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不可一世、唯我独尊。
未曾想,马云本人也好,阿里也好,处境变化得太快!
当人们把一系列突发事件联系在一起,方才明白:马云和阿里今天的际遇,很早就埋下了伏笔!
01
据
陆家嘴商业评
论援引
彭博社
报道,
马云已被限制出境
。👇此新闻来源于一位消息灵通人士。
此外,网传调查组已进驻阿里巴巴,整个访客中心大楼清场,所有会议暂停。以下为现场图片:
台上:四部委约谈马云,一脚急刹车颠覆了一场资本盛宴;涉嫌垄断被正式立案调查。
台下:利益既得者轮番出动,暗流滚滚,只为抢回失去的肥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来了:蚂蚁会不会卷土重来?
正在此时,新华社发布了这样一条短消息,依然是“字少事大”体:
【金融管理部门将于近日约谈蚂蚁集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于近日约谈蚂蚁集团,督促指导蚂蚁集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落实金融监管、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要求,规范金融业务经营与发展。
在11月,蚂蚁集团首次被约谈的消息发布,标题15个字、正文74个字,同样是极简的篇幅、字字千钧。
两相比照,会发现这可远远不止是标准版与Pro版的区别,看似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实则在变化中释放出三个强烈的信号:
从首次的“四部门”,到这次的“金融管理部门”,虽然正文出现的四个部门没有变,但是惜字如金、层层把关的新华社通稿,标题绝不是随随便便变化的。
如果说首次约谈还只是声明了四部门的协同,这次则是精准清晰地定位在了“金融管理”这一职能,明确了约谈者的“主体责任”和约谈的议题,呼应了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具体要求。
首次约谈,很显然,是谈完了才对外发布,消息一出,可谓石破天惊,一时间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这次则是有条不紊、非常从容,让各方面能更容易明白这只不过是政府部门履行职责,不需要大惊小怪,更不需要杞人忧天地胡乱关联。
这也正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消息稿里明确指出的:“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不仅要监管,还要提升“管”的技术和艺术,放大“管”的效果、减小不必要的震动。
首次约谈,只说“约”了蚂蚁的相关负责人,没提“谈”的是什么。
这次约谈,则指向了更具体的执行层面,至少包括了三层意思:
-
一是明确了希望蚂蚁集团在后续发展中能够遵循的原则——“市场化、法治化”;
-
二是明确了金融监管的目的是要能实现金融“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
-
三是明确了监管的意义在于“规范金融业务经营与发展”。
早在去年,
人民日报就发出警告
:“
没有所谓的马云时代,只有时代中的马云
”。
评论说:
没有所谓的马云时代,只有时代中的马云。只有抓住了时代机遇的个人才有可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无论是马 云、马化腾、马斯克,还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概莫能外。因此,盲目的崇拜很难带来成功,认清个人成功与时代的关系,找准方向并付诸行动,才是获得成功的根本。
这就等于向当事者警示,任何人都不可把自己的价值估计得超出价值本身,甚至超乎于国家之上。你不是救世主,你再有本事,也不过汪洋大海的一滴水。
然而,马云没预料到,一切变化来得这么快。这不是马云预料的结局!
11月23日,5只“蚂蚁战略配售基金”宣布:投资者从即日起可以“自由选择赎回”。
“蚂蚁战配基金”是阿里和基金公司专门为蚂蚁上市打造的理财产品。今年9月,在马云和支付宝背书下,1300多万投资者蜂拥过来,将600亿基金抢购一空。
这种盛况空前绝后,以至于即使蚂蚁上市被叫停,基金公司仍然放话:钱已收到,恕不退款。
现在,基金公司主动清退600亿投资,将已经吃到嘴的肥肉吐了出来。
事出反常必有妖,唯一的解释就是蚂蚁不可能在A股继续上市了。
就在几天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刘煜辉公开表示:证监会重申坚守科创板定位,蚂蚁集团不可能在中国上市了。
定价两万亿的蚂蚁金服,号称史上最强IPO,从它宣布上市开始,就一直是创投圈、金融圈、吃瓜圈的焦点。
马云在外滩峰会炮轰监管层后,证监会当即叫停蚂蚁上市,当时对外口径是“暂缓6个月”。
然而从目前形势来看,暂缓只是客气话,没说的那部分才是关键。
马云炮轰监管层后,央行与银保监会联手放了一个大招,重磅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这份监管新规几乎为花呗、借呗量身定制了一个紧箍咒。
比如新规第三章十五条规定: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蚂蚁现在放贷的钱绝大部分都是银行的,它自己的资本金只占2%,所以才能够通过360亿表内贷款驱动1.8万亿联合贷款。
如果将蚂蚁出资比例提高到30%,意味着同样驱动1.8万亿联合贷款,至少需要5400亿元表内贷款。
阿里集团去年净利润900多亿,这相当于阿里要把5年利润全部拿出来。
新规出来前,阿里2块钱杠杆,可以赚16块,收益率高达800%.
新规出来后,蚂蚁要承担30元本金,收益还是16元,收益率足足低了15倍多!
这意味着蚂蚁躺着收钱的日子一去不返,这才是最致命的!
仅仅是这条新规,就将蚂蚁的赚钱空间缩小了15倍,这就会直接触发资本市场另一重反应。
蚂蚁脱去“科技”外包装,露出“金融”真面目,估值就会断崖式下跌。
招行市净率1.83,蚂蚁每股净资产9元,对应股价就是16.47元。
这相当于在发行价68.8元的基础上打了个两折,蚂蚁对应市值也就从2.1万亿变成了4000多亿。
我们上面说过,蚂蚁拿不出5000多亿出来做资本金,那么它的放贷规模就会大幅度缩水,营收和利润都会腰斩。
如果继续上市,蚂蚁的估值很有可能从2.1万亿跳水到两千亿。
马云不会干、蚂蚁金服不会干、蚂蚁背后的投资人也不会干。
马云一炮将原本没那么大影响力的外滩会议推向了风口浪尖,更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蚂蚁金服的内幕操作被扒了个底朝天。
很多人开始质疑:蚂蚁将收益尽归自己,风险却抛给社会?
在这种质疑下,无论它什么时候上市,都会引爆最大的舆论危机。
我们上面说过,台上四部委终止了一场资本盛宴,台下利益既得者暗流滚滚,只为抢回失去的肥肉。
10月底,蚂蚁公布IPO定价之后,有媒体算了一笔账:按照68.8元的发行价计算,蚂蚁集团员工分红高达1377亿元。按照蚂蚁员工数量16660人计算,平均每个员工可以分到830万人民币。
也就是说,蚂蚁人均可以在杭州全款买一套200多平米的豪宅。
自从蚂蚁上市的消息一出来,杭州楼市立即闻风而动。今年9月,蚂蚁确定总部落地之江,之江马上成为了杭州最受瞩目的地块。
数据显示,之江10月份二手房环比9月上涨了12%,位置稍好一点的房子奔着六七万涨上去了。
16000多蚂蚁员工失去一夜暴富的机会,市场没了,高位接盘的炒房客被迫连夜取消意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