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JAK
抑制剂因其显著的疗效而被广泛应用于特应性皮炎
(
AD
)
的临床治疗中,众多制药企业正致力于寻求策略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近日,恒瑞医药宣布了其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JAK1抑制剂艾玛昔替尼软膏(SHR0302碱软膏)的上市许可申请已获受理,拟用于成人轻度至中度AD的局部治疗。目前,尚未有国产JAK1抑制剂外用制剂获批上市,艾玛昔替尼软膏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皮肤自免领域创新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截至目前,艾玛昔替尼相关项目的累计研发投入已达约1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恒瑞医药还开发了艾玛昔替尼的口服制剂——艾玛昔替尼片,可通过调节多种与AD病理相关的细胞因子来控制病情,展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此前,艾玛昔替尼已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充分体现了其潜在的临床价值和市场前景。
在全球AD治疗市场中,辉瑞、艾伯维等多家跨国制药纷纷布局JAK抑制剂,掌握着先发优势。但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不甘示弱,除了恒瑞医药,泽璟制药、珠海联邦制药等多家企业也在积极研发相关药物,力求在AD治疗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AD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正困扰着全球范围内庞大的患者群体。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至少有2.3亿人饱受其苦,其中中国患者数量已高达7000万人,且患病率持续攀升。患者们常常因皮肤干燥、湿疹样皮损和剧烈瘙痒而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然而,AD现有治疗方案却面临诸多困境,例如传统外用激素存在皮肤萎缩风险,系统性免疫抑制剂可能引发肝肾毒性,生物制剂虽具靶向优势,但注射给药方式及高昂费用却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不过,JAK抑制剂作为口服/外用双重剂型的创新疗法,因其快速缓解瘙痒与修复皮肤屏障的独特优势,正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而凭借独特优势,恒瑞医药的艾玛昔替尼软膏有望脱颖而出。作为一款JAK1高选择性抑制剂(对JAK1的选择性高达JAK2的16倍),艾玛昔替尼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更精准地抑制JAK1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卓越的抗炎和免疫抑制效果。这一特性显著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得艾玛昔替尼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024年9月,艾玛昔替尼软膏Ⅲ期临床试验达到了方案预设的共同主要研究终点。该研究是一项在成人轻度至中度AD患者中评价艾玛昔替尼软膏局部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和赋形剂对照II/III期研究,Ⅲ期研究部分共入组367例成人轻度至中度AD患者。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艾玛昔替尼软膏在针对AD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突出疗效。经过一定周期的艾玛昔替尼软膏治疗,患者的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艾玛昔替尼软膏在临床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艾玛昔替尼软膏作为一种外用制剂,相比口服制剂具有更好的局部作用效果和更低的全身不良反应风险。这一剂型创新不仅提高了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还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使用和管理。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AD患者来说,外用制剂无疑是一种更为便捷和舒适的选择。
艾玛昔替尼软膏的市场定位十分明确,即为中重度AD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在当前市场中,这一细分领域的患者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因此,艾玛昔替尼软膏的推出将有望填补这一市场空白,成为AD治疗领域的一颗新星。
目前,艾玛昔替尼口服片剂和外用软膏两种剂型正在进行多种适应症的临床开发,且绝大多数适应症的临床研究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其中,艾玛昔替尼片针对强直性脊柱炎、AD、类风湿关节炎和斑秃4项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均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展现了其在多个治疗领域的广阔前景。2018年1月,恒瑞医药将艾玛昔替尼片的海外权益许可给美国Arcutis公司。
目前,市面上针对AD治疗的JAK抑制剂以进口药为主,如艾伯维的乌帕替尼和辉瑞的阿布昔替尼等。因此,国产药的研发与上市成为迫切的需求和趋势。
业内观点认为,恒瑞医药艾玛昔替尼软膏冲刺上市,不仅有望填补我国首款国产外用JAK抑制剂的空白,更将为恒瑞医药在自身免疫疾病赛道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注入强劲动能。
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的相关研究指出,AD患者因睡眠障碍、社交焦虑及反复就医所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与糖尿病、癫痫等慢性病具有相似的疾病负担。随着环境压力的加剧及免疫性疾病认知的提升,全球AD治疗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将突破280亿美元。
近年来,外用药物凭借创新与突破,占据着AD治疗市场的重要地位。在众多治疗药物中,糖皮质激素药膏如地奈德乳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凭借其迅速控制病情、减轻炎症和瘙痒的显著疗效,稳坐一线治疗药物的宝座。然而,长期使用这些药膏也需警惕皮肤变薄、色素沉着等潜在副作用。
免疫调节剂方面,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因其适用于面颈部、外阴及肛周等特殊部位的治疗,且能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瘙痒和皮损,而备受临床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1月,国家药监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上海泽德曼医药申报的泽立美(本维莫德)乳膏上市,该药用于治疗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AD。
与此同时,在中国获批20天后,美国FDA也批准了泽立美同一适应症的上市申请。作为全球首个治疗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AD的AhR调节剂,标志着外用药研发迈入新阶段。这款非激素类外用药通过抑制炎症、氧化应激,并促进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有效减轻或消除皮疹,改善瘙痒等症状,以其快速起效和高皮损清除率的特点,满足了患者对疗效和安全的双重升级需求。
在AD外用药的研发热潮中,JAK抑制剂类药物可以说是异军突起。有数据显示,2023年同类产品全球销售额合计约为3.92亿美元。
其中,美国Incyte公司开发的磷酸芦可替尼乳膏作为首款外用JAK抑制剂,已于2021年9月在美国上市,用于12岁及以上患者的轻度至中度AD治疗。康哲药业已引进该药物的中国权益,并正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国外临床研究已证实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与此同时,日本烟草/鸟居制药的迪高替尼乳膏作为全JAK抑制剂,在日本上市用于治疗16岁及以上的AD患者,其长期使用安全性得到了验证。
国内企业也不甘落后,积极布局JAK抑制剂类药物的研发。明慧医药自主研发的MH004软膏,作为全球首创的外用JAK抑制剂,旨在增强皮肤渗透力,实现局部组织内广泛的靶标抑制作用,同时减少口服JAK抑制剂的全身性副作用。2024年11月,该药物在中国进行的Ⅲ期试验达到了主要研究终点,显示了其良好的治疗效果。
无独有偶,珠海联邦制药研发的TUL01101软膏,通过阻断JAK激酶家族的活性来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临床前体内药效结果显示其优于迪高替尼软膏;凌科药业的LNK01004软膏,作为一款外用皮肤限制性JAK抑制剂,已完成Ⅰ期健康人临床试验,并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
此外,特科罗生物的TDM-180935,一款Jak1/Tyk2双靶点抑制剂外用软膏,已在美国完成Ⅰ期临床试验,并获得了国家药监局临床I/IIa期试验批准。泽璟制药的杰克替尼软膏等也在AD治疗领域进行了深入探索,有望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JAK抑制剂类药物。
业界普遍认为,AD治疗市场正呈现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JAK抑制剂与生物制剂并驾齐驱,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治疗选择。上述新药的涌现,在推动AD治疗领域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