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是之
笔耕不辍,这里将分享我关于经济学、教育、成长等方面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乎日报  ·  有哪些看似是人为,实则是动物打造的奇观? ·  5 小时前  
知乎日报  ·  知乎瞎扯|人可以后知后觉到什么程度? ·  昨天  
知乎日报  ·  知乎图书新品上新——给 6-12 ... ·  2 天前  
知乎日报  ·  有哪些东西是被过度设计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是之

给马化腾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张是之  · 公众号  ·  · 2020-11-28 22:33

正文

文丨漫天霾

本文转自公众号 观念的后浪

我看过“微信之父”张小龙的几次演讲,他衣着普通,形象普通,演讲更普通。语速不快不慢,声音不高不低,表达不急不躁,给人的感觉甚至有点“老实巴交”的木讷。
但是每次看完都十分感动和钦佩。因为我从他白描式的平铺直叙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力量,从他的创业历程中看到了市场经济的伟大奇迹,由此感恩企业家对改变这个社会、改善所有人的福利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演讲从来不是抑扬顿挫、华丽的辞藻和煽情的表达,而是价值观的传递与共鸣。
昨天,很幸运地又看到了张小龙的大老板马化腾的这个演讲。他说自己是程序员、产品经理、理工科,不擅长演讲,让大家多包涵。
然而又一次的,我被他深深打动。和张小龙一样,马化腾令人感动的不是尖锐和煽情,而是企业家的内敛、务实和清醒。在短短一小时的演讲和访谈中,在看似自然而又随意的表达中,我看到了他对市场经济的透彻领悟,对企业家才能的清晰表达,对互联网经济的真知灼见,以及对现实政治冷静而又克制的深刻洞察。
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企业家比起书斋里闭门造车的伪经济学家,要真实和深刻百倍。

(可在B站搜索,有更好的版本。公众号只允许传腾讯视频的链接,这一点给马化腾差评)

