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龙商网超市周刊
《超市周刊》秉承服务于连锁业的宗旨,在关注连锁业趋势走向、报道业内新闻热点焦点、传播先进经营理念、介绍实用管理方法与技术、提升现代商业文明、促进商品供需双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并成为国内连锁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导体行业联盟  ·  上海临港,2025重大签约:百亿项目1个,1 ... ·  2 天前  
Sir电影  ·  18岁以上谨慎观看! ·  2 天前  
桃桃淘电影  ·  刘亦菲,玫瑰盛放|赏色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龙商网超市周刊

探店便利蜂:说商品+服务+客流+销售额比肩日系同行毫不过分

龙商网超市周刊  · 公众号  ·  · 2018-12-21 06:30

正文


作者:王彩霞

本文3180字左右,阅读约需10分钟


都知道便利店是有明天的,可似乎又都对便利店信心不足。行业内,前半年是口号不断,你要开几百家,他想开几千家,喧嚣;后半年呢,接二连三的便利店品牌猝死,阴沉。

便利店是零售业的一部分,自然有着零售的特征:勤行、苦行,投入大,吃时间,利润薄。依赖资本可以,但需解决好资本和零售的特性不同的问题,与零售不同,资本是要赚快钱的。依赖资本成长得很好的便利店品牌难道真的没有吗?

放眼看去,目前国内市场得到行业认可的便利店品牌,似乎除了几个日系的就没别的了,即使是崛起中的区域品牌也屈指可数。

记者最近认真细致地看了北京市面上包括日系在内的几个品牌便利店,发现便利蜂2018年真是成长不少,值得期待。

暖人的迷你店


最先给到记者好感的是一个非周末的黄昏时分、顺路逛到的便利蜂国投财富店。它位于北京西站附近的一个小型商业区里。

这是一个地形狭长的小店,西边一个门进去,一直往东,约20米长廊之后是另一个门。长廊的一侧是员工工作间、部分蔬果+饮料货架、熟食档口、收银台,另一侧便是休食、面包、日用小百货、咖啡机。


可以看出,便利蜂的营销也做得挺生动,各种活动、标识很清晰也很丰富。

这是上午9:30。据说午间高峰时段,过道里全是人。

网红爆款“瓶盖饮料”:把矿泉水瓶盖换成它,瞬间白水就成了VC饮料。

记者发现很多自有品牌商品以及进口商品,左边饼干竟来自乌克兰。


小店浓浓的圣诞风,空间利用得很充分,商品的新鲜度、货架的整洁度、环境的洁净度都很赞。记者呆了十几分钟,一是想看看客流情况,二是装出购物的样子就各种商品的产地、价格不停地问售货小哥。一位满脸稚气、性情温和的小哥让记者给便利蜂加了分:他总是带着笑意,嘴里应着、手里找着,对商品的熟悉程度让人起敬,结账后还主动给记者做了一大杯卡布奇诺。

为了能从小哥嘴里“套”出一些有价值的数据,记者不惜买了很多东西。小哥“警惕性”很高,当问到日销额的时候他笑而不答,记者问能过5000元吗?他说“能”;进而试探:能过万吗?他依然说“能”。按此挤牙膏式的问法,得知小店的SKU约为1800。记者据此判断,这家目测营业面积不足50平米的小店应该是盈利的。

小店给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熟食档口。两位忙着卖包子、卤煮的小哥称得上是全副武装:戴着发套、护目镜、口罩、手套......据说便利蜂玻璃房鲜食区的管理有一个很科学的SOP体系,上海方面竟因此放开了便利店的熟食档口禁令。


便利蜂 首家全面采用 万能蒸烤箱加热鲜食。万能蒸烤箱的优势是用热风传导+蒸汽的方式加热,复热均匀,能保证食物的口感。食品安全领域有个标准,就是复热食物的中心温度必须高于70度,这样才能保证杀菌效果。而微波炉加热冷热不均,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隐患。

记者看见小哥手里拿着一个手机样的仪器,好奇地问这是什么东西。小哥说,它叫鲜度IPAD,据说这是便利蜂用于现场管理的独有技术——每种热菜制作了多少、几点加工、何时废弃都能实时显示,到点会发出嘀嘀地声音进行提示,热菜加热完毕到售卖之间,达到4小时必须废弃。此外,休食等商品,它也会自动提醒什么商品该打折了或者该废弃了。

值得一提的是,便利蜂对门店员工的考核,最重要的两项指标是食品安全和顾客满意度,没有同行常有的如营业额、废弃控制等指标。 门店员工不对废弃等情况负责,所以不存在为追求利润售卖过期食品的动机。 便利蜂对从门店到工厂的食品产销全链条实现一票否决制,出现问题会执行很严格的处罚标准。这可能也是便利蜂 全部 采用直营模式的初衷。

