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年初最令人上头的短剧,竟然是他们的 ·  3 天前  
真实故事计划  ·  上官正义,地下代孕网络的吹哨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周刊

你有多少年没回家过中秋了?

新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10-04 09:00

正文

月是故乡明。图/视觉中国


文/陈瞳

在这个中秋之夜,无论你人在何方,希望故乡的小月亮仍然照耀在你的心间。


一个星期前,巴厘岛火山即将爆发的新闻满天飞,依臣在票圈吐槽:“兄弟,忍着别喷,姐为了这趟潜水之旅准备大半年了!”

直到出发前看到巴厘岛的蓝天白云,她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三个月来密集撸铁、实操潜水,在泳池泡到双手发白……一切只为了国庆中秋这十天,好好潜一把。

票圈有人挤兑她:“中秋不跟家人过?”依臣回了一个摊手的表情。作为广州本地人,依臣中秋不回家显得理直气壮:“不就是吃顿饭吗,每个周末都吃,不差这一顿。”


2016年11月13日,西班牙穆内拉(Munera),超级满月落在堂吉诃德雕塑的后面。图/视觉中国

另一边,家明却觉得今年很幸运。中秋恰逢在国庆长假中,他提前一个月订好了火车票,打算带女朋友回家。八天的假期,足够让他再去外婆家一趟,看看年迈的老人。在此之前,他已经有13年没在家里过中秋节了。

“以前读中学的时候,中秋没有三天假,等到中秋有小长假,就来广州上大学了。”如今整天加班的家明,更没有回家过节的时间。

知名移动社交软件2015、2016连续两年在线调查显示,前年有六成网友表示中秋不回老家、不找爹妈,这个数字在去年上升到七成。

知名招聘网站今年也做了个调查,53%受访者表示国庆中秋长假将“加班过节”,30%网友认为最好“宅在家”。

所有当代人,都成了异乡人。


2016年9月14日,中秋佳节期间,湖南郴州市苏仙区裕后古街, 没有月亮的城市人给自己造了一个假月亮。 图/视觉中国


不过中秋节的一代人

今年中秋节的假期充裕,但我们已经不流行回家过中秋了。

长假八天,不出去潇洒浪一回,岂不可惜?有人早早地就请了假,避开出行高峰期,提前掀开朋友圈旅行摄影大赛。

九月下旬就到了东京度假的子华,发现整个池袋已经挂满了“贺国庆, 迎中秋 ”的横幅和招贴,热情地展揽那些准备买保温杯安放中年危机的同胞,节日气氛比国内还要浓厚。

老家在湖北的玉莹,节前没几天才撺掇出“川藏十四天游”计划,疯狂找人替班。面对同事的提问,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我一般只有过年才安排回家。”

也对, 除了春节,一年到头仅有国庆长假可以到处浪了,谁还记得当中夹杂个中秋家庭日?况且,想要回老家的话,选个平常周末,搭个高铁,几小时就能吃上家里的热饭。


2016年9月14日,中秋佳节来临之际,重庆江北区观音桥商圈现超级“月亮”。图/视觉中国

比起中秋,清明节回老家反而更受年轻人青睐,毕竟陪老人家扫扫墓、尽尽孝还是要的,何况清明假只有三天,能去哪里浪呢?

如果家里比较偏远,三天假期有两天花在路上,中间那一天也被旅途折磨得疲惫不堪,别提愉快地过节了。

“假期太少,交通不便,其实都不是障碍。真正让中秋节消失的,可能是亲人的离散。”作为客家人的家明回忆起自己家族的过节史,自从二十年前祖父逝世,兄弟姐妹飘往五湖四海,中秋慢慢地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节日,再过二三十年,原来那个“家”可能就不存在了,以后人在哪里,哪里就是新的家。

其实,哪一代中国人不是这样过来的?

北京的圆月。图/视觉中国


中秋不回家,只因要追梦

既然回不了家,也不想去景区里挤压,加班倒是不错的选择。

“国庆黄金周出游,去哪里人少又便宜?”这个段子早早就在朋友圈流传,当你提着因兴奋而略微颤抖的手指,轻轻一点,弹出来的只有“公司”二字。

倔强的加班一族,硬是活成了朋友圈的一股清流。他们独享CBD高层办公室,端着咖啡笑看高速公路八百里堵车,傲娇地宣布加班八天、进账八千,让那些在外旅游花钱如粪土的人也羡慕羡慕。

不知道何时起,过节加班不再是“苦逼”的代名词,它变成了一种骄傲,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一种撒着娇的正能量。刨开那些为了躲避催婚、催生、催债而无奈加班的,还真的有很多人主动选择加班,而且纯粹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


在灯火辉煌的大城市,能够看到星星和月亮的夜晚并不多。图/视觉中国

网上流传着一个BAT员工的剖白:中秋不回家,只因要追梦。一位在杭州某互联网企业任职的高级产品经理就坦言:“一门心思全在工作上,2005年至今很少回家过中秋。”对很多异乡人而言,不是不想家,只是放不下。

在公司过节不孤独吗?或许没你想象的那么冷清,甚至还有点刺激。

翠翠暗恋一位男同事很久了,IT岗位的他连续两年留守公司值班。今年翠翠也自告奋勇申请中秋当晚值班,陪他一起做“留守儿童”。此举不仅被领导大大地点赞,还能悄悄陪他过个节。“说不定他心头一热,就跟我表白了呢。”

过节没加班,也许真的错过了不少浪漫。

满月悬挂在现代化大都市的楼群中,别有一种浪漫感。图/MAXPPP


中秋想回家,你问过你爸妈了吗?

那么,这年头,谁还会中秋回家?

环顾四周,也许只剩娃奴了。老人们要在老家过节,80后90后的新手爸妈们只好提着孩子屁颠屁颠跟上,顺便让孩子感受一下啥叫中秋。

可如今的中秋,早已不是我们童年时候的样子了。

以前一块月饼全家分着吃,现在一整盒月饼没人搭理;炒田螺、蒸芋头工夫太多太麻烦,网购一点芋头干果应应节得了;以前一家人围桌赏月,现在一人一个角落戳手机,看朋友圈谁家月亮拍得最圆;没有月亮?那《王者荣耀》开一局吧……

如此中秋,不过也罢。何况,中秋想回家,你问过你爸妈了吗?


中老年旅游团已成为出国游的主力军。图为中国游客在泰国游玩。图/视觉中国

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大学读完了,经济也独立了,也该轮到父母好好享受生活了。放大假正是他们最舒坦的时候,喝早茶不用担心约不到老友了,跳广场舞不怕没伴儿了,逛商城也没有那么多人,累了晒太阳,饿了下馆子,不用煮饭,不用洗碗。想回家蹭吃蹭喝?没门,一边玩去。

旅游消费主义快速地改变了中国人的度假方式。今年9月国际旅游节,蜂拥报团的清一色是大爷大妈,国庆黄金周出游的“夕阳红团”数量井喷。想回家过节,还得问问父母大人有没有档期。

不久前,《新周刊》曾有一文称“有一种乡愁,叫七月十四”,如今到了中秋节,一个最容易泛起乡愁的节日,乡愁与团聚却越来越少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