何谓垄断
马化腾说(根据大意整理,用红字标出,不是原文表达,下同):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再大的互联网公司,如果这两年之内不转到移动互联网,都会死掉。强大如微软,也没办法;诺基亚如日中天,现在也销声匿迹。世界是非常残忍的,再大的巨人都战战兢兢,面对前路都如履薄冰,随时都有可能倒下。倒下后你一摸,体温还是热的。
短短几句话,把主流经济学中“垄断”的错误定义连根拔起!
在一个不受干预的自由市场上,占据优势的企业,是最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它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不论占据多大市场份额,都从来不敢高枕无忧,不能有丝毫懈怠,否则面临的就是灭顶之灾。用市场份额和某种独创性的产品来定义垄断,是主流经济学犯下的严重错误,它导致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等一众“反垄断法”的出台,它无视自由市场的竞争机制,不理解企业的规模大小和市场份额最终是由市场和消费者决定的,人为拆分企业,限制其发展,打击的是最能服务消费者的企业,不但侵犯企业财产权,而且损害消费者的福利增进。正如张维迎教授所言:反垄断法真正反对的是竞争!
罗斯巴德说:“对垄断唯一合乎逻辑的定义,就是政府设置准入限制授予的特权”。90%的人使用微信,但它并不是垄断,因为它随时要面对市场的挑战,接受消费者的评判。20%的人使用电信,它却是垄断,因为其牌照有严格的准入限制,不允许其他人自由竞争。
消费者主权
开发微信的时候,非常紧张,因为其他公司也在做。当时公司内部有三个团队相互竞争,最后做email的团队胜出,成都一个团队说他们就差一个月,但是我们只能选更快的团队。微信测试版做出来以后,我们公司高层全部扑上去,凌晨三四点还在群里热烈地讨论用户体验,哪儿有问题,立即改,天天如此。这样高强度的研判持续了一个多月。这是生死攸关的生死时速。
最难的就是满足用户需求。一点也不敢怠慢,否则就是灭顶之灾。如果领导在上面,让下面慢慢做,那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企业家面对的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只有那些猜准了消费者偏好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消费者在淘汰不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企业家时,是毫不留情的,他们会用金钱投票的方式将其淘汰出局,让其倾家荡产,将其支配的财产交给更能发挥其效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家掌控。
他们不但指挥生产,而且决定了财产权的归属。
企业家之所以对消费者的需求有快速反应的能力和动力,就是因为有明晰的产权和利润激励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企业家不断发挥其才能,改进用户体验,其目的就是留住消费者,让他们用自己的产品。企业家明白消费者“冷酷无情”,稍不留意,就会让他们付出血本无归的惨痛代价。因此要想赚取利润,唯一的途径就是服务消费者,千方百计为其创造价值。
不妨设想,一个国有企业,会如此快速地回应用户的需求吗?会如此在乎用户的体验吗?它没有盈亏指标的约束,依靠财政资金生存,那里的领导者并不是搭上自己身家性命的企业家,而是听从上级指令的经理和职员。他们要做的,不是开动脑筋发现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是挖空心思赢得上级的赞许和宠爱。这时候,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不是消费者说了算,而是那个发号施令的上司。
然而计划当局掌控所有资源,没有市场价格,无法进行经济计算,必将造成盲目投资和稀缺资源的巨大浪费;它更不可能知道所有人的迫切需求,必然将自己的目标凌驾于所有人目标之上。最终的结果,就是所有人的贫穷和“不服从者不得食”的社会。
比较优势与和平合作
互联网经济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所有传统行业都能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我们在创造一个“生态”,让创业的合作伙伴都加入进来,一起来创业,而不是自己什么都做。我们只聚焦最核心的部分,做我们最擅长的,别人能做的就让别人做,寻求与他们的合作。
互联网就像蒸汽机和电力一样,是一种新的“信息能源”,每一个行业都可以拿来用。任何行业都要用电,如果你不结合,就会被淘汰。电信行业很担心我们的崛起,总想着限制,但是这种趋势是阻挡不住的。我跟他们说:我们是鱼和水的关系,互相依存。用手机的人越来越多,每个人发短信打电话少了,但是人数更多了;同时大家都用微信,流量肯定就上去了,到时候你们也受益。到了去年(指2014),证实了我的观点,他们也就放心了。
我们和马云当然是竞争关系,但是我们也经常合作。有竞争有合作,才是常态,所以不要妖魔化竞争。
一个人即使是在任何方面都强于另一个人,合作对自己仍然是有利的。教授写文章和打字的水平都比文员高,但他还是会雇佣一个打字员,因为他专注于写作,文员专注于打字,能够创造更大的产出。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定理”描述了英国和葡萄牙在酿酒和做衣服两个行业相互合作后产生的良好效果,他既证明了各自发挥比较优势能带来更大的产出,也证明了分工合作和自由交换能够造福双方的经济学基本原理。
任何管制和干预,都会妨碍自由交换与合作,导致产出的降低和效用的损失,最终结果就是让所有人变穷。
传统电信行业要做的,是主动融入互联网经济,而不是千方百计打压新事物。一条生产线(流量)引入了新技术、吸引了更多消费者,会创造更大产出,其数值会远远超过另一条生产线(通话和短信)的损失,这对企业是有利的,同时也尊重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大价值。
对新技术的打压,归根结底是“技术性失业”的教条造成的错误认知。但是新技术的运用,会释放出生产要素,创造更多的就业。新技术形成新的产业链,吸引劳动者的加入,这些新行业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将劳动者吸引过来;它同时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劳动者创造的边际价值产品更多。因此,新技术的运用会让所有劳动者的收入上涨。
大规模生产增加了供给,使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的支出减少,收入更多地转化为储蓄和投资,这些投资又会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使得分工更为细密,劳动生产率更高,促进收入的进一步增长。这就是经济进步螺旋上升的过程。
所以,传统行业与新技术的融合,会起到如虎添翼的效果。那些死守教条不愿意融合的,只能接受被消费者淘汰的命运。
企业之间的竞争,不能用战争性的术语来描述。因为它从来不是肉体的消灭和拳头的争斗,而是能力的比拼。通过“作为一个发现过程的竞争”,才知道谁能以最低成本生产,最能增进消费者的福利,由此他们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因此竞争的结果最终既增进最有能力的企业家之间,又增进最有能力的企业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合作。
“有竞争有合作,才是常态,所以不要妖魔化竞争。”
自我负责
主持人:你会不会觉得,微信让人们成了社交媒体的奴隶?
哦,整天看,我近视度数高了,也有颈椎病。将来接入脑电波吧,你有什么意念,一想就发出去了。这个你要有自制能力。
我们不能因为市场上食物太过丰富,自己吃得太多导致肥胖,所以就怪罪那些商家;不能因为不爱看广告就不允许人家做广告;不能因为喝酒有害健康就怪罪酒厂,并且呼吁政府出台“禁酒令”;不能因为自己贫穷,因此就呼吁国家将别人的财富分一部分给自己。
自由从来不像乌托邦那般美好,它是真实的,它意味着自我负责。
给马化腾们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外国企业曾经进来过,但是他们的本土化做的不好。从以往的情况看,“强龙”打不过“地头蛇”。本地创业者身家性命都在这里,一天都要做好几次决策,很接地气。这里又有很多资金,投资很活跃。我对中国本土创业者很有信心,和外国企业同场竞争,我们有胜算。
中国企业家抓住了移动互联网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展现出了超强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但是很多人认为他们是和权力勾兑才取得的成功,人们把对权力的仇恨转移到企业家身上,造成了群体间的相互误解和仇视。若任由这种状况发展,其极端结果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社会合作秩序的解体。
在一个干预主义的环境下,没有人是安全的。即使是诚实的企业家,也背负了与权力勾结的骂名,失去了荣誉感和成就感。而依靠干预取得成功的“企业家”也胆战心惊,因为他知道,权力能给他的,也可以随时收走。
一个真正的自由市场,才能让人们消除对企业家的偏见,让他们认识到企业家是人们物质福利提升的推动者、合作者。那些最诚信、最会服务消费者的人赚取了利润,人们纷纷效仿,形成了崇尚“财富即美德”的正确观念,汇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能,所有人因此而受益。
一个真正的自由市场,一切凭能力取胜,企业家才能用实力回应许多人对他们“胜之不武”的批判,找回自己的荣誉和尊严。他再也不用承受“我明明是马拉多纳,你非要说我是凭黑哨才赢的你,而且又无法证明”的内心不忿与屈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