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节课
三节课是一所互联网人的在线大学。这里有成体系的线上产品+运营课程,有线下的3.3计划精英训练营,以及有深度的产品观察评论和运营复盘案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煮娱星球  ·  官宣恋情!前妻彻底被抛弃了? ·  昨天  
煮娱星球  ·  榜妹热线 ... ·  2 天前  
煮娱星球  ·  太甜了吧这俩! ·  3 天前  
煮娱星球  ·  榜妹热线 ... ·  3 天前  
娱理  ·  能拯救电影行业的天命人在哪?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节课

一周综述:赵雷刷屏,百度求变,雷军的孤独与梦想

三节课  · 公众号  · 娱乐  · 2017-02-12 14:19

正文

前面的话

各位好,我是老黄。

新年伊始,三节课打算开辟一个新的内容栏目,定位上,大体希望是每周来定期给大家说说过去一周内行业里发生了些啥,做一个综述

但围绕着这个栏目具体到底怎么写,三节课内部未有定论。

以一个深沉老男人的装逼立场,我感觉这个栏目应该偏严肃认真深沉一些,比如应该综合汇总一下一周以来各大行业媒体的焦点与观点之类的,类似当年徐达内的《媒体札记》;但我司的几位90后妹纸纷纷表示偏活泼趣味,甚至带些吐槽腹黑的风格会更讨人喜欢。

因此,我和妹纸们决定买一送一,分头完成一篇风格不同的内容,都发出来让各位看看。今天这篇如果有耐心看完,不妨也一并回过头去看看昨天的推文,然后客观的在文末通过投票或评论区留言聊一下你们的口味喜好。我们会根据大家的反馈来决定后续的内容如何来进行规划,谢谢各位了。



以下是正文部分


1.


很多人都万万没有想到,在2017年春节过后,第一个在互联网科技圈内形成刷屏的人,竟然是赵雷。


借由2017年湖南卫视开年节目《歌手》上的一曲《成都》,赵雷几乎是一夜之间由一个小众民谣歌手转身成为了接近家喻户晓的大众歌手。《成都》之于赵雷,颇有此前《南山南》之于马頔,《董小姐》之于宋冬野的意味。


而赵雷的火爆也惹来了一众科技媒体们的关注。腾讯科技在2月6号、8号和9号这三天中,罕见的连续发布新研室的《一夜爆红的赵雷,也是一个数字专辑销售范本》、老道消息的《也说赵雷:我们听的都是假民谣》、韩依民的《民谣歌手崛起背后的音乐新秩序:天时、金钱与重建 | 深网》三篇文章,讲述了赵雷的发展史,并且将赵雷的个人的发展和其对应的数字专辑的发展以及音乐所处的时代联合起来进行了解读。这中间,赵雷本人难得的受到了几乎来自各方的一致首肯。


新研室在《一夜爆红的赵雷,也是一个数字专辑销售范本》 提到:

难能可贵的是,在外界鼓吹音乐正在“歌凭人红”的趋势下,没有绯闻、不玩炒作、不唱神曲的赵雷是完全靠实实在在的作品吸引到大量的听众。所以,大家把他称为乐坛清流,但在这股所谓“清流”背后,我们还看到一种数字专辑销售模式正在确立,而赵雷的《无法长大》堪称“范本”。


至于赵雷和民谣为什么渐渐从一种“小众产物”开始慢慢进入了大众视线,韩依民认为:人和、地利都没有变,只是七年后,天时到了

到了2月7日,一贯以深度科技行业观察闻名于圈内的36氪也没有放过赵雷。其发布了署名作者“韩红刚”的文章《从小众到“刷屏”,赵雷也走通了民谣歌手蹿红之路中》,其中,作者详细分析了分析了赵磊的红起来的路径,看起来,个人的爆红与产品的爆红,颇有相似之处:

1. 写歌、唱歌,是赵雷红起来的基础。

2. 借助网易云音乐这个平台,赵雷聚拢了人气和粉丝。

3. 在面向更广阔人群的电视节目上,赵雷从小众走向大众。


赵磊蹿红,是否代表民谣已经成功成为大众都能接受的音乐类别呢?


