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凯迪网络
中国政经数据第一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电时评  ·  “晚宴”轮番上桌,央卫视元宵节好戏连连! ·  22 小时前  
人民日报评论  ·  月老太“偷懒”,老乡更“吃香”? | 睡前聊一会儿 ·  23 小时前  
新京报评论  ·  “老师家访遭拒绝”,别误读了家长心声 | ... ·  3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孙立平:DeepSeek: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凯迪网络

那个“公民韩寒”过去了,我很怀念“他”

凯迪网络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7-31 17:21

正文

《乘风破浪》里那句:

都是小人物,就别说什么大话了。

是韩寒对自己当年的回答吗?


1


2011年末,韩三篇出炉,激起网络大讨论,那真是一段精彩的日子,每天都可以看到许多质量上乘,认认真真讲道理的文章。

2012年初,原来猫眼看人的网友 @麦田99 ,在他的博客里发了篇文章《人造韩寒》,后方舟子跟进质疑,再后来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悲剧了——不讲道理讲道德,不拼逻辑拼人品,文人论道迅速堕为泼妇骂街,扒粪和口水淹没了一切。

我到现在想不通韩寒为何会回应那么荒谬的质疑,就好像有人说我不是男人,我居然就真的脱下裤子勃起给他看一样。

再后来猫眼的网友 @方尺规 写了篇《人造鲁迅》,完美的回应了那些质疑者。韩寒在他的博客里转载了这篇文章,并向他的读者推荐猫眼看人,说这是一个有着真理和真知的网站。作为老猫友,我很高兴,本以为这破事可以就此结束,没想到结束的是那个说“就是要做个臭公知”的韩寒。

韩三篇的最后一篇《要自由》里,韩寒说如果两三年以后,情况(创作自由)一直没有改善,在每一届的作协或者文联全国大会时,我将都亲临现场或门口,进行旁听和抗议。时至今日,五六年过去了,韩寒成了著名导演。两部电影我都爱看, 他起码保留了他的幽默,但看完总是会忍不住的叹息,这种感觉说不清,有一点《让子弹飞》里跪着把钱挣了的意思。 当然在某种状况下,跪着不算贬义,不舔,不跪的心满意足已是难得。

2


我不想翻老账恶心谁,更不想恶心韩寒。如果一定得有个崇拜的偶像,那他就一定是我的偶像。我到现在坚持认为,韩寒和李承鹏的杂文是汉字讽刺艺术的巅峰,那种幽默感和穿透力,在他们沉默之后的这几年里,偶尔能看到可比肩的文章,但全面超越者一个没有。

谁都有个年少轻狂的时候,我曾经发过的感天动地,深夜让自己都落泪的誓言,现在也全都成了屁。万马齐喑的年头,不要说旁听抗议,把韩三篇再发到网上试试?能搜索到我都吃惊,仿佛坟场里还剩着个大活人。《乘风破浪》里那句: 都是小人物,就别说什么大话了。 是韩寒对自己当年的回答吗?

曾经满怀热情向身边每一个人推荐的牛逼人物,韩寒当了导演,罗永浩成了锤子,李承鹏前两年在某卫视的垃圾真人秀里居然看到他……诡异的环境里,时常会有这样的悲哀:当你觉得有个什么能成为起步的阶石时,回头却发现那已是辉煌的顶峰。

除了像个娘们一样肆意的哭,还能做点什么呢?


3


罗尔斯的《正义论》里讲到一个概念叫人的自然义务,他说一个人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要尽一个公民的义务,在一个不正常的社会,甚至是丛林社会里,也要尽一个“人”的自然义务,并且起码在危险不大的时候,试着去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这算道德绑架吗?

不知道为什么,电影《甲方乙方》里最后那个画面, 那个声音,那句台词让我至今印象深刻:1997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那个“公民韩寒”过去了,我很怀念“他”。


(点击“ 阅读原文 ”提取文章 《冰火两重天,从我家五个家庭看企事业养老金差距》

ReadMore

和北京2000万人假装生活10年后,我终于看透真相

相亲角的鄙视链,贯彻着“人尽可妻”“人尽可夫”

房地产业的冬天,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提前

“月薪三万撑不起暑假”是吐槽还是炫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