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壹心理
壹心理官微 | 关注心理公开课,每周听心理大咖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曾爸付妈,揭秘2025如何养成“吸金体质”, ... ·  昨天  
武志红  ·  做人,千万不要太“老实” ·  2 天前  
简单心理  ·  给自己5天的时间,了解自己 ·  2 天前  
简单心理  ·  「高敏感人群」自洽指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壹心理

正式确诊“易被孤立体质”,我用这个办法自救千千万万遍

壹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5-01-24 10:56

正文

读书时代,我曾度过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光。
被孤立、被排挤、被贴标签……似乎全世界都在讨厌我。
人们都说,一个人讨厌你,是那个人的问题,但一群人讨厌你,一定是你的问题。
我也一度认为是这样,觉得没有人会喜欢我,深陷内耗痛苦之中。
直到后来我鼓起勇气走进心理咨询室,我才慢慢意识到,这并非世界的全部真相。
而我也早已变成了自己的“霸凌者”。
如果你也正被过去的某些创伤、痛苦折磨着,希望我在黑暗中“重生”的故事,能给你一点前行的力量。

被校园霸凌,大概是从初三开始的。
那时我敏感地觉察到周围的气氛很“冷”,同学们似乎都把我当成了最多余的人。
比如:
同学在教室里撞了我一下,不仅不道歉,还会把我骂一顿。
班级大扫除时需要擦教室顶上的灯,大家踩别人的桌子都会垫一张纸,唯独我的桌子是直接踩上去。
有一次一个同学拿粉笔头扔我,我问他:“你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对我?”他说:“你可以问一下咱们班谁不烦你?”
我不明白,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让他们这么这么讨厌我?
一直被孤立的那种痛苦可怕得让人不敢去回忆,但又像噩梦一样,会时不时影响着自己当下的生活。
后来我出国留学,本以为在崭新的环境里,生活会有新的开始。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在跟别人发生矛盾时,我总是不自觉带着一股戾气去解决问题,容易“一点就炸”。
渐渐地,身边的人不敢继续和我做朋友,甚至直接给我贴上“反社会”的标签。
但让我更难受的是,他们从来不会直接跟我提意见,而是在背地里向我的好朋友控诉我。
熟悉的痛苦再次袭来,让我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失望透顶。
我不是没有尝试去解释。我多次跟我的好友倾诉,自己的“暴脾气”是因为在国内读书时遭遇校园霸凌所致,这是我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但朋友听多了也渐渐失去耐心,说我老是活在过去的回忆里“出不来”。
或许世界上真的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吧。
人们厌倦听到与创伤有关的消息,他们只想谈论疗愈和希望。
一股强大的无力感将我淹没。
身边的人都在背后议论指责我,我每天都在自我否定中度过,看不到任何希望。
直到留学期间,我听一个朋友聊起申请校内心理咨询的经历,想起自己的邮箱也经常收到类似的信息,我的内心第一次有了心理咨询的念头。
但刚开始,我还是和很多人一样抱着侥幸心理,想着也许是因为自己学业压力太大了,说不定等到来年开春,天气变暖,精神状态就能自行调整过来,到时一切就会好起来。
可是并没有。
我依旧被困在过去那个痛苦的泥潭里,而且越陷越深。
甚至我的一个好友还在微信上继续“声讨”我,说我不知悔改,到处伤害别人。
这成了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内心渴望的“春天”并没有来临,我的世界依然是一片灰色。
崩溃之际,我决定硬着头皮去求助心理咨询师。

我的咨询师和我之前认识的人都不一样。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不断诉说曾经校园霸凌对我造成的伤害时,我发现我时常表现出“被害者会向施暴者产生认同”的观念。
比如我会不断地向咨询师强调:“可是他们曾经就是这样对我的呀。”
无意中,我在内心已经一遍遍地为施暴者辩白,和施暴者站在一起欺负自己。
而咨询师,是第一个坚定地站在我这边的人。
她温柔地告诉我:“他们那样做是不对的。”
记忆中,她至少强调了5次这句话。
但前5次我的触动都不是很大。
直到有一天,我参加了咨询师介绍给我的一个活动,并在活动上给咨询师的朋友们造成了不好的印象,事后我感到很抱歉。
但咨询师听完后,只对我说了一句话:“下次遇见他们别再这样就行了呀。”
我不敢相信地说:“可是曾经的同学就是在我改好了以后,依然孤立我。”
她再次温柔而坚定地告诉我:“那是他们做得不对。”
当时我觉得自己好像获得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感,第一次模糊而强烈地感受到了爱和接纳。
于是我鼓起勇气去询问在遭遇校园霸凌时期未曾孤立我的两个女生,没想到她们也跟我说:“孤立我的很多人,他们也都有毛病。”
在下一次咨询中,咨询师看完我的聊天记录后的反馈,让我再次确认:“曾经同学们对我的行为,很多都是错的。”
-“如果是错的,为什么当初没看到有人阻止?”
-“只能说明当时所处的那个环境里,很多人有问题。”
我当时感觉心里好像“叮”了一下,仿佛拉开窗帘,看见春天的原野,觉得自己一下子被接纳、被理解了。
为了让我不再困在过去的阴影里,咨询师慢慢引导我去回忆和面对过去的一切,直到我看清那些霸凌者的样子。
她让我意识到:“现在我所处的环境,这种类型的人已经很少了,几乎不会再有人这么对我了。”
我长大了,我已经很安全。
过去的人,已经无法再伤害现在的我。
我不用一遍遍竖起暴戾的高墙来保护自己。
看见自己内心的恐惧后,我开始学会用成年人的眼光,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感受并且拥抱当时的自己,突然发现:
“原来我没有曾经同学们认为的那么招人烦,还是有很多人喜欢我的。”
“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自己说了才算。”
“那些把我当异类的人,他们其实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我不再像过去那样“易怒”了。
再次遇到别人对自己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我的脑海里也会自动重复咨询师说的那句话:
“那是他做得不对,他坏。”
别人欺负我,不是我的错。
一瞬间,我觉得困扰我那么长时间的孤独感,像冰川融化般一点点开始消失了。