新浪科技亦在同一天发表文章《赵雷火了,也许是这个网络时代的神助攻……》。在文章中,作者以赵磊的成功为契机, 分析了现在民谣所处的环境。此外,作者也把焦点放在了“为何民谣开始渐渐充满生机,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这一问题下,作者聊到:

1. 除内容上不断地推陈出新外,民谣开始迎来趋于精分化的受众。

2. 网络音乐平台的出现,又让民谣歌手的作品可以不依赖于发行方,得以以较低的成本传播。

3. 城市生活带来的焦虑感,也给了民谣一个适当的时机。


此外,作者也没有忽视资本的力量对于民谣发展的助推:

网络时代下,低成本的民谣歌手层出不穷,资本运作方要做的就是市场放养,择机收割。但一旦有了新的更低廉的模式,包装民谣歌手的路子到底还能走多远,还是一个未知数。透过现象看本质,民谣歌手当下的成功,其实远不是歌手的成功,更不是民谣的成功,而是低成本模式的胜利,是资本运作的选择罢了。


2月9日,甚至连素来在科技圈内颇有些特立独行意味的品玩网也加入了这场针对民谣和赵雷的热议。


在品玩网发布的署名作者为“高盛”的文章《赵雷和民谣打开了谁的情绪阀门?》中,作者也认为民谣的走红,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谈到:

“民谣骨子里就是一种很大众的东西。”

“不要以为听民谣的比不听民谣的品位高,也不要排挤那些最近才大肆宣称自己是赵雷粉的“自来熟”,因为他们一样是民谣这种音乐流派的潜在听众。”

“稍有一些生活经验的人,都会被那些浮于表层的歌词和意象激发起同理心,或者是产生共鸣。但民谣流行起来的前提是,电视选秀这样的大众媒体推动或者热门事件带来的普及。一旦人们发现“哇,原来歌还能这么唱”,他们自然有欣赏的权利的动因。”


而在本周所有与赵雷和民谣有关的文章里,最火、刷屏最厉害和获得了最高的阅读量的,竟然是一位署名“DK”的程序员所写的一篇剑走偏锋,尝试用大数据来解读民谣歌手们到底在唱些什么的《我分析了42万字的歌词,为了搞清楚民谣歌手们在唱些什么》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自己写了一个爬虫软件,对于数十万字的歌词分别在情绪、喜欢的城市、喜欢的季节等各种维度进行了分析,最终把民谣歌手们描述为一个如下的形象:

“民谣”应该是一个喜欢南方的北京小伙子,觉得世界很操蛋,但骂归骂,到底是对生活有希望的,憧憬着明天,在春天感到快乐,在冬天感到孤独,没有女朋友,但有几个纠缠不清的前女友,经常和她们见面,见面的地方可能是成都,昆明,南京,上海,武汉……


2.


然而,赵雷在科技圈的头条,到底还是被互联网公司抢走了。这一次,在春节过后率先完成刷屏的,竟然又是百度。


2月6日,李彦宏在百度内部发表了一次名为《迎接新时代——内容分发、连接服务、金融创新、人工智能》内部公开演讲,表明百度的2017年将全力出击“内容分发”,与此同时在金融创新、连接服务和人工智能等几方面保持探索,同时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和组织架构方面的调整也进行了展望。次日,这次演讲的全文被整理为公开信公开发布到了媒体中,引来了无数人关注。


2月7日12点半,腾讯科技署名“韩依民”的作者在题为《李彦宏6000字新年内部信:百度未来不讲究论资排辈,管理层也要有新陈代谢》的文章中率先披露了这封信。


在文章中,作者也替百度把矛头直接对准了今日头条:

从去年的初步试水,到今天李彦宏明确提出,2017年百度在内容分发上显然会投入更大的力量来做。对今日头条而言,这意味着又一个重量级选手加入了竞技场。


而针对李彦宏在百度内部企业文化和管理方面的一些表态,作者则表示:

可以感受出,这是一封措辞比较强硬的内部信,而这些表态一旦真正落到实处,将从内部对百度产生很大影响。


在腾讯科技之后,包括极客公园、新浪科技、凤凰科技等多家媒体也均第一时间对李彦宏的内部信进行了转发,但未有过多解读。


当然,李彦宏的公开信把解读焦点瞄准百度与今日头条之争的,显然不可能只有腾讯科技。


2月8号上午10点40,钛媒体发出文章《李彦宏押注内容分发,这是要怼今日头条的节奏》,文中也提到:

