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世界杯无缘八连冠、德国公开赛男队尽遣主力却全军覆没。曾经输一场外战都是大新闻的中国男乒主力,今年输掉8场外战。国乒男队正经历着多年未有的低谷,滑铁卢般的表现是一时大意还是真的落后了?国际好手虎视眈眈,他们真的威胁到了国乒?明年的团体世乒赛和2022的东京奥运会,国乒能否延续辉煌?不可否认,中国男乒的警报已经敲响,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一同探究。
老将伤病缠身 小将缺少霸气
张继科在里约奥运会为中国拿下男团冠军
国乒最快大满贯创造者,有“藏獒”之称的张继科是受伤病影响最大的运动员。尽管里约奥运会随队拿到男团冠军,并在男单决赛与马龙顺利会师,但那时,伤病便对他造成不小影响,他的胜利更多源于意志层面,是来自王者对胜利的渴望。奥运会后,伤病缠身的他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训练,进入了边休边练边赛的状态,实力自然无法保证,世乒赛输给李尚洙、中国公开赛首轮因伤退赛、德国公开赛首轮输给阿波罗尼亚,其实不算意外,就连张继科本人都坦言已经到了重新规划人生的年龄,可见饱受伤病折磨的张继科已经萌生退意,未来男乒还要靠年轻人接班。
20岁的樊振东虽年轻却早已成为国乒主力,他也一直被当成未来领军人培养。樊振东是乒乓天才,技术已如火纯青,但他在大赛中始终未能突破老大哥马龙,也体现了他在霸气方面有所欠缺。世乒赛决赛他曾离冠军那么近,却没能完成突破;全运会决赛他又被马龙击退,两次的失利多少影响了樊振东的信心,亚洲杯小组赛不敌陈建安、德国公开赛负于奥恰洛夫,曾经连续三年98场不输外战的樊振东不败金身终被破,未来国乒绝对的领军人,樊振东仍有很长的路走。
樊振东要成男乒领军人还需很长的路要走
同样年轻的林高远也是国乒的重点队员,世乒赛他手握5个赛点遭逆转,赛后主管教练刘恒说:“年轻队员首次参加世界大赛心理崩溃比较正常,只要别留下心理阴影就好。”但同样的错误林高远在世界杯又犯了,他错失良机,浪费7个赛点遭波尔逆转。显然,林高远在大赛关键球的处理上还很薄弱,他必须摆脱这个魔咒,未来才能同樊振东一起扛起中国男乒的大旗。
变更新球 国乒技术优势受损
今年亚洲杯前,国际乒联再次更换比赛用球。较之以往,球的旋转更弱,这无疑对国乒造成巨大影响,而受影响最大的便是许昕。左手直板打法的许昕,发球和前三板抢攻是他的杀手锏,如今球的旋转降低,发球和前三板的优势自然被削弱,他只能在相持阶段想办法,更多的侧身和更多的正手相持必不可少,这无疑会消耗大量体力,同时也增加了受伤的几率。全运会许昕缠着绷带比赛的场面让人揪心,伤愈复出后,他又在德国公开赛遭遇苦战,打满七局险胜弗雷塔斯后,他在1/4决赛完败于韩国的李尚洙,赛后对手坦言许昕不在状态,上一轮的苦战对他有很大影响,许昕则表示:“自己还处于对新球和新器材的磨合阶段,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感觉,场上的失误很多。”
许昕的腰和肩都有很严重的伤病
新器材、新政策削弱了国乒的技术优势,这给其他国家的运动员带来了更多机会。擅长相持和力量的欧洲运动员是最大受益者,波尔和奥恰洛夫曾低迷许久,却在近期强势爆发,两人连续在中国公开赛、男子世界杯、德国公开赛包揽冠亚军,成为国乒最大对手。多年以来,国际乒联为削弱中国队实力,实现世界乒乓球平衡发展一直在想办法,无论从器材还是规则,每次改变都会给中国队带来一些影响,但我们从未就此消沉,总会很快适应改变,把不利变成有利,所以相信此次变革也不会影响国乒太久。
新团队、新局面 国乒队员应尽快适应
队员的现实情况是主观因素、器材规则的改变是客观因素,除此之外,今年国乒放眼全局,为践行体育改革而做出了一系列探索,这也是近期成绩不够稳定的因素之一。年初,国乒教练员大换血,王皓、马琳、刘国正等年轻教练员加入男一队,张继科的主管教练肖战调至女队;年中,国乒取消了总教练和男女队主教练职位,由教练员们群策群力,共同推进乒乓球队的日常工作。
王皓、马琳等成为中国乒乓球男队的新任教练员
在改革中,许多队员都更换了主管教练,一时间难以达成默契实属正常。王皓、马琳等世界冠军虽久经沙场,但教练员这个新身份他们还需慢慢适应,赛场上如何快速发现并解决问题,生活中如何因人而异地指导队员,怎样去充分了解并与队员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这都是对他们的考验。另外,主力球员都有很强的个性,也有自己的观点,他们能否充分信任新的主管教练,无论场上场下都能听从教练员指挥,这也是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未来,国乒队伍定会呈现一种更为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让教练和队员的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也是中国乒乓球队备战东京奥运会的最终目标。
任何一项改革都会经历阵痛,中国乒乓球队虽长期领先于世界,但必须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更要不断探索新道路。目前的困境对中国乒乓球队也许是件好事,在东京之前,沿着正确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把主观、客观困境一一克服,他们一定还是乒坛霸主,立于世界之巅。
弟弟结婚,姐姐的一封长信刷爆朋友圈!
女大三抱金砖?“男大女小”婚姻比例竟已达到...
“0分”考生十年后重新高考, 别再相信“读书无用论”了!
(摘自人民网-体育频道)
主 编丨杨鸿光 编 辑丨乔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