看见、理解和接纳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咨询师就像一个巨大的容器,不管我倾诉什么样的情绪,她都能稳稳地接住我,并且会看到另一个视角的我。
在一次咨询中,咨询师察觉到我日常生活中不懂得“留白”,时常把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并且常常透露出有点“瞧不起父母”。
她问我:“小时候妈妈鞭策你,是拿成绩衡量你。长大后你好像也在学着妈妈,用事业来衡量他们是否值得尊重,是吗?”
我瞬间愣住了。
接着,咨询师带我深入探索和父母的关系对自己的影响,我才发现,原来我总让自己活得这么累、这么紧绷,是由于小时候母亲对我进行的“鞭打式教育”,催促我不断地前进,去完成她对我的期待。
原来,我早已活成了妈妈曾经的样子,用妈妈“欺负”我的方式欺负自己。
“那你觉得这样开心吗?咨询师问我。
是啊,我开心吗?我好像很少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咨询师温柔地告诉我:
“要追求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
“事情是干不完的,对自己宽容一点。”
刹那间,我感到长期压在心上的一块大石头,仿佛一下子被人挪走了。
毕业回国后,我也经常拿咨询师的这两句话来提醒自己。
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我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自身。
我学会去探索并追求我认为好的东西,而不是任由我心中的那个“警察”催促我去追求父母认为好的东西。
我开始认识和接纳真实的自己,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局限性,学会放过当年被校园霸凌时那个无力的自己。
过去的我总喜欢在和他人的比较里找自信,只会尊重比自己优秀的人,现在的我会从自身条件里找自信,明白了不要按照单一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
我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也可以自如地和他人交往。
我,越来越爱真实的自己了。
再后来我选择延迟毕业,妈妈继续用“我朋友们的孩子都已经毕业工作了”这些话来刺激我时,我也学会了安抚自己,并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留学生就业指导活动。
最终在延毕的那个学期,我不但收获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美好的校园回忆,还得到了一份非常理想的工作。
持续了一年多时间的咨询,使得我原本密不透风的生活打开了一道缝隙,让外面的光透了进来,照进我的心里。
我心中的“春天”,真的来临了。

《被讨厌的勇气》中有一句话:“人生不是取决于命运和过去的创伤,而是你的思考方式。”
回想起咨询师陪我走的这段路,我发现我会不断通过咨询师和我的互动模式,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旧有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
比如,我会模仿咨询师,越来越多地练习表达感受和情绪,逐步探索真实的自己。
还有咨询师表达接纳的点头、善意的提醒,甚至她温暖的鼓励的话语,都会内化到我的脑子里,从而不断优化自己日后的行为。
如果有跟我曾经一样饱受困扰的朋友,如果你依旧身处黑暗中,我会推荐你试一试心理咨询。
走进心理咨询室的那一步,其实是心理咨询过程当中最艰难的。
感谢我的心理咨询师,感谢那个勇敢走出第一步求助的我。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我们向您推荐下面这位资历丰富、专业扎实的咨询师一一王恩虎
王恩虎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科班出身,从业时长14年,服务时长6200个小时+

王老师擅长用心理动力取疗法,来帮助来访者解决童年创伤、自我认同、内心冲突等个人成长方面的议题。

为鼓励求助意愿,王恩虎老师特地开通3个价咨询名额,原价800/次的视频咨询,现价仅400元/。 

给自己一次改变的机会
愿以往作昔、愿来日可期↓
如果,你也有被过分控制、被情感忽视、被家暴等未愈合的童年创伤,又想查看、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不妨试试壹心理的「半价咨询」,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
↓点击查看更多半价咨询优惠↓

作者:来访者语风堂
编辑:噜噜、笛子
图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