在内容分发领域,某种程度上而言,百度向今日头条等此类兴趣推荐应用直接发起了挑战。


并且,钛媒体甚至还有几分看好百度。


2月10 日上午,钛媒体再次发表文章《今日头条用百度的“招数”逼近了百度,但天花板已现》,作者“张远”在文中分析了在内容分发领域蓬勃发展的今日头条,指出:百度与今日头条的生命线都是流量,虽然获取方式不同,但逻辑却相通


与此同时,作者却认为今日头条想要达到百度的流量体量并非易事:

正如Google一样,百度数百亿的广告收入主要来自于50多万家长尾客户、本地客户,而百度又必须维持着一支7000多人的广告销售体系,来不断拓展新的客户。

今日头条虽然宣称“千人千面”,然而内容资讯的颗粒度细化程度依然比不上搜索关键词,这就使得它很难像百度一样容纳那么多的长尾客户。而且,今日头条这种被动的信息推送,也不如主动搜索更能暴露用户的需求,它所谓的精准匹配也做不到百度一般的精准。


行文至最后,作者甚至公开为今日头条划下了一个边界:

也许,今日头条能获取的广告市场,只能是百度的份额减去电商、生活服务平台、微信、微博、直播平台、其他移动广告联盟之后剩下的那一部分。它永远也无法企及百度这样一个PC互联网时代单一入口的广告体量。


当然,也倒不是人人都看好百度。


2月7日,虎嗅网发布了作者署名为“周超臣”的文章《百度又要讲新故事了,李彦宏内部讲话释放的几点信号》,文中公开提及:百度把今日头条当做对手了,这不是什么好兆头。


在此文中,作者颇有几分调侃的提到:

看到今天的这份李彦宏的内部讲话,我想最开心的莫过于今日头条的张一鸣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说明今日头条已经强大到了让百度不容忽视的地步了。百度现在更像是跟随战略,当腾讯忙着连接一切,阿里忙着开辟国际战场的时候,百度在忙着狙击一个小小的今日头条。


而行文至最后,作者更将李彦宏提出的“策略”比喻为“一个新的剧本”,且公开评论道:百度这种一年换一个剧本的做派实在让人对它的“复兴”充满悲观。


然而,说归说,看好也罢不看好也罢,总还该有些技术含量的分析。


2月9日,虎嗅网再次发表了署名作者为“波波夫”的文章——《百度是否真的醒来,内容分发如何亡羊补牢?》


此文中,作者的分析相较之下更加深入,相比起一些其他文章的简单评论,作者明显更直接的感受到了百度在“内容”上已经开始发力:

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打开百度,熟悉的搜索框之下,多了「我的关注、推荐、导航、视频、购物」五个一级栏目,在这里,「京津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男孩放假睡懒觉被母亲掀被子 一怒从12楼跳下」等各色新闻泥沙俱下。


此外,作者也捎带对于百度在“内容分发”上所遭遇到的困局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过去,媒体即流量,四大门户凭借海量的资讯,成为流量之源;如今,秩序颠倒,流量即媒体,每一家满怀抱负的公司,都寄希望于通过提供信息流来牢牢地黏住用户。

于是,今日头条宣称不做新闻,但悄无声息地壮大成第二大新闻客户端;UC浏览器也不再安于工具的本分,变得更像是一家资讯网站,其次才是浏览器;甚至阿里巴巴也越挫越勇地想在支付宝里搭建一个朋友圈。

信息流的随处可见和唾手可得,使得互联网圈子里的每一家主流公司,看上去都像是一家提供免费信息午餐的媒体。友商们忙着修筑内容水坝拦截流量时,百度则把主要精力放在O2O,以致错失跑马圈地良机。 

此外,搜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价值缩水,也连带削弱了百度的信息分发枢纽角色。


讲完了原因,也要有展望。于是作者进一步聊到了百度在“内容分发”这个领域中可能需要翻越的3座大山:

如何重建内容分发?这里主要涉及三个层次:一般资讯的分发、社交关系分发、服务分发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对应的正是内容的三个维度,也是百度需要翻越的三座大山。


对于资讯分发,作者认为百度眼前的两位主要对手将是腾讯的「腾讯新闻+天天快报」的腾讯系组合和孤军作战的今日头条。按照作者的解读:

