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火锅的,都曾被迫拖进服务的泥潭
“四川火锅味重偏麻辣,吃到最后味觉都麻木了,服务成为差异化的代言。”
张勇一语成谶。
火锅的主力消费场景是聚会,在该场景下,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不是口味的细微差异,而是氛围的营造——例如夸张而热烈的服务。这个独特的洞见,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海底捞,你学不会
近十年,无数本打算绕着海底捞走的品牌,都被迫拖进了服务的泥潭,只要做过火锅的餐饮人,相信都经历过以下的对话。
顾客:“你和海底捞比,有什么特色呀?”
商家:“我们是更地道的重庆火锅!”
顾客:“哦,但是海底捞口味也不错,而且服务比你好啊!”
商家:“但是我们价格更实惠啊!”
顾客:“哦,但是海底捞有好多免费食物呢!”
商家:“这……你是来抬杠的么?”
顾客:“没有没有啦,我只是觉得,一家餐厅一定要有特色……”
商家:“行,特么别说了,明天我就上自助小料台还不行么?”
时代的巨轮:海底捞有了竞争对手
直到有一天,巴奴火锅改名巴奴毛肚火锅,并提出了新的广告语:服务不是我们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海底捞从没公开说过自己的特色是服务,这下好了,产品的软肋被赤裸裸的摆上台面。
无独有偶,近两年,长三角地区崛起的另一个火锅品牌——大渝火锅,走的是和巴奴相似的路线,“大渝毛肚,不好吃就退货”。大渝采用合作经营的方式,短期就开出了 150 多家店,据内部人士透露,盈利的店面在 9 成以上。
巴奴和大渝分别在郑州和苏州战役一战成名,为此,我亲自去考察了一番,结论有三个:
第一,这两家的毛肚产品确实有显著的差异化,视觉和口感上秒杀海底捞;比如,巴奴的毛肚使用的是“木瓜蛋白酶嫩化”技术处理的。
▲热气腾腾的毛肚火锅
第二,这两家的其他产品也有相当程度的升级,从切法到餐具到摆盘;
第三,让我大惊失色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他们的服务不输于海底捞。当然,很多内容都与海底捞的做法相似,比如递热毛巾、发箍等,大渝火锅也有变脸表演。
这并不是什么剑走偏锋的定位技巧,而是实实在在,方方面面的细节竞争!
火锅按道理是最不需要服务的品类,但现在服务水平最高的品类,是不是火锅?原因很简单,火锅是竞争最激烈的餐饮品类。
在风口浪尖的餐厅,门庭若市,不缺流量,优化效率是关键,翻台是关键。服务?滚,爱吃不吃。来就得遵守我的规则,想要服务?对不起,你不是我的目标受众。
但在红海中的餐厅,啃得都是骨头上的肉。抢不来更多的流量,所以每一桌客人都不能流失,这时候,服务的作用就凸显了。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服务对于火锅行业,不再是差异化的竞争力了,而只是一个底线。与其说巴奴和大渝是不走寻常路,不如说是在向海底捞正面宣战。
事实也是如此:一二线城市,火锅不存在蓝海市场,巴奴和大渝挣的每一分钱,都要从海底捞腰包里掏出来。
海底捞的纠结:90后不忠于品牌,只忠于自己
去年夏天,海底捞提出“千人千味”战略,每个人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更改锅底,标注锅底的辣度是否合适。海底捞通过历史菜单记录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为会员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千人千味
千人千味,我觉得并不是对口味的“提升”,而是一种取巧的“妥协”和“适应”,本质目标还是为了多开店。这一招对 80 后奏效,但对 90 后也许并没有用处。
年轻人不忠于品牌,只忠于自己。
▲年轻人最忠于自己
80 后为什么可以一网打尽,因为他们有主流示范对象,有自主向权威和高级文化靠拢的动能。抓住意见领袖,就抓住了广大 70/80 后群体。大领导去哪个餐厅吃,大家就向往,自己也偷偷去吃,这就是前个时代高档酒楼兴起的根本原因。
90 后并不忠于某个特定文化,一个年轻人,往往既是歌剧爱好者,又是朋克死忠,同时还是慈善人士。当选择变的如此容易,为什么不多选择一些呢?
90 后是小众文化的消费者,作为消费品的文化,就是要酷,就是要可以展示自我的优越感。于是,越是小众的文化,越是能吸引更多的 90 后前来消费。
更刺激的口味(例如重油重辣)、更小众的菜品(例如毛肚),使得巴奴和大渝以鲜明的性格吸引了年轻人。另一边,海底捞却在苦苦的纠结,这样做会不会拒绝一部分客人?
海底捞的基因:顾客喜欢什么,就上什么
与很多品牌的创始人不同,张勇从未在公开场合发布战略宣言,如果你非要逼问他,对上市怎么考虑?对产业链怎么考虑?对多品牌经营怎么考虑?他只会用老套路回答你,第一要让顾客满意,第二要让员工满意。
海底捞集团的组织架构图
我觉得,这并不是套路,也不是刻意的谦逊和低调,这就是最真实的想法。不管在 C 端市场还是 B 端市场,以顾客满意为检验标准,迅速试错,迅速调整。就像在竞争白热化的火锅行业,尽管外界猜来猜去,但海底捞其实并没有什么套路:
顾客爱吃毛肚,我就上毛肚;顾客说巴奴的毛肚好吃,我就要比巴奴更好吃;巴奴生意好赚钱,我就要比他生意还好还赚钱!
仅此而已。
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海底捞你学不会了
2011 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一次课堂上,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的教授请到了张勇先生做现场分享,当时我也在场。
与同学们所期待的并不一样,张勇的回答“毫无爆点”:问他为什么做火锅,他说为了生活,其实他不爱吃火锅;问他为什么对员工那么好,他说没有啊我经常骂人和开除人;问他如何拓展海外市场,他说现在还不是时候……
作为主持人的教授实在看不过去了,再次逼问了一个问题:
张总,接下来这个问题,虽然今天我已经是第三遍问了,但请你给个面子,我不想再听到“都很重要”这样中庸的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如果利润和员工,非要你按重要性排个顺序,哪个第一?
张勇思考了一会,目光还是一如既往的平淡而坚定:
“我选利润。”他说,“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利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没能力对任何人负责了。”
▲这不是套路,也不是刻意的谦逊和低调
我猜,研究员工激励的教授对这个回答一定很失望。但这种对商业本质的敬畏与质朴的坚持,无疑就是海底捞的顾客和员工满意的根源。
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海底捞你学不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