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慧田哲学
小众品位,大家思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园  ·  穿上“智慧”,穿上,更智慧 ·  22 小时前  
哲学园  ·  深度:特朗普主义的渊源与本质 ·  22 小时前  
慧田哲学  ·  张鸣:退休之际的废话(这也太敢言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慧田哲学

三联的猛料,刺痛了多少中国人!

慧田哲学  · 公众号  · 哲学  · 2025-02-25 13:38

正文

纸媒曾经是很多中国人的岁月印记,那时的杂志 承载着我们对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在一年的开始,比对着杂志名单订月刊,每个月末的几天都满心期盼,直到在家门口的邮箱中收到......

或是从老师的手中接过最新一期的刊物,然后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熬夜读完,如武侠,似小说......


然而,伴随无数杂志停刊、报刊亭接二连三被拆除......新媒体到来之后, “纸媒已死”的论调早已不新鲜。

最让我们痛心疾首的是纸媒精神的消失,在浩大汹涌的时代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人在短视频的快餐文化中失去思考。


你也许也没想到,如今依旧有一小波人“吃力不讨好”地坚持做杂志。


给大家推荐一套 品质优,口碑爆的国民杂志。

想必只有老读者才知道,它曾经 多次 “神预测”经济形势 ,许多人因为它,财富获得了很大增值,甚至迈向了财富自由。


2003年非典时期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经济会高速跌落,但是它却告诉大家,中国经济正处于大爆发的前夜。


当然很多人不信,但那些少数相信的人就抓住了 2003年—2007年的经济暴涨期


2007年全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但它却提醒大家提防“泡沫经济”,相信的人最终就躲过了2008年爆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这只是这本杂志神奇之处的冰山一角。


它全年52期, 从热点新闻、社会、经济、消费、理财、文化,到考古、科技、人物、国际、娱乐, 都能在里面找到,包罗万象。

各界大咖,作家、主持人、经济学家、歌手等领域的大佬们,都是ta的忠实读者,纷纷坦言 :“只有这本杂志,我一订就是十年”。


数十年如一日的阅读,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精神世界,用心生活,坚持阅读。



带给他们的不只是见识和认知的提升,更是一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的自信从容。


只有丰盈的内心,才足以支撑起他们去应对外界的洪水滔天。



说实话,我觉得今天还在看ta的人,都是逆流而上的勇者,因为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今天,它让每一个:


对世界依旧充满好奇、渴望独立思考、希望从繁杂的信息中获取真相和深度知识的人,拥有了一片精神 的栖息之地。


说实话,我觉得今天还在看ta的人,都是逆流而上的勇者。


因为,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今天,它让每一个——


对世界依旧充满好奇、渴望独立思考、希望从繁杂的信息中获取几多真相和深度知识的人,拥有了一片精神的栖息之地。


它就是 中国备受尊敬的周刊之一——


《三联生活周刊》。



它是备受欢迎的都市生活指南。


从“出轨如何应对”“丧偶式育儿”、到校园霸凌,它都以独到的笔锋进行深入报道,给我们启发与反思。

它是中国大浪淘沙出来的精品周刊。

从巴以冲突、俄乌战争、土耳其地震、诺奖热门,到女性主义,ChatGPT......它始终坚持为读者提供有深度、有内容的独特思考。


它更是 浮躁生活的良师益友。


努力用看得更高的价值观,更多元的视角,带读者摆脱碎片化信息的包围。


热读杂志TOP:《为什么都想测试人格:MBTI,社交爆款的狂热》《规划老年:心态 人际 医疗 财富》《“更好的自己”与陷阱:如何避免完美主义》

52期杂志,针对每个人的 精神困局、职场问题、消费理财、家庭角色、个人成长。

提供「站得更高」看问题的维度,帮助读者做出明智决策。



创刊近百年来,收获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一位三联8年的老读者,分享说:

这本杂志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我精神气质的塑造。 我喜欢它的简练和深刻,审慎和优雅。我喜欢它高于时代流俗的复杂性,喜欢它的匠人态度和隐藏在这种态度下的改变世界的野心。”


至今每一天,都有新的读者,表达着对三联的喜爱。


小编以为,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这样一份拒绝与低俗为伍的杂志, 值得走入更多中国家庭。

它自带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吸引着我们一口气就想读完。


每一期近一本书的体量,一年看下来,成年人会变得更有气度,孩子会变得更有见识。 全家人的碎片化时间,也会变得更有价值。


更重要的是,它让每个订阅它的家庭,有了更多可交流的共同话题。 让家人的陪伴,变得更有质量。

很多年以后拿出来,每一期杂志,也都是 一个个关于时代的鲜活记忆。


小编给大家争取到了,超值 限时 团购价!

