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温sir讲地缘
以地缘为角度,历史为脉络,沿着先人的足迹,探究缤纷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影赛】2024江西风景独好影像大赛作品精选 ·  2 天前  
地理蹊  ·  考前每日练 | ... ·  3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北方的面,永远的神! ·  5 天前  
正商阅读  ·  我国哪些省的陆地邻省最多,哪些最少? ·  6 天前  
正商阅读  ·  我国哪些省的陆地邻省最多,哪些最少? ·  6 天前  
地理蹊  ·  地理赏析 | 南闽安定,福建南安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温sir讲地缘

大航海时代 — 德里苏丹国,拉杰普特地区,蒙古人,帖木尔帝国,莫卧儿王朝,黑火药

温sir讲地缘  · 公众号  · 地理  · 2017-03-30 06:23

正文

  对于伊斯兰世界来说,公元1192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穆斯林不仅在南亚拉开了长达600余年的伊斯兰统治时期,更在西亚让欧洲十字军的东征事业步入了衰弱期。正是在这一年,伟大的萨拉丁从十字军手中夺回了的圣城耶路撒冷,建立了从埃及到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在12世纪行将结束时,从东地中海到恒河的伊斯兰圣战事业,看起来都步入了高潮期。
  然而无论是库尔德人(萨拉丁)建立的阿尤布王朝,还是突厥人建立的古尔王朝,最终都没有成就帝国伟业。半个多世纪后,奴隶军人集团属性的“马穆鲁克王朝”,颠覆了阿尤布家族的统治;而古尔王朝则在更早的时候,便陷于崩溃(公元1206年)。导致古尔王朝崩溃的,是崛起于阿姆河三角洲的“花剌子模”。比起古尔王朝来说,这个同样突厥属性的国家看起来要更有帝国相,不仅成为了中亚河中之主,还向南拿下了波斯高原,向东扩张至印度河。在古尔王朝的统治崩溃后,那些原本跟随古尔人进入南亚次大陆的突厥部落(时称“四十家族”),遂以古尔王朝的“印度总督”为新苏丹,建立了西起印度河、东至孟加拉湾,以德里为中心的“德里苏丹国”。
  以花剌子模当时的声势来说,下一步本来是很有机会取代古尔王朝,成为北印度那些突厥军事贵族的新主人的。然而非常运气不好的是,这个时代并不属于他们,而是属于另一股更为强大的游牧力量——蒙古人。蒙古人欧亚大陆的征服成果,大家应该已经很熟悉了。刚刚显露出帝国相的花剌子模,可以算是蒙古西征中最为悲剧的牺牲品了。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花剌子模开始膨涨的帝国雄心(诛杀蒙古派来示好的商队),才直接触发了蒙古西征。
  然而攻灭花剌子模的蒙古人,也没有跨越印度河,去完成对德里苏丹国的征服。以至于花剌子模的残余力量(在王子扎兰丁的带领下),得以退入德里苏丹国避难,并在蒙古人结束第一次西征后,一度复国成功(后又为蒙古人所攻灭)。阻止蒙古人前进步伐的,并不是汹涌的印度河水,而是印度炎热的气候。如果说渗透中亚已经数百年的突厥人,早已熟悉了干热的气候,甚至开始向湿热的恒河流域扩张。那么从北亚寒冷之地而来的蒙古人,则还需要很长时间来先适应相对容易克服的干热气候。
  蒙古人对中、西亚的征服,客观上切断了业已打通的,中亚通往南亚突厥/伊斯兰通道。使得当初跟随古尔王朝进入北印度的突厥人,能够在不受其它新突厥/伊斯兰势力的影响下经营印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德里苏丹国”存续的300多年间(1206~1526),经历过数次王朝更迭,其内部的结构也是以独立性很强军事封建为主。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北印度相当于从拉杰普特/印度教统治集团时代,进入到了突厥/伊斯兰统治集团时代。唯一的不同在于,拉杰普特人还没有来得及博弈出一个最高政治级别的统一王朝来(哪怕是名义上的)。
  “新移民统治阶层”的进入,利益最受损害的自然那些已经融入印度教世界“旧移民统治阶层”(拉杰普特人)了。尽管印度社会之前也接纳过众多入侵者,并用“拉杰普特”这个筐将之装进了印度教体系中,但这次入侵的突厥-穆斯林,显然是不会从一神信仰“退步”至多神信仰。更何况与印度海、陆相接的西亚、北非、中亚,都为伊斯兰教所覆盖,这为德里苏丹国统治印度,筑就了增强的后盾。比如北印度的突厥军事贵族们,可以一直从中亚引入突厥雇佣军或奴隶军人,以维持他们在印度的统治力。
  在突厥穆斯林政权的压力下,拉杰普特人无外乎有二种选择:一是屈从于穆斯林的统治,甚至改变自己的信仰;二是逃离恒河平原。很显然,总会有人做出第一种选择了。在德里苏丹国及后来的莫卧儿王朝期间,都有部分拉杰普特人改变了自己的信仰,以至于今天广义“拉杰普特人”的范畴里,也会包括一些穆斯林。当然,对于那些坚持印度教传统的拉杰普特人来说,“拉杰普特人”这个光荣的头衔是只可能属于印度教徒的。
  选择逃离穆斯统治的拉杰普特人,大体上又有两个方向可供选择:或向北避入喜马拉雅、克什米尔山区,或向南与达罗毗荼人争夺生存空间。据称,后来以忠诚和武力闻名于世的尼泊尔廓尔喀人,就是这一时期避入喜马拉雅境内的拉杰普特人的后代。不过现在真正证明自己身份并享受“拉杰普特”地缘遗产的,是主要生活印度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及古吉拉特邦的拉杰普特人。在现代印度建立之前,这片土地曾经是拉杰普特联盟最后的保留地。即使在强大的莫卧儿帝国,及后来的大英帝国统治时期,也没能改变这一地区拉杰普特诸邦的事实独立地位。

