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值投资
热爱金融,崇尚巴菲特,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 提供最朴实、生动的价值投资动态!路遥知马力,敬请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那些卖不好的车跑去国外,只会毁了中国品牌的名声 ·  昨天  
梅森投研  ·  再聊,价值洼地! ·  2 天前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从英雄到迟暮,张近东的“最后一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价值投资

投资黑暗中,一盏明灯

价值投资  · 公众号  · 投资  · 2021-07-05 13:15

正文



“风雪夜归人。



各位读者好,我是villike,很高兴见到各位。


我开通了喜马拉雅,如果想要持续地听语音,去APP搜索villike就行。


如果您没看过下面这篇文章,请务必看看,里面清楚地介绍了:这个号是干什么的、读者能从这里获得什么、不能获得什么。


给我所有读者的一封信


开始正文前,先说一个我自己挖的大坑。


之前,我心想,让读者们选一家公司,我来讲讲我的分析和看法,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来投票吧!你想看哪家公司的分析?


你们的投票结果,前三名是这样的:


第一名:中国平安。


第二名:腾讯。


第三名:海螺水泥。


我是真没想到,你们选了个我觉得最难的。 (那天我看着平安的票数,蹭蹭往上,我的内心是绝望的。)


其实,中国平安,我因为工作原因,是有接触的。


我去做平安总部做项目的时候,他们有32家专业公司,做得都是不一样的事情。


我之前也在雪球,公开表示过,中国平安的业务过于复杂,暂时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本来,我已经准备好耍赖了,寄希望于你们记不住这事儿。


后来挣扎了半天,觉得自己挖的坑,哭着也要填了啊!


所以,既然是你们选出来的,我又承诺了第一名肯定分析,后面我就会去分析。


不是下一家,就是下下家,总之我一定会去看的。


你们不要催,越催越慢!(我已经心虚地要去厕所哭了,求求你们不要逼我)


坑先假装看不见,我们来看今天的正文。



关于巴菲特,如果说有什 么遗憾的话,那就 是:


老先生,没有给我们留下一本系统的、介绍他自己投资体系的书。


当然,我们有巴菲特每年致股东的信,但那些信,大多有“时事性质”。


另外,也有一些他在各种场合的讲话、演讲,偶然也会有一些他撰文的文章,发表在各类期刊上。


但这些,依然没能填补这个缺憾。


有时候我想,也许巴菲特,是有意留下这个缺憾的。


毕竟,以他在投资界的 地位,任何他写进书里的内容,可能都会 被当做投资的《圣经》。


这样,跟书中观念“看起来不相符”的事情,可能就会遭到门徒的口诛笔伐。


但是,价值投资,虽然有一些概念是共通的。


比如股权思维、安全边际、市场先生,以及巴菲特的能力圈等。


但是,我认为,价值投资, 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最典型的证据就是:


哪怕我们都是价值投资(或自诩为价值投资),持股却可能完全不同。


比如,巴菲特、芒格、比尔 · 鲁安等知名价值投资者,他们的持股,经常没有重叠,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投资收益。


前段时间,也有读者来问我:某知名投资者,不看好你持有的XX公司,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我的回答是:


这再正常不过了,不要说大家的投资理念,可能不一样,就算理念完全一样,也可能对一家公司,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投资是一个综合了你的背景、知识、资质、甚至性格的体系。


没有任何两个人的投资体系,是完全一样的,就像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某种程度上来讲,一个人的投资体系,就是这个人本身,在投资领域的外延。


但好消息是:


虽然出于各种原因, 巴菲特 自己没有写书,但他愿意让别人,写关于他投资体系的书。


他不光允许别人写,还会认真地,去校对书中提出的观点。


这样,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书,也算是对他投资体系的“临摹”。


这样的书,全面性和体系性,肯定比不上他自己写,但至少,书中的内容,不会有跟他的体系,完全相悖的地方。


《巴菲特的投资组合——集中投资策略》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下面这本书。

(声明:通过上面链接购买的话,我会有一点佣金,但很少,这是读者的知情权。)


这本书的中文版,是今年刚出的,但英文版,熟悉巴菲特体系的,恐怕都早有耳闻。


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999年,正是巴菲特的体系炙手可热(应该说已经热了多年)的时候。


书的作者是罗伯特 · 哈格斯特朗(Robert G. Hagstrom),有没有觉得耳熟?


