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做正确的事”都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
做正确的事,核心是思考。而在你有效阅读时间越来越少的时候,不如换种方式提高认知效率。
如何思考问题
1. 人的经验和认知是有限的,解决问题的重点是收集和分析事实。
保持怀疑一切的态度,能够弥补直觉缺陷,减少不过脑的决策;同时帮你掌握话语权,提高可信度。
2. MECE 原则:取自“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为“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类似剥洋葱,从一个最高层的问题开始,逐层向下进行分解,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模式。(把复杂问题,拆分成小的容易解决的子问题)
3.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在项目正式启动前就设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
1.寻找该领域的行家,这是追上行业最新动向最快捷、有效的方法。
2.在实践中,不断复盘、检验、调整。
如何分析问题
1. 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商业问题是有机且复杂的,在定义问题前不要急于行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通常不会花很多时间,方向不清地走冤枉路就是白费功夫。
2. 利用经验,避免重复工作
大多数商业问题都有共通性,这意味着运用少数几个解决方法,就可以回答广泛的问题。这些方法也许在公司里、书本上、同事脑子里,实在没有就自己摸索。
闭门造车的结果也许是收效甚微,利用好前辈的经验,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有成长价值的工作中去。
3. 避免千篇一律
问题有相似点,但并不意味着对它们采取同样的解决方案。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直觉,分析与积累会帮助你提高对事物的判断。
4. 不要为你的提案去“找事实“
为你的提案刻意去找事实支撑时,容易陷入思维误区,走进死胡同。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开放与灵活,不要让假设成为思想僵化的借口。
5. 确保解决方案适合你的客户
当你分析清楚客户需求,组织优势、劣势以及能力局限,这时候产生的解决方案才有可能是最佳方案。
6. 解决不了的问题,Let it go
当你所触及的问题已经超过认知范畴,令你束手无策时,不如:重新定义问题、调整实施方案、攻克其他难关。
八大原则
1. 二八法则
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应该集中精力解决 20% 的少数问题,因为你只需花 20% 的时间,即可取得 80% 的成效。
2. 不要妄想烧干大海
过度地追求完美,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高效的做法是:有所选择,理清头绪,设立优先级,该停就停。要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
3. 找到关键驱动因素
思考问题时,关注最重要的关键驱动因素能够帮你节省时间、精力,避免大海捞针。
4. 电梯法则
不要妄想所有人都有时间和耐心,在 30 秒内清晰而准确地解释清楚你的解决方案,是加分项。要诀:一要出语惊人,二要短小精悍,三要提炼要点。
5. 先摘好摘的果实
重视部分问题的解决和阶段性的成果,这会使你的客户更加积极,团队工作更加高效。
6. 将收获落实在纸上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将它们记录下来,这有助于推进你的思考。
7. 一次只做一件事
正确地做事,要像打棒球一样,一垒一垒地打。你不可能事必躬亲,优先履行份内职责,不要让周围的人对你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因为当你的能力无法满足期望时,就很难重获信任。
8. 如实相告,坦诚以对
职业操守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诚实——对客户、团队以及自己坦诚。不要信口开河,勇于承认的代价远远小于虚张声势的代价。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早年有一份“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我也不止一次听到朋友说:“我先做着这份工作,等过几年,我积累了一定的资源,我就潇洒潇洒,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人们这样说的时候,颇像一个男人满脸嫌弃地提到自己的糟糠之妻的语气。当下的工作,往往被当作用来走向未来的垫脚石,想起来的时候总有那么多不情不愿勉为其难。
我们的内心,对它是多么不忠啊。
在这个鼓吹天才的时代,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够聪明,却愿意以一副不踏实不勤奋不忠诚的态度来为自己的失败开脱。
好像只要换一个地方,换一份工作,换一种生活,我们就会过得比现在好很多。
我们极力地让人相信:“工作不出色,不是我的错,而是我眼前的工作压根配不上我。”
这种态度从何而来呢?