总体看,百度入局内容分发,遭受冲击最大的将是今日头条,特别是在视频分发上,极易遭到百度的单点突破从而变盘。


对于社交关系分发,作者坦言:这是百度目前最为薄弱之处,百度应该考虑通过收购或入股一些细分领域的社交APP方式,建立新的流量入口。


最后,对于服务的分发,作者认为:

这既是内容分发的高级阶段,也是目前百度领先竞争对手的领域,也是未来百度在内容分发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支点,在这个层面上百度面临的竞争对手只有一家公司——腾讯。


波波夫最后提到:古人云「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对于一家鼓励狼性文化的公司,也是时候学会如何防守了。


然而,百度是不是能够学会防守尚未可知,但百度的主动出击却已经义无反顾的启动了。


不过才2月8日,在李彦宏的内部信热度还远未完全消退之时,多家媒体又同时爆出“百度裁撤医疗事业部”的消息。


2月8日,新浪科技微信公号发布文章《裁撤医疗事业部!李彦宏来真的!这才刚放完狠话啊……》文中表明:新浪科技获悉,百度今日内部整体裁撤了医疗事业部,百度内部人士向证实了该消息。不过百度官方对此尚无说明。


联想到此前李彦宏在演讲中提到的原话“要淘汰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如果做不出来,就别在那儿混了,别在那儿撑着了。该撤就撤,该关就关,该并就并。资源向我们有优势、战略上重要的项目去聚焦。”此举可谓雷厉风行。


包括网易科技、爱范儿、创业邦、36氪、虎嗅等几乎所有行业媒体也都在消息确认后陆续跟进报道了这一事件,并普遍将此事件解读为“陆奇上任后的第一把火”。


此外,新浪科技和网易科技也同时给出了评论:百度医疗事业部解散后并入人工智能团队,这并不意味着百度会放弃医疗相关的业务,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医疗的结合。


钛媒体也于2月9日发表文章《百度裁撤医疗事业部,李彦宏的医疗梦谁来圆?》对于此事进行了关注。该文提到:

长期扮演“百度黑”的前丁香园CTO冯大辉针对此事在微博上发布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医疗事业部被裁掉属于正常合理。而脉脉上亦有人爆料,百度医疗事业部是“连续三年全公司年终系数最低的部门之一”。可见此次裁撤属于市场和竞争力方面的原因。


对于百度裁掉医疗部, 作者亦认为: 裁撤医疗事业部正是百度出于自身医疗布局的考虑,这场“壮士断腕”之举的背后,是百度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孤注一掷。


“让病人找到更合适的医生”,李彦宏曾不止一次描述自己的医疗梦,也不止一次描述过期望通过人工智能解决大部分日常问诊需求,从而解放优质医生时间的憧憬。如今砍掉移动医疗事业部后,百度医疗能否更加专注在人工智能问诊方面,靠人工智能赢回一局?


但愿,机器人“小度”能给出正确答案。


3.


节后开工第一周,雷布斯也回来了。


2月9日,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七届年会上,雷军发表演讲,其中的两句原话甚为惹人关注:

1. 华为今天能做到很好,我认为也是小米的贡献。

2. 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劝我把小米卖贵的时候,我感到孤独,因为他们不了解我的梦想和追求。


这两句原话,也分别成了虎嗅网和创业邦在2月9日的头条文章标题,二者几乎都全文刊发了雷军的演讲全文。


在本次演讲中,雷军开篇就坦然承认,“小米最近负面有点多,这是超高速增长的代价之一。”


不仅如此,“雷布斯”还侃侃而谈,试图面向大众开放自己的内心世界,他进一步提到,自己从创办小米之初,就认定自己手中最强大的武器就是互联网思维,而“把很多业务低成本或免费,再通过增值服务获得利润”的业务模型,也是雷军对小米商业模型的设计,他希望小米真正的利润业务都是互联网业务。


然而,到了2016年,当零售从线上开始结合线下,雷军也坦诚,自己“有点迷茫”,因为“只有线上才能实现我的性价比的追求。”


按照雷军自己的说法,“小米之家”就是他给出的答案。


看起来,雷军本次显然是有备而来,希望要在开年伊始就把自己的声音迅速传递到整个行业中。


于是,他进一步拾级而上——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是中国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制作的产品。为什么我们的产品没人买而且还贵呢?”