没错,那本大名鼎鼎的“让我在黑夜中找到一盏明灯”的《巴菲特之道》(早年更有名的名字,叫《股王之道》),就是这位的第一本名著。


这位罗伯特先生,跟巴菲特私人关系很好,他是美盛投资的首席投资策略师,而且在写书方面,很受巴菲特的喜欢。


所以,他在写这些书的过程中,可以跟巴菲特有很多交流,他写的书,不能说100%是巴菲特的原意,80%是肯定没问题的。


另外,这本书的中文版,是杨天南老师翻译的,一如既往地好。


至于那本《巴菲特之道》,就更是中国第一代价值投资人们,很多知名人物都提到过的书。


我以前看过这本书,但可能前面有更厉害(我认为更厉害)的《聪明的投资者》打底,我倒并没有太大感觉。


但从我这些年的观察来看,有很多早期中国的投资人,都提到过这本书,对他们的“当头棒喝”、“黑暗中的明灯”作用。


所以,我把链接也放在下面,你们如果感兴趣,也是值得看的。

今天这篇文章,是我对 《巴菲特的投资组合——集中投资策略》 这本书的阅读感受。


总体来说,这些年,这种讲理念的投资书籍,我看得越来越快了,因为太多内容耳熟能详。


不过,有意思的也恰恰在这里,价值投资理念类的书籍,每次看,我都能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我们先来看看,书名所说的“集中投资”,到底是什么呢?书中这样说:


“集中投资的本质,可以简述如下:

选择为数不多的、可以在长期,提供超越平均回报的股票,将你的大部分资金 ,集中投在这些股票上。无视股市短期的涨跌波动,坚毅忍耐,持股不 动。”


这一段对集中投资的描述,我认为不尽完美,但基本也涵盖了这种策略的全貌,这也是巴菲特应用的策略。


这段话,其实拆解下来,就是3个关键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可以在长期,提供超越平均回报的股票”。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我认为这个“ 股票 ”,如果改成“ 公司 ”会更合适。


这里,讲的是我们投资的第一个关键——找到一家能够持续为股东创造收益的公司。


换句话说,公司能赚很多钱。


这一点,其实也是做投资最关键的地方,也就是找到未来能够赚钱的公司。


这个很难,毕竟未来是难以预测的,但这个,也是赚钱的源头。


换句话说,如果做不到这个,投资成功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但好在,这个是可以学习的。


换句话说,随着你看公司越来越多、思考越来越多,对公司的判断,会越来越准确。


还有个好消息:这个事情,是很有意思的。


比如我自己,通过分析公司,我更加了解这个多彩的世界。


如果不是分析公司,我不会知道:


中国的白酒历史、银行是如何赚钱的、世界上还有MDI这样的垄断产品、药品研发的流程、摄像头可以用来干什么、三聚氰胺的真相、吸油烟机可以有60%的毛利率、酱油居然是出身最好的调味品……


我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加到上面这一段,这些,都是投资送我的礼物。


当然了,投资给我最重要的东西,是钱。




集中投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将你的大部分资金,集中投在这些股票上”,也就是“集中投资”的字面意思。


关于这点,之前也有读者问过我:


你是怎么分配仓位的?


我之前的回答,有这样一段话:

在我选择要买入几家公司的时候,会有仓位分配的概念。


比如今年,我原定买入万科、招行、格力三家企业,年初,我会根据对这三家公司的湿雪长坡判断,给他们各自赋一个分值。


比如三家都是10分,那就平分资金。但这个是预算的概念,也就是说,假如市场给足了机会,最后会是各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三家公司。

villike,公众号: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 我买股票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