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观相对论(第103期)——金融科技专场12月30日下午在北京金融客咖啡召开。
本次活动由易观和中子星优财联合主办,活动邀请到易观金融行业中心分析师王蓬博、中子星优财市场副总裁贺昊勋、旺财谷合伙人、副总经理雷洲、以及海绵保联合创始人兼COO谢平川。
▲活动现场
我今天要演讲的主题是2016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专题分析,主要是针对2016年互联网金融消费行业发生的变化做一个总结和盘点,以及对于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一个预测。今天的题目是
行业规模爆发式增长,场景多元化引发市场波动。
主要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讲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的背景,第二是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现状做分析,第三部分是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做预测。
首先来看市场发展的背景,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图谱。互联网交易金融行业的监管机构是银监会,一共有六个部分,
消费者,互联网服务商,资金提供方,征信机构,催收坏账的机构,还有资金供给方
。我们能看到资金供给方是对互联网金融提供供给支持,征信机构是提供个人得信用保障,催收坏账机构主要是提供欠债收回坏账的服务。图中可以看到互联网消费金融两个主要的产品类型是消费贷款和消费分期。
消费分期的主要规模是消费者先提出消费分期的申请,由金融服务商为消费者支付,接着消费者供给方再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消费贷款的申请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说消费者先向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商提供消费贷款的申请,然后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商通过风控和征信,对消费者完成风控审核以后,发放贷款。再拿这笔贷款购买产品和服务,消费供给方再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
第二部分就是对于今年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整体的变化的分析。今年我们预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规模将能够达到3625亿,到每年会接近9000亿,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为什么这两年有爆发式的增长,是因为不管是从需求端还是供给端,还是宏观政策的层面,整个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都比以前大大增加了。但是我们依然能看到和整个中国金融消费市场相比,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渗透率依然很低。到2017年整体的渗透率也只有达到3.16%。也就是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还是仍然会有一段发展空间的。
这个是我们对2016年互联网消费金融证券化产品的一个盘点。整个互联网消费金融在2016年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发行了44支,总金额达到733.3亿元,2014年自从平安银行发行的第一部消费金融ABS开始,到2015年只发行了7支,但是2016年,特别是今年的上半年互联网消费金融ABS的发行呈现了井喷状态,达到了44支。
我们认为从行业的角度来讲,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面临着风控、政策,以及构建行业壁垒,这三种挑战。首先从风控的角度来说,有三点挑战。
第一点就是
个人征信十分严重,表现在数据跟渠道很窄,而且成本很高。
风控的第二个难点是说贷后的管理成本十分高昂,而且消费金融的客户违约的成本非常低。还有一点就是不同机构对同一个客户存在着多次授信或者过度授信的行为,因为不同机构相互之间信息不通常的原因。
还有第二个是
运营能力
,运营能力方面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因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产品小额分散的特性十分明显,所以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怎样去推广,包括怎样去精准的触达客户,这个能力其实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说为什么电商平台他拥有很大的优势,就是因为他对客户有着稳定的流量,而且对于客户有天然的能够触达的能力。
第三点就是
政策的风险,我们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未来面临着持牌准入的门槛会提升。
而且现在的违规风控包括信贷欺诈以及信息泄露,都有严重的形式,这些一定会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下面我们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个预测。首先我们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将持续增加,从四个方面能够证明。
首先是
供给侧
