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至重庆云阳蔈草镇,走过一山又一山,只见满树红的、黄的柑橘挂满枝头,很是好看。
早就听说蔈草镇的农贸市场与众不同,急切地想逛一下。停好车,远远就看见
“蔈草镇商贸综合体”
几个大字
。据了解,该镇以招商引资的形式,专门打造了一个集市场、超市、餐饮、儿童乐园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
农贸市场里,大到小太阳取暖器,小到针头线脑,可算是应有尽有。
摊主热情叫卖,客人讨价还价,老乡彼此寒暄……看起来和别的农贸市场没有什么不同。
走上
二楼,一间书屋
映
入眼帘——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
“菜市书屋”
。
这里阳光正好,顺着大玻璃窗倾泻而下,温暖如春。一些孩子正专注地读书。
这便是
这个农贸市场
的独特之处——
在“菜市书屋”里,桌椅、应急设备等布局整齐。书架之间过道宽敞,方便读者选取书本。书架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有《诗经》
《
唐诗三百首
》
,还有《
红楼梦
》
《
三国演义
》
,也有
《
射雕英雄传
》
……
从文学到艺术,从历史到当代,有报纸、杂志、绘本、小说等1500余册。
“菜市书屋”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市场菜农、周边居民的日常所需,打造了一个可以容纳
50人左右
的空间,方便居民阅读。
蔈草镇还充分发挥
机关中青年干部、驻村工作队、乡贤能人及专业社工
四类人才作用,借助团县委
“七彩假期,情暖童心”
活动,广泛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开设
“爱心课堂”
,广泛开展
“官方带娃”
志愿服务活动。
对商户来说,“菜市书屋”让他们省心不少。菜农的孩子不用盯着菜摊发呆、在市场到处乱跑。“自己上楼看书去。”娃一放学,
卖菜的何姐
喊一嗓子,一群孩子就跑跑跳跳地上去了。孩子们互相监督,学习自觉性都提高了。
变化不只这些,何姐说,还会有社区志愿者来讲课,“讲的知识很吸引娃儿,我们都很放心,也开心噻。”在“菜市书屋”,菜农还可以将图书借出阅读,闲暇之余,丰富精神生活。
书屋和菜市场,两个看似不搭界的场所,在这里却和谐共存。它们共同绘制出一幅乡村的多彩画卷,让人感受到文化的温度。
在云南省保山腾冲市和顺镇,有一家图书馆。每天清早,伴着清脆悦耳的鸟鸣,图书馆副馆长尹以耀打开大门,热情的读者就已经等在门外。和顺图书馆创建于1928年,是和顺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的乡村图书馆。现有藏书13万余册。
“彝乡情·慢火车”全民艺术普及阅读新空间是四川省文化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客运段共同策划实施的一项公益文化工程。它以成昆铁路5619/5620次、5633/5634次两对公益性“慢火车”为载体,结合沿线学生、群众出行需求,在3号车厢打造“彝乡情·慢火车”全民艺术普及阅读新空间,为彝乡群众构建了一个高品质、有温度、有深度的“悦读”场所。
这个独一无二的图书馆坐落
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册亨县板万古寨,由民间
公益组织“大山小爱”负责运营。溶洞图书馆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由洞内图书馆、室外无边水池、“鸟窝书店”(溶洞图书馆功能的延伸,兼具水吧、休憩、观景和打卡的功能)、崖壁观景平台以及岩石书屋等部分组成。
调查显示,2023年我国城镇成年居民对居住的街道附近有公共图书馆、社区阅览室/社区书屋/城市书房、报刊栏、书店、绘本馆等至少一种公共阅读服务设施的知晓率为
53.4%
,较2022年增长了
0.9个百分点
。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书店等多元化公共阅读服务设施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四季飘香”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