大约是起源于小学老师说“你孩子不笨,就是不用功读书”,然后做家长的听了心里很舒服吧。
一个“不笨”的孩子,带着他沾沾自喜的小聪明,一路轻浮到底,最终一事无成。
这是很多人的人生写照。
在美国,有一个女孩19岁就被魅力杂志评选为“全美十大最佳着装大学生”,她叫玛莎 · 斯图尔特(Martha Stewart)。
出身于贫民窟的玛莎10岁就做保姆补贴家用,直到15岁因相貌出众成为时装模特,19岁出现在香奈儿的舞台上。
玛莎因其优雅精致,一度成为美国高端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可谁也没有想到,因为股票经济纠纷,这位绝世美女竟然锒铛入狱,人生直转急下。
在女子监狱服刑的玛莎被分配打扫卫生,这听起来和她从前的工作有天壤之别,简直是直接从云彩上掉下来。
然而玛莎对这份工作毫不懈怠,她拿出做明星的劲头做了一名清洁工。在监狱里,无论原来怎样脏乱差的地方,只要经她清理都会变得一尘不染。
她清理的,不仅是地板,还有自己的心。
当她出狱的时候,人们看到,玛莎的腰杆依然笔直,笑容依然灿烂。这是一个忠于工作的人应有的坦然。
工作是一种修行。
这是日本韬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活法》中的主要观点。
他说:“人哪里需要远离凡尘?工作场所就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只要每天确实努力工作,培养崇高的人格,美好人生也将唾手可得。”
无独有偶,日本实业家铃木正三说:“工作坊就是道场。”基于对禅宗智慧的深刻体会,他希望人们能够吸取禅宗的智慧,把劳动看作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和提升精神境界的需求,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练自己的心性,借助劳动来证悟自身的价值,并通过工作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他们所说的,都是一种在日本倍受推崇的“工匠精神”。
乍听“工匠”一词,有人觉得它专指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思。他代表着一个人对工作执着,忠诚,精益求精的精神。
其实这种精神,我们不必去向日本学习。翻一翻文史书,我们会看到屠夫庖丁怎样游刃有余地杀牛,驼背老人怎样那些竹竿告诉孔子粘捕知了的诀窍,也会看到卖油翁怎样地让油从钱眼里穿过而不溅出一滴。
原来,早在瑞士手表和日本马桶之前,中国是“工匠精神”的时候发源地。
曾经,对于工匠精神,我们也是津津乐道的。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尊重你手中的工作,并把它做到极致。
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平凡的你将变得不平凡。
有个河南的小伙子,高考落榜了,只好去做一个打工仔,好几年都一事无成。他对人生没有很宏伟的计划,也没有什么出色的技能,除了喜欢做点面食。
干脆他就去学习做面食,到专业学校拜师学艺。无论别人怎么说,他只管埋头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一年下来,他已经将手中的面团玩到得出神入化,可以双手双管齐下同时擀出十二张饺子皮,可以轻松做出一桌全面宴,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他可以把拉面拉到在一根针眼里穿过20根。
凭着这个独门绝技,他成为了迪拜的一名高级面点师傅,并由此接触到了世界各国的王室成员、政要以及体育和娱乐界的顶级人物。
他曾得到俄罗斯首富、石油大王罗曼·阿布拉莫维奇的亲身召见,也曾获得华裔丹麦王妃文雅丽的青睐,连顶级足球明星贝克汉姆甚至带了十多位朋友,也特意从英国赶到迪拜来品尝他做的小吃。
他还曾亲手教会泰国总理夫妇做饺子,教会美军驻海湾地区前总司令施瓦茨普夫做兰州拉面,为好莱坞闻名导演斯皮尔伯格表演拉面绝活。
有一回,他给美国国务卿赖斯表演拉面穿针,一个针眼穿入20根拉面,让赖斯看得目瞪口呆,给了他1万美元的天价小费!
他就是冯三峰。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工作没有高低贵贱,只要你认真对待,它就是你修行的所在。
我们与其抱怨生活,不如试着全神贯注于一件事,然后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锻炼自己的灵魂,进而培养具有深度的人格。
一只油腻腻的盘子在你的洗刷下变得光亮如新,一块脏兮兮的地板在你的擦拭下变得清爽干燥,一件小小的工艺品在你的打磨下发出柔和的光,这些,都是你的功德。
工作是一种修行。你对待工作的态度,会实实在在影响你的人格和气质。
长久地做下来,没有一份工作不是枯燥的。然而,有些人退了休还抱怨不止,一脸的疲惫不堪,而另一些则表现得精神十足,意犹未尽。这是因为他们在同样的工作中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境界。
不要总打算用业余时间发展兴趣,休闲娱乐,不要把工作当成一件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把眼前的小事做好,是对自己,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忠诚。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