现在订阅,原价780 元,直接少了381元,只要399元,这个优惠力度之大,其他同行 看到后,都懵了!


每天只需一块多,就能让全家人收获一整年 紧跟时事,深刻、有质量的阅读乐趣。


每周1本,每一本100多页内容 每月4~5期新内容,全年52期一共52本杂志

《三联生活周刊》全年 52期 订阅
大浪淘沙的精品周刊,深刻丰富好读
赠2本往年精选期刊
原价:780元
限时特惠价: 399
出版社直发 正版书籍 放心购买

关于这份杂志的好,接下来和大家细细道来......

品质读物,老少皆宜
《三联》 让生活更有质感

之所以给大家推荐《三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它比国内许多杂志, 都更关注大众生活。

在创刊初期,它的主编是 新闻界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邹先生。

邹先生的办刊理念,正是 轻松好读——

“乘读者在星期日上午的闲暇,代邀几位好友聚拢来谈谈,没有拘束,避免呆板,力求轻松生动简练雅洁而饶有趣味”。

时至今日,三联依旧 关注每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如何在认清婚姻的真相后经营好它?”
“教育改革下,家长如何应对?”
“2024年房价是涨还是跌?未来买房还能不能成为一种投资?”
“鸡娃与躺平之外的第三条路,是什么?”

从老百姓最平凡的生活故事中, 折照出这个时代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课题


生活之外, 也为读者创造丰富、有深度的思考空间。

关心教育的家长, 可以随三联去牛津、耶鲁、海德堡大学,看看何为好的教育;

喜欢艺术的朋友, 则可以足不出户,前往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掌握艺术的观看之道。

除了大篇幅的封面故事之外,每期杂志里的文章栏目,也是包罗万象: 文化、电影、经济、热点、科幻、技术 ......无所不有。

不论大人,小孩,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


此外,还有篇幅较短的 天下、环球要刊速览、生活圆桌、读者来信、理财与消费、声音、数字、好消息·坏消息 等栏目;

虽然篇幅小,可每个栏目都是 宝藏之地。
“好消息·坏消息” 来说,从这里你可以读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实验结果」

比如:
一个日本研究小组发现, 连续4天的高脂肪饮食,便会对毛囊干细胞造成负面影响,最终导致头发稀疏。

也就是说,在高脂肪饮食和一头秀发中,我们只能选一样。
像我这样有脱发困扰的人, 读完马上就可以用来指导生活。

“数字”栏目 ,常常会有一些行业报告数据,长期阅读,说不定还会发现一些小商机。


“声音” ,有点像名家语录。

在这里你可能会因为一句有共鸣的话,去阅读某个作家的小说,也可能因为某个导演的吐槽,跑去把他的电影看一遍。


“生活圆桌”, 聊的都是轻松、有趣的话题。是三联记者自己日常写的专栏,还挺有意思的。


投资物语 ,大到经济的趋势、宏观调控,小到理财、热门行业,你关心的经济问题,都会帮你一一解答。


还有一个 “逝者”栏目 ,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在离开人世的那一刻,才被人们知晓。

所有信息,无论长短、深浅,都被认真对待;
每个故事、人物、现象,都力求消除偏见。

用三联前主编朱伟的话说:“《三联》所说的生活观,是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在这样新的时代里他应该有什么样的生活观。”

即便是每天睡前15分钟的翻阅,也让我们在手机、电视的信息轰炸中, 收获一份难得的安宁和生活的智慧。
大浪淘沙出来的精品读物

为什么,三联能让这么多读者多年追随?

这当然要归功于 杂志背 后,珍贵的记者团队。 一支坚持“事实至上”的记者队伍,是产出过硬内容的保证。
《三联生活周刊》1200期封面
2020年夏天鄱阳湖遭遇大洪水,记者黄子懿坐救灾卡车前往现场

对于 社会重大事件 ,它给你一种「站得更高」看问题的维度。

那些看似横空出世的时代大问题,它为你梳理其前世今生, 透析现象下的本质。
而每一期的热点报道,都保持着一个纸媒标杆的冷静和清醒, 确保每一个被敲下的字,都有它的来路。

2022年8月末, 一场山火发生在重庆北碚。

现场如何灭火?消防官兵和志愿者如何在3天内修出一条隔离带?陡峭山顶上,物资运送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完成?

三联记者第一时间奔赴一线,为我们如实记录了这场“不计成本”的灭火方式:

缙云山的挖断坟防火隔离带上,志愿者在陡坡上排成一列,忙着传递物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