“我觉得中国制造的核心问题是:整个社会的运作效率出了问题。所以我就想,我能不能自己去做一条鲶鱼,搅和搅和把整个行业带起来。”


“有不理解的人,他们质疑,为什么小米现在做了这么多的产品?其实我们是通过手机为切入点,来实现我们的商业梦想。”


“所以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劝我把小米产品卖贵的时候,我感到孤独,因为他们不了解我的梦想和追求。”


“我们想做什么?就是想做互联网思维的无印良品,科技界的无印良品。”



科技界的无印良品,看起来,雷军是希望把一个关于小米形象的全新的认知传递给每一个人。看起来,这个全新的定义和概念,已经足以保证这篇演讲可以占据大量科技媒体的头条。


但,或许是还嫌不够保险,“雷布斯”在其演讲结尾,又再加上了一枚重重的砝码:

华为也是中国企业的骄傲,华为今天之所以做得很好,我认为也是小米的贡献。五年前华为开始做手机,也是学习小米做产品、做用户体验。但骨子里,华为不具有互联网思维。是小米开始之后,大家一起把山寨机市场打没了。


然而,这边雷布斯在兜售着“科技界无印良品”的梦想,回过头来,小米官方却开始义无反顾的涨价了。


2月11日,虎嗅网发布了署名为“水原瓜子”的文章《不管雷军孤独不孤独,小米系列产品都在继续涨价》,文中提到:

继红米 4 系列、小米电视 3s 48英寸和 55 英寸版先后宣布涨价后,小米电视官方微博今早再发布公告,宣布小米电视 3s 60 吋和 65 吋影院版上调至 4799 元和 6699 元, 相比此前的价格,分别上涨了 300 元、700 元。

官方声明中提到的涨价原因和之前一样 —— 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与汇率波动影响,产品零售价远低于成本。


好在,作者还算宽容,并未因为一系列产品的涨价而对“雷布斯”与小米大肆开炮,相反,文中倒是展现了充分的理解:

雷军或许真的有心要坚守“性价比”,但从今年的整体行业环境来看,现在不是被人劝他卖贵,而是客观环境所逼,小米系列产品须以涨价以抵消元器件成本、汇率变化和通货膨胀。只是,不知因为“性价比”青睐小米的人们还有多少会留下。


当然,小米的动作还不止于此。2月8号,小米宣布2月14日情人节推出红米Note 4X,并且对外宣布这次的代言人为二次元虚拟偶像:初音未来。且,小米在营销方面所作所为和初音也密不可分:将推出初音相关的主题、红米初音未来限量版以及周边产品。


显然,小米这一次将试图瞄准85-00后中以二次元为流行风尚的年轻用户们展开一次全新的营销尝试


当日,极客公园与凤凰科技就先后发布文章《红米要跟初音未来合作了,这可不止是情人节来赚二次元的钱》《小米想赚二次元的钱,推初音定制版红米Note 4X》对此进行了报道。


在两篇文章中,作者均介绍了“初音未来”在二次元世界中的地位,并认定小米这样的举动,无疑就是“想赚二次元的钱”


然而,极客公园似乎对于小米的最新尝试却显得格外谨慎和保守。文中提及:

不过,尽管近两年二次元确实越来越火热,但这一用户群体仍然相对小众,红米如果真想用虚拟偶像尝试吸引 90 后年轻群体,实际效果会如何,还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


但,36氪显然有不同看法。2月8日同日晚,36氪发表了署名作者为“卢晓明”的文章《红米终于找了个定位清晰的代言人,来自二次元的初音未来》,文中认为:

二次元文化日益吸金,二次元人群本身的购买力十分强大,而且 从二次元用户到年轻用户的辐射作用也不可忽视,并且借网易游戏《阴阳师》的风靡强调了这种辐射作用。


对于小米这次采取的行动,作者表现出了很多的乐观,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局:

这个市场,似乎一直以来只是在等到一个蓄势爆发的时机。先是在B站直播,现在又找初音未来合作,小米在二次元的道路上也是越走越远了,营销目标人群愈发清晰了。


看得出来,2017年的小米,也是有心大干一场的。


而就在赵雷、百度与小米的先后刷屏间,2017年的新年征程仍略有几分困倦的开启了。(完)



看完今天这篇,不妨再回过头去对比下昨天那篇,然后来愉快的投个票,或者在留言区聊聊你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