  古吉拉特-拉贾斯坦地区(可称之为“拉杰普特地区”),能够成为拉杰普特保留地的地理原因,得益于它独特的地理、地缘位置。作为今天印度最西部两个行政区,分隔印度、巴基斯坦的“印度大沙漠”、南部的印度洋/阿拉伯海、东面的马尔瓦高原,合力为退出恒河平原统治的拉杰普特人,圈出了一个即独立于印度河-恒河平原,又有别于印度中南部高地区的邻海平原带。其压力最大的北境所对应的,恰巧是旁遮普(印度河流域)与德里(恒河流域)相接的敏感地区,历史上长时间为两大板块政治力量相争之地(这种多方角逐局面,有肋于拉杰普特人待价而沽)。
  拉杰普特地区的另一大优势在于沿海。从位置上看,恒河平原的产品要想通过海路出口,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从德里一带经拉杰普特地区,入阿拉伯海;二是沿恒河而下,通过位于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地区,进入孟加拉湾。受益于这样得天独厚的区位,历史上两大板块都成为了商业发达之地。今天古吉拉特邦也是全印度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正是借助在古吉拉特邦的执政经历,莫迪才有机会登上印度总理的宝座(其本人也是古吉拉特人)。只不过孟加拉地区在海、陆两线的伊斯兰影响之下,大部改信的伊斯兰教,并因此造就了独立的“孟加拉国”;本来在恒河平原过得顺风顺水的拉杰普特人,则在空间被压缩到古吉拉特-拉贾斯坦地区后,怀着对伊斯兰政权的刻骨仇恨,成为了印度教的保卫者。
  尽管拉杰普特人,最终还是得到了一块保留地,并一直在印度地缘政治格局中,以“拉杰普特联盟”的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属于这些战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由古尔王朝开启的印度伊斯兰统治时代,则一直延续到,大英帝国将印度变成女王王冠上最耀眼的那颗宝石。
  随着蒙古人步入衰退周期,连接中、南亚的“突厥-伊斯兰通道”被再次开启。公元1398年,崛起于河中的“帖木尔帝国”,越过兴都库什山脉和印度河攻入德里,几乎让德里苏丹国成为过去式。不过一如当年的花剌子模和蒙古帝国一样,帖木尔的军队并没有深入恒河流域。这是因为,虽然帖木尔和他的帝国,本质属性都已为“突厥”,但蒙古帝国这笔丰厚的地缘政治遗产,还是让人不忍放弃,所以帖木尔将自己定位为蒙古帝国的继承者,并至力于成为另一个成吉思汗。在这种企图心下,之前成吉思汗和他儿孙们征服过的每一个地区(甚至包括远在东方的中国),都成为了帖木尔的战略扩张方向。
  在恢复蒙古帝国版图的梦想之前,曾经被成吉思汗放弃的恒河平原,暂时并不是帖木尔的主攻方向。客观的说,帖木尔的确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先后击败甚至终结了中亚的察合台汗国、西亚的伊尔汗国、东欧的金帐汗国,甚至在安纳托利亚高原,把也正处在高峰期的奥斯曼帝国军队打垮(以至于延缓了后者征服拜占庭的时间)。然而正是因为扩张过快,帖木尔的帝国也成为了像亚历山大帝国那样的“一世帝国”。公元1405年,随着帖木尔病逝于远征明朝的路上,他所创建的帝国也随之土崩瓦解。
  虽然没能重新打造一个横跨欧亚的“新蒙古帝国”,但帖木尔帝国的短暂辉煌,还是将他和他的帝国,成功的变成了一笔地缘政治遗产。以至于100年后,另一股崛起于中亚河中之地的突厥/伊斯兰新势力,在打政治牌时会以帖木尔和成吉思汗的共同子孙自居。这股新势力的领导者,就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开创者——巴布尔(一般被认为为帖木尔的六世孙)。
  公元1504年巴布尔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在山脉南麓的阿富汗境内,取得喀布尔、坎大哈等入侵印度的跳板。尽管巴布尔随后尝试过重回中亚,但很快便在遇到障碍后调整方向,将建立新王朝的希望锁定在了印度。公元1526年,已经拿下旁遮普地区的巴布尔,与德里苏丹国在印度西部城市“帕尼帕特”一带展开决战。这个战场与当年古尔王朝决战拉杰普特联盟的塔劳里非常的近(直线距离仅50公里),都在德里的北部、亚穆纳河的西部。沿着古尔人曾经走过的路径,在取得帕尼帕特战役胜利后,巴布尔旋即入主德里,正式建立“莫卧儿王朝”。
  除了运行300余年的德里苏丹国,内部早已进入风雨飘摇的分裂期以外,莫卧儿王朝的胜利,还得益于一样重要的军事技术进步——黑火药武器。从奥斯曼(也可能是波斯)引入的火炮及火枪部队,是巴布尔能够在短短数年间横扫旁遮普,取胜帕尼帕特决战的重要因素。早在15世纪中期,黑火药武器就已经开始在西方战场崭露头角。如果没有火炮的助力,奥斯曼帝国将无法攻破君士坦丁堡那坚固的城墙。及至15世纪末,在欧洲乃至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的战场上,黑火药武器都成为了战场的主宰者。此时,身处印度的突厥人,却对这项军事进步完全没有概念。在这些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新的王朝甚至帝国,取代德里苏丹国封建集团统治印度,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