,第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产品会日益丰富,而且会更加多元化的融入社会消费全产业链的场景商品上。还有小贷公司、互联网公司、银行,包括我们知道还有很多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保险公司,也要纷纷的参与设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机构。所以从供给侧我们知道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产品供给肯定越来越丰富。
然后从
需求侧
,随着国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消费客群的年轻化的特征,我们可以说从需求方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将会持续的增加,宏观层大家可能明白三驾马车拉动中国经济市场,现在就剩下一驾了。所以国家在扩大内需的目的上,出来不排除出台相关的行业的利好政策,不仅仅是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直接出台政策,可能是对于垂直的消费行业去出台相关的政策,去刺激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这个行业的消费升级,从而带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还有一个就是数据层,就是多维度的数据。
第二个趋势,我们认为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ABS发行数量将趋于平稳
。首先看一下场外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的,P2P其中有一条规定,网贷机构不能开展类资产证券化的转让,而且地方的产品结构非常复杂,很多产品也是打擦边球的。所以说其实从场外投资这块,互联网消费金融ABS发行目前的道路肯定是越走越窄的趋势。
从场内,因为消费金融行业近期在风控层面问题频出,而且监管层对行业里,互联网消费金融面对的人群也有一定的担忧,因为大部分的人群都是小白人群,小白人群实际上就是他没有征信记录等等的这些人群。所以说他其实整个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违约率是在持续升高的。所以监管层对这方面有一定的担忧。
我们能够看到刚才讲的互联网消费金融ABS发行的时候,今年上半年互联网消费金融ABS发行的数量是很多的,但下半年仅仅发行了五支,而且都类似于小米、阿里、京东,以及中银消费,还有中信背景的,所以我们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ABS的整体发行数量在明年肯定是趋于平稳的。
第三个预测是
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格局一定会面临着重构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大家肯定能够在自己的线下的生活里面感觉到,移动支付已经带动了线下的商业的互联网化。就是移动支付已经补全了整个现在线上线下商业一体化的最后一个短板。移动互联网它带来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就是说移动互联网正在深度绑定个人的生活。
各式各样的消费场景构成了流量的入口,并且决定了消费的成功。也就是说场景变成了流量的入口。所以我们就不难看到,深耕行业并且更加理解垂直行业的公司,肯定能够吸引更多的流量,并且重构消费的入口。所以说将来多级的消费入口一定会取代现在仅仅那几个巨头把持的消费金融的入口,甚至是消费入口。所以说场景的多元化将引起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格局的重构。
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互联网金融今后有哪些大的机会。这是从我们公司的体验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企业理财的市场。
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提供一站式的企业金融服务。下面的几个闭环是我们提供的服务类型,包括现
金管理
,还有
供应链金融,投融资对接,增值服务
。这四个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遇到的主要的跟钱相关的问题。
也就是说现金管理就是帮企业做增值,你有多余的钱,我可以帮你赚更多的钱。供应链金融是跟借钱相关的概念,因为有些企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他的上下游会有应收账款,或者有票据贴现,或者购买大设备需要做融资租赁,所有的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核心就是帮助企业能够少动用自己的现金,多用金融工具来用分期,错开时间空间分期的概念,或者是提前收回来钱。这个企业是帮助企业从外面借钱,所以这是一个借钱的概念。
下面的财税是帮企业省钱,因为企业的经营成本在中国相对高一点,所以有很多合理的节税避税的方法,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投融资对接是顺手帮大家做的事情。
2016年的数据还没有出来,2015年的数据,机构类的理财产品跟机构类的银行理财是36万亿,银行理财占到23%。所以这是二三十万亿的市场,因为个人的理财已经比较红火了,包括P2P,从余额宝开启了个人理财市场以后,个人理财已经是一个过度竞争的市场,所以我们今年就开玩笑说,今年的P2P市场该壮大的继续壮大,该倒闭就接二连三的在倒闭,所以个人市场非常饱和了。但相对来说企业理财的市场还是比较新的市场,是蓝海市场。
因为以前企业理财大家没有特别把这个市场拿出来说,因为企业都是跟银行打交道,银行会给他发放贷款,他有闲钱的时候也很自然的存在银行,也不会想说会不会有银行之外的选择,以前没有这个概念。
