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潘威 :中国历史地理学数字人文发展报告 ·  昨天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学者的2024】韩鼎:寻龙问古赞盛世 ·  16 小时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记者问邓小平: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 ...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朱元璋见一大臣常穿破旧衣服,直夸清官,刘伯温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拉古萨共和国:主动跪舔奥斯曼帝国的意大利小邦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0-10-19 11:41

正文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1458年,奥斯曼土耳其已是无可正义的巴尔干半岛霸主。 通过两次科索沃战役和对瓦尔纳十字军的胜利,确立起凌驾于普通基督教王公的军事优势。至于君士坦丁堡陷落与拜占庭的最终消亡,则在很大程度上鼓舞着苏丹们继续向欧陆腹地前进。


1450年左右的奥斯曼帝国版图


但在巴尔干西部的亚得里亚海东岸,还有许多意大利人的商业城市。 纵使自己地寡人稀,还是能让土耳其人没有十足把握。唯独实力尚可的拉古萨共和国,在没有多少征召的情况下倒戈,主动要求成为奥斯曼的附属国。这让他们在之后的百多年里保持繁荣,却也逃不过宗主衰落所附带的衰退厄运。

拉古萨共和国的旗帜


早在公元615年,整个巴尔干西部还在饱受阿瓦尔游牧集团的不断侵袭。 当他们伙同自己的斯拉夫附庸,联手摧毁了古罗马城市艾派特多姆,迫使大批难民转移到北面的滨海小岛。稍后,又有更多斯拉夫人到隔海相望的近岸居住,催生出后来的拉古萨定居点。由于当时的航海技术比较滞后,需要大量的中转站为船只补充淡水或其他给养,这个二元混合的新城便成功走上了致富道路。加之当时的拜占庭帝国还尚有余力,自然为幼年期的拉古萨带去带去大量经济和军事利益。


拉古萨就位于希腊去往意大利的航线中段


不过,拉古萨也因自己的初露端倪而被其他海上入侵者所相中。 来自直布罗陀海峡以西的诺曼人,就两次从自己的西西里基地杀到门口,作为自己经略希腊的桥头堡。有着相同起源经历的威尼斯,也视其为能阻碍自己称雄这片水域的潜在竞争者。只要有机会予以占领,就会想尽办法来讨伐取他们。特别是在1205年,借助第四次东征的十字军部队,让拉古萨被迫臣服到圣马可雄狮脚下。尽管有限的占领相对宽松,但市民们还是需要为占领者的家乡纳贡。为了能凑出足够的资金,他们被迫去和控制半岛沿岸的势力进行交易,从而催生出一种很难被割舍的路径依赖。


占领君士坦丁堡的威尼斯人 也顺道控制了拉古萨


1358年,日益壮大的匈牙利人南下,逼迫威尼斯当局让出对拉古萨的管辖权。 这也是当地首次同大陆强权所绑定,从而给城市的精英们以更多战略考量。 尝到甜头的他们,随即在短时间内同塞尔维亚、波斯尼亚等新进势力合作,将自己变为对方追求航运发展的不二人选。由于威尼斯共和国的领地已几乎覆盖了整片区域,甚至向东延伸至克里特岛和爱琴海。拉古萨又幸运的成为了突破口,为中欧或巴尔干的内陆强权充当海运枢纽。这个小小共和国的直辖地盘,也得以在海陆两头都有所伸展。


威尼斯与奥斯曼的冲突 让拉古萨得以夹在当中


与此同时,土耳其人自小亚细亚半岛蜂拥而至,再次营造出极端不利于拉古萨发展的恶劣局面。 原本还是多方争雄的战场,迅速演变成威尼斯海权与奥斯曼陆权间的终极搏杀。前者努力维持自己的东地中海航运体系,力图从外线锁死对手的发展空间。后者则不断在陆上兼并更多区域,以更加直接的方式朝亚得里亚海岸袭来。无论哪方最终得手,都容易让处在夹缝中的拉古萨损失惨重。


奥斯曼土耳其用一系列军事胜利 逐步蚕食巴尔干各地


于是,这个原先并不出挑的意大利小邦,就主动向君士坦丁堡派遣使节。通过每年11月1日前履行的纳贡义务,成功荣升为苏丹的意大利附属国。 须知在这个决策出炉时,土耳其人的优势还不像后来那般明显。但在拉古萨的精英掌舵人们看来,这种趋势已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遭威尼斯对手逆转。而整个1460-80年间的历史也成功表明,如此大胆的判断并不是在异想天开。那些位于希腊海岸的几个威尼斯商业据点,纷纷在短时间落入敌手。意大利人的黑海殖民地卡法,也被跨海远征的近卫军连根拔起。


