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阐述了喜欢说“谢谢”的三种人:真诚之人、厚德之人、谦卑之人。他们往往拥有更好的品行和修养,因此运气更好,福气更深。文章通过多个例子说明了真诚、知恩、厚德和谦卑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喜欢说“谢谢”的人是真诚之人
他们真诚待人,懂得感恩,拥有好的品行和修养。
关键观点2: 真诚和知恩是好人品的重要体现
真诚源于人的坦荡与信任,知恩源于人的善念与真心。有这两种品质的人,必有好报。
关键观点3: 厚道之人是植根骨子里的教养
厚道之人能够活得明白,顺遂。他们待人热情,懂得感恩,更能承载鸿德之福。
关键观点4: 谦卑之人在处世时尊重他人
越有本事的人越懂得谦卑待人,尊重他人。谦卑和善、宽容大度是谦卑之人的特点。
正文
点上方绿标收听
主播
诵读美文
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的品行与修养,很多时候,常挂在嘴边的话,反映的就是你最真实的模样。
心存美好的人说出的话像春风化雨般让人从容自在;心存怨怼的人,说出的话像六月飞雪般让人如芒刺背。
喜欢把“谢谢”挂在嘴边的往往是这3种人,他们运气更好,福气更深。【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真诚之人,藏在细节里的知恩
《庄子》中讲:“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人这一生,名利、地位、财富只是锦上添花,而真诚待人,是恪守在心底的根本,是人与人交往的唯一桥梁。
春秋时期,有个叫陈亮的富家公子,为人善良,真诚有礼。
一次外出时,遇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街边卖鞋给
家人看病。
陈亮看老人可怜,给了他一些银两,老人询问了陈亮的住址,承诺半月之内定会将银两如数奉还。
正当陈亮感慨人心难测时,老人匆匆赶来,不仅还清了银两,还把自己做的吃食送给了陈亮。
又因没钱坐车马,只能徒步走来,陈亮心生敬意,便将老人留在家中好生照料。
真诚,源自于人的坦荡与信任;知恩,源自于人的善念与真心。
人有眼睛,天有感应,真诚
善良
必有好报,知恩图报定遇贵人。
落难时,有人雪中送炭,一句真诚的“谢谢”,是对善意最好的回馈。
漫漫人生路,心怀感恩,待人真诚,才能与好运相遇,拥有最好的福气。
厚德之人,植根骨子里的教养
做人厚道,不占人便宜,让人心生敬意;做事厚道,不让人吃亏,方得人心。
无论在什么境遇下,厚道之人都能活得明白,活得顺遂。
小镇上有两家糕点铺,东边这家门庭若市,西边那家冷冷清清。
两家商铺的糕点种类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两个掌柜的经商之道大不相同。
东边糕点铺的掌柜,整天乐乐呵呵,待人热情,为了感谢顾客的光临和照顾,每次出了新品都会让顾客免费试吃,结算时还会给些优惠。
等到傍晚,商铺剩下的糕点卖相有些不好,掌柜便降低价格,不让顾客吃亏,临走时还会真诚感谢顾客的信任与帮助。
而西边的糕点铺,掌柜为人也很热情,但总是在结账时偷偷将马上过期的糕点放进顾客的包装袋里增加重量。
《了凡四训》中讲:“百金财富,必定是百金人物,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一个人有多大的福德,便可承受多大的福报,人若有德,福运自来,人若无德,灾祸将至。
德行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只有种下德行的因,才能享受它带来的果。
而真正德行深厚的人,早已将“谢谢”挂在嘴边,并养成习惯。
他们宁愿自己吃亏,也不会让别人吃亏,这看似少了眼前的利益,实则却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谦卑之人,待人处世时的尊重
越有本事的人,越懂得谦卑待人,尊重他人;越无能的人,越张扬跋扈,目中无人。
与人相处,
谦逊有礼是在庄严自己,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体谅别人也会被人体谅。
伙计担心受到责罚,便小心翼翼向掌柜说道:“我把您的花瓶打碎了,我赔给您,但求您别让我失了这份营生。”
商人随口说道:“没事,不用赔,我来收拾,你安心干活吧。”
可当商人将破碎的花瓶收拾完后,发现伙计站在原地,愧疚的看着自己,商人又说道:“没事,快去搬其他货物吧。”
说罢,伙计低下头深深地向商人鞠了一躬,说道:“谢谢你”
晚饭时,商人看到伙计依旧闷闷不乐,便走到跟前安慰道:“只是一个花瓶而已,你没受伤就好,谢谢你冰天雪地还尽心尽力为我干活。”
伙计站起身说道:“感谢您的宽容和谅解,日后我定会更加努力,回报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