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记老子之言,“以柔道治国,以仁爱利民,以德临天下,以俭行朝政,以无为为事,以清静为本。”自此便轻税赋,免徭役,息战事。。
文/庋耻斋
烈马原须真主服,静待百年忍独孤。
遇得金龙稳坐背,百世讴歌唱光武。
翌日早起,道人们做完早课下了殿用过斋,待得天色放光,那住持便来到光武帝丹房,门首有人传报,光武命请。道人进内躬身施礼,口称“万岁”。
光武道:“道长免礼。”
道人道:“启禀陛下,天社山今降祥瑞!”
光武道:“不知是何祥瑞?”
道人道:“陛下前日临幸,贫道还说无稠粳仙草供奉,不想昨日晚间小徒来报,这山上林壑间已长满稠粳,此草绝于新莽,而今日重生,岂非祥瑞?”
光武道:“天下万物,必依道而行,依时而生,何瑞之有?”
道人道:“贫道已吩咐小徒煎茶,即刻便送上。陛下真乃当今圣主,果然所步之处,神芝遍地。”
此时门外侍卫进来通秉,原来是道童烹好了稠粳茶前来奉上。光武帝传旨命进,端起杯子浅啜一口,一股清香沁彻心脾,果真同在紫府所饮者无二,此时方信道人所说无差。
道人接过徒弟手中递来的一方锦盒,双手呈给光武道:“陛下,此盒内装的便是稠粳仙草,贫道命愚徒采摘了些上好的连夜烘焙干了奉与陛下,待陛下回京后也好饮用。”
光武接了,谢了道人。放下盒子,光武对道人道:“前日朕登山之际,过天慈宫, 见宫室破败,殿宇倾祀,如今太清宫也不见当日气象,甚可悲哀。”
崂山太清宫(资料图)
道人道:“但凡世间万物盛衰有时,生灭有度,依时而兴,依时而灭。自新莽篡汉,天社山虽奈天出玄雾未遭兵罹,却也香火惨淡。维系一山道众生活之资尚且艰难,再无余财休葺殿宇,故而才有如今破败之像。”
光武道:“朕欲重建斗姥殿,整葺太清宫,道长意下如何?”
道人道:“陛下发心,善莫大焉。道虽无形,法却有度,正教弘扬须奈道场,陛下隆恩,苍生之幸。”
光武道:“朕见天社山山顶甚是平整,气势亦是不凡,不妨将斗姥殿建在此处,道长所见如何?”
道人拱手道:“陛下金口,敢有不从。”
光武步出丹房,道人随后,两人往宫外走去,后面护卫跟随。绕过玄元殿,步行片刻便到了山顶,光武帝伸手一指,道:“道长且看!此处上接碧霄,有灵瑞之气,下通泉壤,有祥和之气,将宫室建与此处如何?”
道人道:“龙目所取,岂有偏差?待选吉日,贫道便动土营造。”
光武道:“斗姥神像乃上古圣物,不容轻亵,待宫室建成还烦道长迎请至此供奉才是。”
道人道:“贫道遵旨。但不知那天慈宫是否就此废弃?”
光武道:“不可,天慈宫当修葺一新。”
道人道:“不知陛下移斗姥圣像后,天慈宫当作何用?”
光武笑道:“道长还记得金母显圣否?朕在宝山得遇瑶池金母,甚感庆幸。想当初孝武皇帝于元封元年正月于嵩山建祠供养,斋戒七日方还,四月有天女降,孝武皇帝斋戒百日至七月七日,迎西王母承华殿前,得赠仙桃七枚。其间虔诚殷切,无一日忽怠,方得金母垂怜。不想朕今日亦能亲睹圣颜,既有如此奇缘,当铭感不忘。朕欲在天慈宫供奉金母圣像,使万民瞻礼。”
道人道:“贫道遵旨。”
光武道:“时候不早,朕也当回京了。营建宫室,修塑神像之事便托付道长,所需之资,朕一并拨与便是。”
道人谢了恩,跟光武帝返回太清宫。待众人收拾妥当,光武便起驾回京了。
光武帝等一行人离开太清宫,行至虎跑径,见道上站了个道人,牵着匹黑马拦住了道路。
那道人站在道中央,拱手道:“陛下暂缓龙輿!”
护卫见有人拦路,慌忙排开架势护驾。光武帝喝退众人,亲自走上前去,道:“不知道长为何拦路?”
那道人道:“贫道乃原太清宫住持道人,也曾会过高皇帝。后隐于天社山深处。昔日西楚项羽自刎乌江,走了乌骓马,吾奉玄都敕旨,暂养此马。此马乃天河神种,择主而侍。项羽孤傲,背道而驰,故而此马舍之而去。如今逢圣主临世,重振汉室,此马在山中昂首长嘶,想是真主人到了,故而贫道随此马在此等候陛下,以奉此良驹。”
乌雅马乃天河神种,择主而侍(资料图)
说罢道人放开马缰,那乌骓马服下身子,光武帝见此状,便上了马背,那马站起来,稳稳驼住了光武。光武帝对道人抱拳道:“道长慈悲!”
那道人抱拳一躬,转身就走,未行三五步便没了踪影。众人齐声赞叹。
回到宫中,光武帝便下旨,赐天社山修建斗姥殿与修葺天慈宫、太清宫之用。又写了“昆仑别院,金母行宫”八个字赐予道人。因记老子之言,“以柔道治国,以仁爱利民,以德临天下,以俭行朝政,以无为为事,以清静为本。”自此便轻税赋,免徭役,息战事。自己也手不玩珠玉之器,身不着重彩之服。把个大汉朝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安物阜。
建武十一年二月,天社山斗姥殿正式破土开建。光武帝得奏,下诏赦囚,另颁圣旨:“建武十一年二月己卯,光武皇帝诏曰:朕闻,天地之性以人为贵,其位虽疏,实则无别。大夫庶人,身命无贵贱。若杀奴婢者,其罪不得减。钦此。”诏书一下,万民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