逐步压缩匈牙利地盘的奥斯曼人

到了1481年,奥斯曼土耳其才真正开始以宗主国形象出现在拉古萨人面前。 后者不仅被赋予了境内减税优惠,还被特许派船只到黑海的克里米亚等地进行贸易。由于先前的热那亚人已经在10年前遭驱逐,拉古萨商人也就成为少数能进入当地的西欧团体。


15-17世纪 拉古萨都是奥斯曼的意大利附属国


作为必然的回报,城市本身也沦为突厥人吸纳欧洲技术的重要窗口。 依靠一系列看似稀松平常的交流或雇佣,便能将文艺复兴早期的诸多新技术东传。但拉古萨本身的欧式体制也不会受到影响,足以继续同整个西欧保持联系,以便能更好的彰显自身价值。


拉古萨也一度成为奥斯曼吸纳军事技术的中转站


当然,达伽马的首航印度成功,也给严重依赖地中海的拉古萨人当头一棒。 但和更为特立独行的威尼斯不同,家业有限的拉古萨人还能靠黑海贸易维持基本生计。在奥斯曼苏丹决心联合圣马可的后裔们共同进退,又是拉古萨替宗主出面,招募来大批有丰富经验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水手。让他们驾驶威尼斯提供的舰船,搭载土耳其士兵直冲印度海岸。若非这批志愿军在1509年的第乌遭全歼,拉古萨人的商馆可能还会迅速开出东方分店。


来自拉古萨的士兵 也曾为奥斯曼人去印度洋作战


此后,拉古萨人便再次回归低调,几乎不为奥斯曼宗主同西欧世界发生直接冲突。 由于匈牙利与神圣罗马帝国的联军,在1526年的第一次摩哈赤战役中溃败,君士坦丁堡的外围省份已成功深入中欧。更多怀有野心的冒险家,开始从匈牙利、德意志等地东进,将手中的最新技能出售给苏丹。这就让拉古萨共和国的科技中转站地位有所下降。但凭借法国-奥斯曼同盟的构建,商人们又在西欧腹地寻找到新的庞大市场,得以将自己的繁荣又维持了几十年时间。


16世纪中期 拉古萨又将自己同西班牙和奥斯曼同步绑定


到了16世纪后期,西班牙帝国的重要性已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奥斯曼土耳其。 拉古萨人敏锐的察觉到这个现象, 但也清楚自己所在的地中海世界还存有不少特殊性。于是,又精明的同马德里方面签订协议,将商船队交由对方控制。只要西班牙人不与奥斯曼发生军事冲突,这种合作就将被长期执行下去。结果就是共和国一跃成为东西方两大强权间的缓冲,甚至在微妙关头还能交换不少紧俏货物。更重要的是,这两大帝国还都不爽两面三刀的威尼斯存在,也就乐于成为拉古萨的保护者角色。


1667年的拉古萨主城风景


然而,共和国的好运还是在17世纪时被逐步耗尽。 一场地震在1667年降临城市,不仅摧毁了大部分建筑,也带走了包括许多精英在内的5000多条性命。劫后余生的市民立刻开启重建工程,却苦于经济的日益不景气而进展缓慢。由于荷兰、法国和英格兰的商人都开始涉足东方,让拉古萨的中转站意味遭极大削弱。特别是不爽天主教强权的新教国家,都乐于将更多武器贩售给土耳其人,也让共和国的意义不再像过去那般明显。


缓慢的重建 并为让拉古萨回到巅峰状态


此外,西班牙人一直在不计后果的将美洲白银运往旧世界,造成的恶性通胀危机席卷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如果说马德里的宫廷可以用破产啃死麾下的热那亚银行家,那么君士坦丁堡的苏丹便只能靠加税和扩张来抵充损失。兜里依然有点存款的拉古萨,便被视为有价值拿下的对象。 这迫使共和国在1677年向宗主国派遣特别代表,希望说服对方不要为短期利益而抹杀掉长期合作基础。依旧高傲的土耳其人,接受了这类中肯说辞,却为平衡权术争斗而故意做悬而未决式处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