不坏地呆在北京还有什么意义?
她注册了微信公众账号,叫“萨拉生活”。写第一篇东京游记时,才感觉自己有些词不达意:食物除了“好吃得落泪”就是“入口即化”、酒店是“高级”、酒吧和咖啡馆是“可以闲坐一天”、各处景点是“不可错过”、“一定要去哦!”……幸好摄影师给自己拍的照片是美的,一张照片配一段图说,洋洋洒洒也是一大篇。
她选在每天朋友圈最活跃的晚上九点推送自己的首篇公号文章,推送一完成,立即把链接转发到自己所在的每一个公关群、媒体群、闺蜜群……“求转发、求支持”。没人会拒绝这种随手能帮的小忙,何况还是有利益关系的熟人。很快,她的文章就在她自己的朋友圈里刷屏了,俩个小时过去,也有了一万多次的阅读。
她好久没感觉这么周身畅快。看起来,两万,离十万加也不是很远呀。何况还是真真实实的两万。
没多久,公司安排她去大理为一个房地产客户主办的艺术节项目制作宣传物料。出于私心,她又想找小鲜肉摄影师跟拍。小鲜肉在电话里支支吾吾,说也许没有档期。她说,你不必和我来这套,到底怎么了?你说吧,我不会怪你的。
那个,游游也看了你写的推送。找朋友联系我,说觉得我给你拍的照片很好,是她喜欢的风格。她想签我做她的专职跟拍摄影师,实习期就月薪五万……姐,我实在没办法拒绝,我和我女朋友过两年想结婚,我必须得挣点儿钱买房。
晴天霹雳击中了她:你从来没跟我说过你有女朋友……还有,你别叫我姐。
最后她是抱着失恋的情绪飞去了大理。不,应该说,比失恋难受多了。多年前在悉尼她对一个巨帅无比的华裔富二代委婉示爱,直率开朗的富二代对她说:对不起,Sarah,你真的很可爱,但坦白说,I’m way out of your league。她当时虽然备受打击,但认为富二代至少算真诚。尤其后来得知富二代迎娶了国内某上市企业董事长的漂亮千金,她更觉得输得心服口服。哪像现在这般境况——一个口口声声说欣赏她灵魂的男人,为了钱,就把他自己的灵魂卖给了她的敌人。他会把她拍得更美、更清新吧?戴着几十万的珠宝,穿着买都买不到的大牌新款,在他的镜头里摆出娇俏可人的样子,更可以理直气壮地下标题:《春天就是要这样美|美游游带你美美游XX》。对了,游游还是单身,又有钱,带着他世界各地不停飞,今天他可以为她工作,明天谁知道呢?在罗马、在纽约、在巴黎……在这些迷人城市奢华酒店的套房里,他的身体或他的心,总是要交出一样的吧?
真是去你妈的。
“没有心机记恨你、当你知己没名利,大个女,纵使失恋,工作至上才争气……”,她耳机循环播着容祖儿的《争气》,在大理心残志坚地自拍、摆拍——无论如何,公众号是一定要做下去的。
大理的地陪带她去看客户开发的别墅,就在苍山脚下。100多平的叠拼也有,400多平的大独栋也有,半山半海,山涧流过,白云绕过,恍若人间仙境。她根本不敢问多少钱一平,结果地陪主动告诉她:这可能是大理最贵的项目,差不多要一万一平。她一听,心想:哇靠!那我卖了北京的房子岂不是可以在这里买两套?!
回到北京,才知祸不单行。
游游不但挖走了小摄影师,还投诉到客户那里:说她作为公关,公器私用,利用职务之便为个人的公众号累积素材,完全无视客户指定合作博主的需求。
向来和游游交好的女总监借此对她大发雷霆:Sarah,没想到你这么不专业!
她极力争辩:我写推送,也是免费在为客户宣传啊!
女总监掩饰不住一副尖酸的嘴脸:你以为你是谁?!会写大众点评就真好意思把自己当博主?不是你想替客户写、客户就会领你的情!如果你不是这个项目的公关,你舍得自掏腰包住东京那么贵的酒店、吃那么贵的日本料理?客户投诉你的理由非常正当:你就是拿着公司的资源为自己做宣传!
她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感觉无法反驳。这时女总监又说:刘总对我说了,你要还想留在公司干,你那个人账号就别再乱写了。请做好你的本职工作。
第一篇两万多阅读呢,离十万加真的不是很远呀。
想到这里,她平静地说:那我辞职吧。
她微信公众号的第二篇文章《在北京那叫活着,在大理才叫生活》是她办完辞职并在朋友圈宣布后的第三天推送的。阅读并不理想,不到3000。第一次推送捧了场的熟人们全都假装没看见,再说,她现在是什么身份?自媒体还是博主?那岂不是跟从前的媒体及博主从合作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她之后又卯着劲儿把在悉尼的生活写了一遍,阅读更差,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