在不断的追问下,小哥告诉记者:食品运输环节的温度管理,如冷冻型、微冷型、常温型、暖温型也很有讲究。便利蜂在所有冷链车上安装了GPS和蓝牙温度计,后台实时监控温度,发现异常立刻报警,问题食品立刻废弃。

待走出小店,夜色里回头看橘色灯光笼罩着的小店,记者不禁想起不知谁说过的一句话:不管遇到多丧的事,黑夜里给你暖意的总是24小时便利店。

独家产品背后的逻辑


有意思的是,距离小店不足500米,拐个弯,还有一家便利蜂店。离得这么近,不是自己和自己竞争吗?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进了这家门上标明了的“广安门店”。


↑熟食档口的确很干净。

↑促销活动力度不小呀!


这家店方方正正,完全没有了逼仄的感觉。目测营业面积也就六七十平米。 便利蜂内部称这家店为“北京西站国投财富2号店”。如法炮制,记者一边装着购物,一边搭讪店员算做“现场采访”。

这家店“震”到记者的是数不过来的“独家产品”,来,看图便知——


这说明便利蜂力图掌控供应链。目前“独家产品”涉及雨具、旅行用品、饮料、休食、奶制品等等,领域之广,似有超过老牌超市的意思。


充分利用空间, 这种接出来的活动货架主要用于陈列蔬果。

充分利用空间,端头一侧外接了很薄的货架,以增加陈列。

↑前不久刚在日本见到的冰块售卖,便利蜂也在售卖。

↑墙上的海报引起记者注意,莫非便利蜂开始卖广告位?

逛店中,记者发现店里的咖啡机竟然会自动清洗。一问才知道,咖啡机 产自瑞士,据说是咖啡机中的劳斯莱斯, 咖啡豆则用的是 阿拉比卡豆。



还有一点get到了记者:外卖箱、外卖POP的出现。据说便利蜂这项“实验”性质的举措才推出不到一个月,只在部分门店推出,待“实验成功”再推向全部门店。但似乎并没有和第三方外卖平台合作,直接自己上手。



蔬果进大店


几天之后,记者又远在石景山实兴大街看到一家便利蜂店,走进去仔细看了看。发现这是一家大店, 目测面积在150平米左右。 长方形布局,两端各增加了一个岛,一个是蔬果岛,一个是熟食岛,两端均设有临窗堂食座位。



这家店给记者的最大印象是非常整洁有序。



正值午饭高峰即将来临,熟食档口各种饭菜都已准备停当。一位看上去不到30岁、工服上别着一只蜜蜂胸针、气质成熟精干的女子,记者猜她是店长,她也爽快承认了。

记者夸赞这家店卫生做得很棒,她谨慎地回答了几个问题:便利蜂很重视“清洁干净”,与营业额直接相关。江湖传说:日系便利店资深店长被派到业绩欠佳门店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彻底的打扫。


↑好不容易拍到了全副武装的熟食档口员工。

在这家店里,记者看到了便利蜂正在进行的两种尝试:生鲜的尝试,据说面积大一些的门店都有了蔬果岛+熟食半成品岛; 外卖的尝试,店员告诉记者,没有专门的外卖员,也没有电动车,都是店员抽空送,客户大多就是周边“邻居”。

这让记者想起了便利蜂在共享单车方面的尝试。据侧面了解,便利蜂认为共享单车是为国人提供需要的服务项目之一,虽然投放量很少,但对品牌传播颇有好处。

看来,互联网公司色彩明显大于零售行业特征的便利蜂,是一个不断地积极地探索中国便利店新模式的公司。

为了验证对便利蜂印象的正确性,“勤劳”的记者还专门去航天桥附加的一家日系便利店看了看,做一个对比。 实践证明,便利蜂的各方面真的一点不差日系同行!


↑微波炉、垃圾桶以及地面,真是脏得可以。

↑虽是傍晚高峰期,但货架和陈列的不讲究是显而易见的。

↑同样商品,价格一点不比便利蜂更有优势。

↑熟食档口忙着盛饭的店员不戴手套,发套也没有把头发、耳朵全覆盖。

↑促销POP够随意的,玻璃窗上各种 污浊 印记,地面更是脏乱不堪。


记者结语


讲真,记者这阵子看了五六家便利蜂,真的是看到了它的成长,由此对本土便利店品牌的信心大增。为避免片面性,记者采访了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人大商学院贸易经济系副教授王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