但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一个是因为现在互联网金融整个大的市场起来了,个人带动了这个市场以后,企业也会发现除了银行之外可以投资的渠道也很多,所以他的心思比比较活一些。这是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
宏观机制
的原因,宏观机制很大的原因就是企业的存款是活期化,这是和我们的宏观经济相关的,因为现在的经济不是特别好,货币超发非常严重,就意味着央行印了非常多的钱,以前长期贷款是冻结的,那些钱不是流动的,是冻结在整个经济体系里面的。现在慢慢的那些钱都已经从原来可能企业不会动的钱,都慢慢转向了活期。然后我们的潜在的购买力在缩短,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剪刀差,意味着我们原来有100万的总资产,有50万存了定期,这个定期可能是五年的,这50万是我的家底,我不会动它。然后有50万是现金,就是我口袋里的钱,我想消费用的。但现在的趋势是我原来留存做家底的50万的不动的钱也开始出来了,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个是因为我们现在银行的利率不断的下调,一直在降息,存五年的收益非常低,和做活期没有本质的区别了。
另外一个原因,企业现在经济不好的话,很多时候不会再扩大生产,会把原来很多欠了银行的贷款,因为贷款是有利息的,贷款的额也在变小,因为贷款其实就是相当于不动的资产,现在就赶紧还钱不想承担利息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房地产
,去年走高了一拨,就意味着很多的钱都沉淀在房地产的手里,然后房地产是一个很长的链条,居民的钱都买房了,房地产公司有很长的链条,他手里有了现金以后这些现金又会向他的上下游游戏,所以结果就是企业存款活期钱,但这些钱没地方去,仅仅存在银行里面是非常傻的做法。因为活期只有0.3%到0.35%的收益,每年的货币超发加上通货膨胀等等因素,你的收益如果没有到4%左右,实际上就是在亏钱的。所以企业也很聪明,也会看到这个趋势,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心思变得比以前活一些,所以他们会想到有没有更好的渠道像银行一样服务好。所以这是我们企业理财,企业金融变得越来越多的进入这个市场原因之一。
为什么说我们这样的商业模式能够成立的原因,已经有银行了,为什么还需要像我们中子星这样的第三方的互联网金融对企业机构的存在,你存在的理由是什么?这个模式是不是能走通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因为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因为我们是金融背景出身的,我们手里有很强的金融资源和经验,但企业手里没有。很多时候企业去银行的时候,银行给的是标准化的服务。比如说你是一个300万的中小企业,当你到银行的时候,说我想做一个理财,把300万管起来,创造一些价值。银行的客户经理肯定会说300万太小了,你直接买一下我们的活期,最多就买一下我们公开发行的理财产品。
不会对这300万给他提供很多特别的服务,因为300万在银行来看是很小的。但对企业来说很重要,如果他想要去找一个更好的渠道,他其实是没有的。如果你要自己去做投资的话,自己找资产的话,你没有这方面的资源和经验,这种门槛还是挺高的,看上去很简单,所以他只能够接受银行的条件,而这个条件并不是最优的。所以这个地方我们有强大的金融资源和经验。
第二个是有更家的议价力,当你300万去银行的时候只能买标准化的产品,我们中子星已经是一个团购的概念,是一个更大的池子,我们可能是3000万去买,或者是1亿去买。无论是互联网让金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质就是你的资金量越大,你的议价能力越高。这个能力还和你的专业能力,和信息不对称有关系。对于大部分企业都是小白的状态,所以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时候,没有办法找到这些通过信息差实现好的资产的抓取,我们都可以帮企业做到。
基于我们本身的一些经验,我们走了一些弯路,我们现在做的心得给大家做的分享,如果有其他的问题欢迎大家和我们进行交流,再次谢谢易观的小伙伴。
海绵保在过去一年里面,在媒体上相对来讲很少发声,也很少参加活动。过去的一年半里面我们做流程的梳理,以及在保险行业里面,如何定义互联网保险的意义和价值。我做个调研,看看现场的小伙伴们有没有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大家有没有在香港买过保险的?先跟贺总聊一下。在香港买了保险有哪些考虑?
今天我们就开始保险快消的话题。刚才说了传统保险里面第一个现状是贵,第二个现状是乱,就是目前推销方特别多,特别乱,也不清楚到底是保险公司还是保险经济公司,还是保险代理人。保险公司是国有的有牌照的公司,这类也有,但基本上都是下设在保险的经济公司。最底层的保险经济人,会偏保险大妈这种定义。
我有个朋友在平安这边,他是平安下设的经济公司,当然这几个人你们很难想象他管理多少人,管理了30万保险经理人,85%以上属于大妈级别的,他们是靠这批人去线下卖保险的,转化率比营销中心的转化率还要高,这就是目前乱和烦的现状。
受众群体基本上在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居多,在这个群体里面的成交量特别高。
我们也在思考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自己出声不行,包括我们跟保险业的朋友也一直在思考,我们怎么让保险在八零后、九零后的人群接受起来更高,让他觉得有价值。因为保险在美国、香港、台湾发展特别快,他们接受的群体,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好东西,我愿意买,因为能真实的享受到这个服务。在国内不原因就是因为这三点,乱、贵、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