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活着》栏目第703次推送
在中国黄海,一望无际看似平静甚至荒凉的滨海湿地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从近海岸线的滩涂到近海,湿地的馈赠养活了世世代代居住在海岸沿线的渔民、无数迁飞的候鸟。然而,随着汹涌的经济发展大潮,陆地与海洋间的平静被打破了。
江苏省东台市笆斗村,渔民陆大叔与妻子住在村边入海口内河的渔船上。这个渔村距离条子泥滩涂20公里。在夏天,受雇于不同老板的渔民骑着摩托去到周边滩涂和近海捕捞泥螺。条子泥湿地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认定为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滨海滩涂湿地,这里盛产泥螺、多种蛤类、弹涂鱼、以及鳗鱼苗等。每年的5月初至9月底是渔民们最忙碌的时节,他们依据潮汐的变化采拾滩涂上的泥螺。
海岸线远处潮水还没有完全退却,挖泥螺的渔民们已经走向了大海远处。渔民们需要从滩涂向海中前行大约5~10公里,挖到足够的泥螺,再返回。长期的滩涂作业,渔民们身手都格外敏捷,虽然泥泞难行,但队伍很快就消失在了滩涂深处。
渔民们早上六点钟下海,待到大约中午十二点左右,潮水涨到足够高时,停泊在远处的渔船会把采拾泥螺的渔民们运回岸边,这样可以省些脚程。
笆斗村境内的条子泥滩涂由当地几名老板承包。捕捞季,老板们每天会在海堤上等待满载而归的渔民,收购他们的泥螺。
据人民网报道,2011年12月,江苏百万亩滩涂围垦在盐城东台沿海启动,其中东台条子泥围垦项目,是全国一次性批准用海面积最大的围垦项目。2014年底完成一期围垦,在依然存在大量利用空间的前提下,该区域还有继续扩大围垦的计划:到2020年,还将在条子泥、东沙高泥两地再围垦5.995万公顷滩涂,相当于近8万4千个足球场。届时,现在一望无际的滩涂也将变成陆地。
谈及未来几年更大规模的围垦,渔民们认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如果滩涂没了,只能重新找找其它的营生,有些亲戚朋友转行去做了远洋捕捞,但一想到要背井离乡,情感上很难割舍。连承包这片滩涂的老板,也显露出无奈和茫然。
从条子泥滩涂到笆斗村的路况不佳。收工之后,一场暴雨不期而至,渔民陆大叔夫妇顶着沿海地区的狂风骤雨赶回渔船上的家。随着人类“与海争地”的发展模式愈演愈烈,围垦快速吞噬着湿地,许多渔民被迫改变生存方式。
除了当地渔民,这片滩涂湿地还是候鸟、贝壳类、甲壳类和鱼类等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雨后的滩涂,“黄泥汤”中蕴藏的无限生机,是自然馈赠给人类和其它生灵的宝藏。千百年来,滨海湿地作为陆地向大海的自然过渡,健康的滨海湿地为人类提供食物、消除污染、吸收温室气体、减缓风暴造成的危害,还为数以千万计的候鸟提供赖以生存的空间。它看似荒芜,其实默默地为沿海居民和动植物提供着生计和庇护。
滩涂退潮后,清浅的海水里可以看见沙光鱼,这是当地的滩涂渔获之一。这些依靠滨海湿地生存的物种,正随着湿地的缩减慢慢消失。在传统的观念中,湿地往往被当成废弃地或者未利用土地,其价值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成为耕地占补平衡、城市扩充的牺牲品,在沿海开发的浪潮中节节而退。
东台-如东滨海湿地是包括勺嘴鹬、卷尾醍醐、黑脸琵鹭等在内的多种珍稀鸟种类在迁徙途中的中转地。全球仅600~800只的勺嘴鹬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名录中的极危物种,其濒危等级仅次于野外灭绝。它们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特有鸟种,是中国的旅鸟,每年春季四、五月、秋季九、十月经过中国。而这片位于江苏的滨海湿地是其重要的中转栖息地,它们在此觅食、休息和换羽,以便再次踏上飞行旅程。
俯瞰条子泥匡围区域,10.12万亩的围垦一期工程已完工,而计划2020年完工的二期工程拟围垦12.67万亩。届时,这一围垦工程相当于拆除了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中转站,滩涂将永久性丧失潮间带功能。
沿海围垦后的区域有很多面临着利用率低的问题。条子泥匡围工程一期建成四年后,卫星图片上显示利用率仍只有60%左右。在江苏另一座滨海城市连云港市,连云新城有20万平方公里为填海造陆。几装新建商业房产伫立在新城里,周边人烟稀少,入夜后楼盘的亮灯率不高,但每家售楼处都会告诉你“还剩一套了”。
填海的低成本使得与海争地政策发生在不少沿海地区。部分建造在海洋之上的城市新区或经济开发区,却又面临着低使用率的困境。而粗放式城市化背后,不断退缩的滨海湿地成了牺牲品。
在连云新城,各种广场、写字楼以及商业建筑等门可罗雀。偶有清洁工人会谈起知名的清华大学附中将进驻此地的消息。在连云港市政府官网所发新闻稿件中,当地期望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入驻,对未来区域人口的增加有着直接推动作用。
在江苏省大丰市,填海造陆之后新区打造了一家“海盗”主题乐园,园内的欧式小镇空无一人。
主题乐园里的摩天轮被海风和潮气侵蚀得斑斑驳驳。由于海风等气候的关系,园内的很多游乐设施都是无法真正运行。
在填海而成的土地上,现代化的写字楼、大型游乐场所、动物园甚至海洋馆几乎成了这些“海上”新城的标配。但无序的城市化扩张下,其配套设施利用率低。这对于填海过程中被吞噬的高保护价值湿地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鱼塘、农田、风电,是滨海湿地周边最常见的风光。根据沿海各省2011-2020年的海洋功能区划,到2020年依然有近25万公顷的滨海湿地将会因建设用围填海工程而消失。期间,江苏省还计划沿海滩涂围垦18万公顷。
在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人们为了修建鱼塘,将巨型管道正在向海里抽砂填补到围垦区。机器运作发出的巨大噪音另附近的迁徙而来候鸟无从靠近。
南通市如东县的沿海围垦区内,建设有小洋口化工工业园区。“向海要水、向海排污”在部分沿海地区为普遍现象。一些化工园区主导产业为精细化工和医药化工,园区内上马的染料、医药及农药等项目都是排污的主要贡献者。黄海湿地和近海污染导致渔获质量下降,同时也造成了对人和生物的危害。
“一般认为靠海近,建化工园区就有了缓冲带,这种思路是不对的”,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邱江平教授曾指出,“因为靠海偏远,又难防监管不力,企业容易发生偷排漏排。”
站在上海市崇明岛滨海湿地,可以远眺与江苏接壤的启东市。2017年底,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在内的五个沿海省市将会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守住中国8亿亩湿地面积的红线。希望这条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能够给滨海湿地以及生活其上的人与动物继续生存的机会。
完
×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