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讨论了婚姻中的“孝心外包”现象,这是一种把本来应该自己尽的孝心,完全移交给另一半的行为。文章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多个方面,包括其背后的心理机制、产生的后果以及如何应对。文章还讨论了责任转移、文化情境下的边界不清、对“不孝”的恐惧等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四种做法来应对这种现象:划分责任边界、建立平等关系、表达真实需求和对伴侣的付出有所回馈。
包括划分责任边界、建立平等关系、表达真实需求和对伴侣的付出有所回馈等。
最近听到一个很火的词——孝心外包。
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本来应该尽的孝心,完全移交到另一半的身上:
要求伴侣伺候自己的爸妈,自己却在家当甩手掌柜;
指责伴侣不够体谅老人,自己却每天都在抱怨自己的爸妈;
PUA伴侣“我爸妈就是你爸妈”,自己却把伴侣的爸妈当外人防着……
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一抓一大把。
无论男女,都对伴侣的“孝心外包”行为,感到非常无奈。
如何解决,成了婚姻关系里的大难题。
今天,壹心理就跟大家聊一聊:怎么面对婚姻中的“孝心外包”现象?
前女友平时跟我处得挺好的,爸妈一来她就成了“吉娃娃”。动不动就是“对我妈好点”“对我爸好点”,但凡我哪里怠慢了一丁点儿,她马上就冲我一顿“汪汪汪”。后来我实在受不了,分手了。老公结婚前一直看不见婆婆有多辛苦,从不帮忙做家务;结婚后眼睛突然“复明”了,整天张口闭口“我妈太累了”,要我伺候婆婆,他自己却只会在一边打游戏。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有些人结婚却是为了找另一半“讨债”:我坐享其成,却要求你做饭洗碗,如果你让我妈去做饭,那就是让她受了天大的委屈;我打着“我爸妈帮你带孩子”的旗号,要求你伺候我爸妈,哪怕孩子也有我一半。自己被爸妈辛苦养大,却要另一半替自己尽孝,怎么想都不合理吧?“孝心外包”满足了这类人的自私愿望,对另一半来说,却是彻彻底底的不公平:当糟糕事件发生时,真正要负责的明明是这个人,却要另一个人帮TA承担。更扎心的真相是,一个人的“孝心外包”,往往是一家人的共谋。公公把自己应做的家务外包给婆婆;婆婆把关心自己的任务外包给儿子;儿子把孝顺妈妈的任务外包给妻子……大家都把本该自己完成的任务,丢给弱于自己或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让对方“无辜躺枪”,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在当下的环境中,每个人承担自己的责任就够累了,如果还要承担另一个人的责任,任谁都会忍受不了吧?
一个家庭中的“孝心外包”现象,可能源于大家都想窃取对方的劳动成果。
进化心理学经典作品《欲望的演化》,从人类适应问题的角度,解释了“孝心外包”:
人类适应问题,可以由以下两种方法解决——通过自己的劳动,或者获取别人的劳动。
理论上,可以成功地用最小承诺获取他人劳动的人,在解决适应问题上最成功。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书里是这么诠释的:
对这类人来说,最有利的情况是——
只对家庭投入10%的资源,剩下90%的资源都留给自己,以解决其它适应问题。
比如,丈夫把家务活全丢给妻子,扩展自己的享乐空间;
妻子把带娃的任务丢给丈夫和家人,自己在外逍遥自在。
《欲望的演化》还探讨了一个更残酷的现实:
关系里获益最大的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大自然的优胜劣汰;
而关系里不断被剥削的人,慢慢会被大自然“淘汰”。
就像一些妻子辞职带娃,多年后想重回职场,发现自己已经找不到工作了;
一些丈夫全身心顾家,多年后发现自己的事业发展,落后别人一大截。
为了让自己获益最大化,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人早早学会了“窃取、压榨别人的劳动”。
除此之外,“孝心外包”还可能是特定文化情境下的“边界不清”。
就像我们一直以来,常听到的这句话:
“结了婚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我妈就是你妈。”
听着这些观点长大的人,理所当然地认为:结了婚,我就应该孝敬对方的爸妈。
这本没有错,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你把因此得到的夸奖和赞誉,视为自己的价值感来源。
当我们审判“孝心外包”这个词背后的自私与不平等,其实就是在审判过去那些侵犯个人边界的错误认知。
从这一点来说,拒绝被“孝心外包”=拒绝被“孝顺”强行捆绑。
另外,“孝心外包”的出现,还有第三个成因:为了缓解对“不孝”的恐惧感。
如果你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可能会发现:
很多人虽然情感上并不亲近父母,却很害怕被指责“不孝”。
害怕被“不孝”惩罚,是刻在每个人潜意识里的恐惧。
指挥另一半伺候父母,能够让这些人觉得:
我虽然不能伺候父母,但我找了一个能够伺候父母的配偶,等同于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这种想法,能缓解TA们心底对“不孝”的恐惧。
总结来说:通过“孝心外包”,一些人能让自己实现利益最大化、得到好的口碑和形象、弥补内心的缺失。
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呢?利益被剥夺、价值观被扭曲、能量被耗光……
TA们的自我,又该去哪里寻求保全?
