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运营研究社
互联网运营结构化学习社群,不让运营人孤寂地成长!每周一次的讨论分享,随时随地的互动答疑;出版畅销书《跟小贤学运营》,入驻36氪、PMCAFF等平台专栏;持续输出好读有用的运营干货,全网阅读量超千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运营网  ·  第一批因DeepSeek失业的受害者,已经出 ... ·  昨天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昨天  
运营研究社  ·  如何用飞书+Deepseek做小红书AI内容矩阵? ·  2 天前  
运营研究社  ·  1个人15天能赚300万,第一批在得物做生意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运营研究社

守寡14年,她靠运营成为陕西首富!

运营研究社  · 公众号  · 运营  · 2017-10-10 08:20

正文

拥有运营应“变”能力的人,都会过的轰轰烈烈。


东方卫视的 74 集的古装大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了一个没文化、没背景、没基础的少年寡妇周莹,在吴家(破败)临危受命成为一家之主, 将原本摇摇欲坠的吴家再次振兴,成为陕西首富的传奇故事。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逃至陕西暂住吴家东院,慈禧召见周莹,一席谈话感叹 32 岁的她守寡十四年即能有如此成绩,于是会好奇的问 作为大字不识几个的女人“挣下这份家业靠的是什么”。

周莹未经丝毫犹豫,回答了一个字 “变”。



吴家最早的生意是做土布,几年前就已经关门大吉了。现在经营的洋布工厂,用的是英吉利的机器,最先进的管理经验,反倒成为最赚钱的产业。

在她眼里能够挣钱的方法才是好方法,管它是老祖宗的还是西方洋人的。 她说 做生意如果墨守成规,那就只有破败一条路可以走,唯有求新求变才能立足。

可能说这些有点大,下面安利一个周莹亲自操刀的女子学堂招生案例, 你将会深刻感知: 一款好产品却不被认可的无奈, 以及她是如何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上学无用” 迂腐守旧观念盛行的环境下超强 应“变”能力。



01


周莹应沈星移的委托,在泾阳修建了女子学堂,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其实她自己都不清楚。


学堂从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都是当时用的最好的,按照周莹的话来说 “不要省钱,用材尽量要好,要让泾阳所有人知道,到女子学堂读书,那是无上荣光的事情”


她多年的经商逻辑是 好产品就能够有好市场效果 ,可这件事真的像她想的那样简单嘛?


不限地域、不限年龄、不限出身,凡是女的均可以报名,家境困难的还可以减免。面对这么低门槛的招生条件,居然告示发出 1 周都还没人报名(真的是一盆大冷水啊)

并不是你努力了,就有好的结果;市场没需求不强烈, 再好的产品, 也会遇到推广的难题。



02

曾经幻想着门庭若市的 女子学堂,现场在 招生遇到了严重瓶颈。负责该项目的两位员工“机智”的提出建议: “不办女子学堂,办普通学堂,这样不仅招生简单,而且还能被人称赞”。

此时,吴家东院的“商务运营专家”,曾在春风十里(泾阳有名的窑子)因为没文化而受到不公待遇的千红(姑娘)跳出来说想报名,想通过识字写诗来提升自己的身价。


受千红报名这件事的启发, 善于应“变”的周莹, 开始思考为何大家不想报名。 除了传统守旧的观点,应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乡亲们不知道女子读书的好处在哪。

为了让乡亲们能够深刻感知到自己的孩子到女子学堂读书认字的好,于是她想到了一个点子: 吴家招掌柜,年薪加分红 1 万两白银,但是只限女。


此宣传告示一贴,就让之前对女子学堂嗤之以鼻的那些人,突然意识到原来识文断字的女人可以这么值钱,纷纷后悔没让自己的女儿、妹妹、媳妇上学读书识字。

为了让大家能够立马报名,周莹还要求在宣传告示写上,在女子学堂 3 年学成即可应聘吴家女掌柜,而且现在报名的如果家境困难可以减免学费。

真的是套路十足,不仅 直击吃瓜群众需求痛点,让用户感知女子读书的好处,而且营造了一种需求达成成本非常低的氛围。



03

到这里,你会觉得招生工作差不多能结束了。不过在那个女子学习市场超级小的年代,对周莹应“变”能力的考验可不会那么简单, 经过这一波宣传只招了 12 人,离目标还差 8 人。


负责该项目的两个员工,此刻又开始献策了,虽然不像之前那样打推堂了,不过提的建议也是让人着急:加大宣传力度到各个县城张贴招聘告示。 (建议没毛病,只是没考虑时间因素)

开学在即学生还未招满,应“变”能力超强的周莹想到了一个点子: 杀熟! 招募自己的掌柜、伙计、客商家里的适龄女子。


为摸清这部分“潜在目标人群”的情况,她要求员工小伍做一份清单, 弄清楚谁家有女儿,有女儿的这些人哪些人已经报名了,哪些没有报名,没有报名的原因是什么。



果然,并不是所有人对年薪万两白银的掌柜感兴趣的。


跟吴家有着洋布采购生意关系的童老板(渠道商),每年能够靠倒卖洋布挣几万两,对于他来说就完全没动力让自己女儿去外面学习抛头露面(因为在他的观念里女孩子不呆在家里是伤风败俗)。

心细的周莹在上门劝学时,在的谈话中 嗅查到了童老板的真正需求:想在下半年拿到更多洋布进行售卖。


于是周莹提出想要采购到更多的洋布,那就让女儿报名女子学堂,否则不要想了。

此外,周莹还发现有一位布厂工人员工不让女儿上学的原因,除了穷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位工人认为女儿得在家里照看自己生病的妻子。


面对这样的情况,周莹提出只要让你女儿上学,自己愿意每月补贴 2 两银子,来请人照顾他们家。



至此,女子学堂的第一期学员几经波折终于招生满员。



04

除了运营应“变”能力,其实在女子学堂的整个筹办过程中,周莹还有着 她有着非常强的品牌意识。

找名人写推荐语,以字丑为由,让时任陕甘总督的“大哥”赵白石为学堂题匾。

同时为了让 学堂今后招生更简单些,她还 邀请赵白石参加学堂开学仪式,并耿直的说希望赵可以 穿着总督官服来参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