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凭栏欲言
受中美贸易利好消息刺激,近期中国股市似乎一扫颓势,气势如虹,再上3000点。
01
放量上涨,量从何来?
近一周以来,上证明显放量,量从何来?
价格是货币的具现,股市放量,源头只能源于货币,而货币(人民币)的源头是央行。
货币如何自源头流进股市呢?层级如下:
1)
央行(基础货币)和商行(信贷),共同放水。
2)
放水之后,分为两个支流。(小)部分资金外流(购汇),(大)部分蓄积于国内。
国内蓄积资金量源于放水减去外流。
这决定了外压的重要性在内压之前。
那么可知,如果要想国内蓄积资金量上涨(驱动股市上涨的根本),可以让放水超过外流;也可以让外流减少超过水量减少。
显然央行要在两者之间把握好尺度,才可能驱动股市上涨。
3)
国内蓄积的资金量并不一定必然流进股市,也会分为两个支流,即实体和金融。实体中的货币量会通过
CPI
表现出来,
4.5%
的
CPI
显然代表货币在涌入实体。
金融则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股债房三个支流。资金涌入金融市场会赋予股债房三者一定程度的同步性。
4)
股债房三者之间又具有竞争性,这导致三者表现会表现出
跷跷板特征
。即资金涌入股市会带给债和房以压力,反之同理。
比如说,中国在
2010-2013
年,资金虽然在涌入金融市场,但股债房同步性并不明显,由于房市更受追捧,跷跷板特征导致房涨股跌。又比如说,在
2014
年,仍然是在资金涌入金融市场的情况下,跷跷板特征导致股飙升而房微跌。
2015
年,又是股房跷跷板特征导致股灾前房跌,股灾后房涨。
02
驱动股市的有利因素
分析完了货币流动的层级,再来看看是那些环节的改善刺激了股市上涨。
1)
外压短期改善,利率区间下移
中美贸易利好使得外压短期改善,降低了资金外流的动力,释放了央行货币政策空间。自
8
月份之后,央行紧盯市场一周利率,下限受制于外压,而上限受制于国内资产价格问题,
导致
SHIBOR(1W)
只能在
2.5%-2.7%
之间窄幅波动。
外压改善有利于央行侧重点偏向于内压资产价格问题,
驱动
利率区间整体降低。
12.18
日,前一日
SHIBOR(1W)
仅
2.588%
,距离
2.7%历史上限
尚有距离,央行即反常重启逆回购放水,
11.20
日
SHIBOR(1W)
下破
2.5%
之后,央行连续暂停逆回购长达
20
工作日,至今日重启,累计
21
个工作日之中有
11
个工作日
SHIBIRO(1W)
运行在
2.5
之下。
利率区间有所下移,助力股市上行。
2)
房市的萎靡
房市成交趋向低迷,占用资金量下滑,跷跷板效应有利于股市上扬。
3)
债市的萎靡
本周股市表现将带给债市压力。十年国债收益率已经有所体现。
国债收益率快速升高,暗示资金在撤离债市,跷跷板效应助力股市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