“孝心外包”看似坐享其成,其实暗含着更大的代价。
网上对这种现象一面倒的声讨,揭露了人们并不愿意被“外包”,不愿意与转移责任的人相处。
违背对方意愿强行“外包”,只会造成角色位置不清、关系崩盘瓦解。
比如:“育儿外包”,把自己应尽的育儿任务,转移给配偶;
“工作外包”,把本该自己解决的任务,丢给下属或同事;
“错误外包”,把自己犯下的错误推给对方,让对方背锅……
被“外包”的一方,处于被剥削的位置,这段关系对TA们来说是“有毒”的。
在“有毒关系”里,没有永远的受益者,最终都会两败俱伤。
就像《欲望的演化》中总结的:我们现在使用的适应策略,都是经过千万年进化遗留下来的,有的策略已经落伍,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了。
“孝心外包”已经被淘汰了,我们需要寻求一种真正互惠互利的相处策略。
为此,不妨试试这4种做法:
1、划分责任边界
一名网友遇到企图“孝心外包”的相亲对象,她的回怼让人看了很解气:
“你妈不容易是你爸不给力,你心疼你妈,现在就可以把她接过去跟你一起住,早点让她享福不是更好?何必等到结婚后孝心外包给你媳妇?”
寥寥几句,划清边界,摆正立场,让对方无话可说。
有时,我们遭遇“外包”时,虽然心里感觉怪怪的,但碍于情面不知如何应对。
其实,直接划清边界,进行“课题分离”是最好的。
不管你跟对方是什么关系,一定要分清楚什么事你该负责,什么事该由TA负责。
对于他人的课题和责任,不要主动揽过来,也不要被动承担,但可以适当帮忙。
因为这样一来,你既得到了公平,又不会失去这段关系,就可以减少内耗;
而对方,也会意识到在你身上讨不到好处,会思考其他获益方式,这就给了你更多提高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2、建立平等的关系
博主papi酱在一期视频中坦言,自己和老公过年“各回各家”。
她回家陪伴父母,老公也回家陪伴公婆,确保“两碗水端平”。
评论区有很多人不理解:“你这样做,结婚的意义是什么呢?”
其实有这种疑问的人,并没有把婚姻关系当成是一种平等关系。
“孝心外包”,也是有意无意地将另一半当成了可支配的一方。
《欲望的演化》中有一个观点:近年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在关系里越来越追求平等了。
当夫妻双方被赋予差不多的权利,两人的相处方式就从“一方制衡”,变成了“双方平衡”。
比如:你对我父母好,我也对你父母好;我可以照顾老人,但你也得出力。
平等、合作,才能实现彼此的利益最大化。
3、表达真实需求
想要关系守恒,你不妨主动提供更多的资源,同时表达自己需要回报,要求另一半有所回馈。
比如:我愿意照顾生病住院的老人,但你得给我们做饭。
请记住:一定不要在关系里做“圣人”,付出了,就要争取自己应得的。
因为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每个人都需要用回报来支撑自己继续付出。
个人需求得到满足,内在得到滋养,经营起关系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能真心实意地孝顺另一半的父母。
就像《亲密关系》这本书中提到的——亲密伴侣的生活是交织在一起的:
一方的行为,会影响另一方的行为目标和行动能力。
当你内在丰盛而强大,有充足的动力去适应社会竞争,也有多的余力去为家庭付出,方方面面都能照顾到位,这也会影响到伴侣和自己共同成长。
4、对伴侣的付出有所回馈
《亲密关系》中还提到,拥有美满的亲密关系,有3个秘诀:
a.欣赏你的伴侣;b.表达你的感激;c.重复上述两步。
在另一半为这个家付出比较多的时候,不妨试试以上3个技巧,会比你什么都不做,还得寸进尺好很多。
你有义务去注意到伴侣为你付出的关爱、仁慈和慷慨,然后经常和伴侣分享你最欣赏TA的地方,无论巨细。
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说过:
“不管是什么关系,如果我们彼此平等尊重,那么我们的相会才是真诚且彼此润泽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
在一个成年人的世界里,成熟的亲密关系,首先应该是自己对自己负责——
“我肯定比任何人了解我需要什么。”
“我比任何人都了解我伤痛最深的地方。”
“我需要为我自己的需求和渴望负起责任。”
其次,才是在彼此的帮助下,成就更完整的自己。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觉察到这一点,能带着完整、成熟的自己进入到关系中,就不会再互相伤害,而是互相疗愈。
记得:好好爱自己,会有人来爱你。
世界和我爱着你。
如果你在婚姻关系中,也遇到了“孝心外包”的现象,可以给这篇文章点点赞和在看,并收藏起来,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看看;也欢迎分享给你的另一半,和TA真诚地沟通你内心真正的想法和需求,并一起讨论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让这段关系更好地走下去。
作者: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此刻心理APP入驻咨询师。真实姓名:李心洁。“孝心外包”本质是逃避责任。然而,好的关系都建立在为自己负责,也对对方负责的前提上。
学点心理学,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责任与平等的真谛,从而在关系中寻求互惠互利的相处之道,营造更加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
想要学习心理学,助人渡己
想要成为心理咨询师,探索第二职业
点击添加壹心理·规划师
↓ 即可免费领取「1V1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