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keso怎么看
科技,互联网,生活及其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微软宣布Win10将退休 ·  5 天前  
阑夕  ·  Runway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keso怎么看

下载记忆

keso怎么看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6-05 19:24

正文

2008年9月8日摄于云南丽江大研古城


宽带普及了以后,下载这件事就变得没有意义了。但对任何一个有点资历的网民来说,下载曾经几乎等同于上网,我们下载软件,下载游戏,下载音乐,下载一切可以下载的东西。那时候甚至还有全站下载工具,将一个网站全部下载到本地,供离线访问。


上世纪末,我加入了一家叫中网的互联网公司(不是网球那个中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创建并维护一个名叫“中国下载”(download.com.cn)的网站,也是在这个网站上,我开始写我的第一个网上专栏“keso乱弹”。那时候,下载软件是中国网民的刚需,在1998年7月发布的第二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中国下载位列用户推荐的优秀站点排行榜第九位(第一是Yahoo,第二是网易,第五是搜狐)。后来,由于各网站针对这个排行榜的拉票、作弊十分严重,以及媒体对网站排名权威性的质疑,从2001年起,这份统计报告不再公布网站排名。


上世纪末,下载站大多是一些个人网站,比如高春辉的个人主页、华军软件园等。1999年金山软件决心进军互联网,时任北京金山总经理雷军力邀高春辉出任刚刚创办的卓越网总经理。卓越网做了一年多软件下载之后,赶上2000年的科技股崩盘,雷军决定放弃软件下载,让卓越网转型电子商务。高春辉离开卓越网,做了另一个下载站“天下网”。天下网在2001年倒闭,转型电商的卓越网则在2004年以7500万美元被亚马逊收购,成为今天的亚马逊中国。


对一个用33.6Kbps的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的网民来说,下载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任何网络资源相对于十分有限的带宽,都显得太大了,不但要下载,还要找尽可能高效的下载工具。1997年,我发现了一个叫GetRight的下载工具,它最大的优势在断点续传。当时网络质量不好,下载进程可能经常会断掉,GetRight可以在上次断掉的地方开始,而不必从头开始重新下载。


1998年,上海交大的研究生洪以容开发出了第一个支持多点续传的下载工具——网络蚂蚁。该软件可以将一个文件分解成多个小块同时下载,大大提高了下载效率。网络蚂蚁的竞争对手很快就出现了,这是一个叫FlashGet网际快车的下载工具,开发者名叫侯延堂。网络蚂蚁因在软件上放置了广告条而遭受广泛质疑的时候,FlashGet以简洁干净的姿态迅速脱颖而出,并在此后数年笑傲下载江湖,直到迅雷出现。


2002年,美国杜克大学校友邹胜龙和程浩在硅谷创办公司,开发出利用P2P技术的下载工具迅雷。2004年,迅雷2.0版发布,迅速引爆市场。邹胜龙谈起迅雷对FlashGet的超越,很客气地说是由于侯延堂沉迷《魔兽世界》,搁置FlashGet开发长达一年,拱手把市场送给了迅雷。实际上,迅雷的胜出,是P2P技术对传统下载技术的胜利。在下载这件事上,网民的要求只有一个:快点,再快点。


2002年底,我离开已经转型互联网安全的中网公司,告别了中国下载。我离开不久,运转了5年的中国下载被彻底关闭。此后,随着网络状况的不断改善,网络资源随时随地可以访问,我不再关心下载站,也不再关心下载工具。差不多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大大小小的下载站逐渐都变成了流氓站,各种威逼利诱的流氓广告,各种防不胜防的欺骗误导,不少下载站甚至直接将流氓软件、木马病毒打包在供用户下载的正规软件包里,成为流氓软件肆虐的推手和帮凶。


好在,宽带网络也在逐渐改变着用户的行为习惯。以2005年土豆网创办为标志,一个趋势慢慢显现出来,那就是在线访问正在逐渐替代下载。正如凯文·凯利所说的,使用权逐渐变得比所有权更重要,访问,但不下载,使用,但不拥有,这成为后来的共享经济的基本逻辑。


不过仍然有很多钱被投到了下载相关的业务,比如2006年底Google中国投资了迅雷。Google当然不是真的看好迅雷的下载业务,而是看上了迅雷手里巨大的流量,那是Google中国业务开展的第一年,迫切需要市场份额的明显提升。


过气但好命的还有暴风影音,一个离线视频播放器。从2006年到2010年,多家VC向暴风注入上千万美元资金,那个时间段正好处在Google以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到优酷IPO首日大涨169%这5年当中。


2008年,投了暴风的一家VC的投资人曾跟我说,视频是一件大事,我们不想错过,但优酷、土豆们的估值实在太高了,暴风搭得上在线视频概念,估值也很低,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2010年,暴风决定将上市地点从美国改为国内,并着手拆除VIE架构,清退美元投资。那家VC旗下当时并没有人民币基金,只能选择以不到50%的回报率彻底从暴风退出,完美错过了2015年作为妖股的暴风科技。


2015年,暴风在创业板上市,连拉29个“一字”涨停。全年124个交易日中有55个涨停,当年累计涨幅高达1950.88%。这妖股一时妖得找不到朋友。


一个过时的业务,终究是一个过时的业务,即使在中国,即使市场上有数不清的赌徒。那个作为下载业务附属物的暴风,终究还是不受股民追捧了,据说今天的暴风早就从离线视频概念转向了VR概念,又从VR概念转向了AI概念,终于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



不过在我的记忆里,暴风CEO冯鑫一直都是6年前那个元旦的样子。那天凌晨,他因干掉了暴风播放器上的部分低俗广告,而忍不住发微博表扬自己。夜太深,没几个人回应他。




本文首发于36氪“开氪”收费专栏《keso的互联网洞察》,欲第一时间读到最新文章,下载36氪app,在“开氪”专栏中订阅。


iOS用户赞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