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评价了国产悬疑剧《白夜破晓》的各方面表现,包括镜头质感、人物角色、故事张力、音乐细节等方面,并将其与前作《白夜追凶》进行了对比。文章指出,《白夜破晓》在镜头语言、人物角色变化、故事推进等方面存在不足,但主线剧情仍吸引人,主演演技在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镜头质感
《白夜破晓》的镜头语言表达水准大幅滑落,变得平平无奇,与《白夜追凶》相比差距明显。
关键观点2: 人物角色变化
《白夜破晓》的人物角色变化处理简单暴力,主角团的人设与前作变化大,其他角色形象老化明显。
关键观点3: 故事情节
《白夜破晓》的故事情节存在推理部分薄弱、节奏拖沓的问题,某些情节感觉像是为了走剧情而忽略角色正常应有的情绪抒发。
关键观点4: 音乐细节
《白夜破晓》的音乐部分未留下深刻印象,与前作的差别明显。
正文
国产悬疑剧《白夜追凶》自 2017 年首播以来,便以其紧凑的剧情、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湛的演技赢得了广泛好评。七年之后,其续集《白夜破晓》的回归,无疑承载着万千观众的期待。如何评价这部国产悬疑巅峰之作的续集?是不负众望还是大失所望?一起来看看答主的回答吧。你觉得电视剧《白夜破晓》的整体质量对比第一部《白夜追凶》如何?原来,所谓的七年之痒,不但能指代一段婚姻关系,还能让人忘却一部神剧的美好。如果你看过《白夜追凶》,但是还没看过《白夜破晓》,我会给你提前公布一个答案:在《白夜追凶》之前的悬疑推理网剧,大多不存在镜头美学。对于服化道方面,可以理解为预算有限而不得已呈现出来的简陋效果。而在以上这些怼脸拍的特写镜头中,廉价的阿宝色,难以呈现悬疑推理作品所需要的冷峻和严肃感。《法医秦明》也是一样的毛病,画面太亮,无法直观地呈现角色心里跌宕起伏的状态。这个镜头就很懂,通过侧光而非顺光来处理人物脸部细节,有一点「伦勃朗光」的味道。《白夜追凶》的大半个班底都来自于《心理罪》,《心》的导演五百变成了《白》的监制,编剧、摄影、剪辑、「周巡」、「韩彬」、「林嘉茵」、「崔虎」等人均来自于《心》。可是,到了《白夜破晓》,除了开头延续第一季结尾的黑白,留有一丝原汁原味。其余大部分时间里,镜头语言的表达水准大幅滑落,变得平平无奇。这一部的导演刘英剑也是上一部的摄影,从没执过导筒,所以水平下滑我早就预见到了。但按说专业出身,老手艺不会丢,为什么两部的构图差别如此之大,我很不理解。潘粤明和潘粤暗的多次同框,除了突出兄弟俩截然不同的性格特质之外,让观众去猜谁是谁,也是导演和观众之间心照不宣的小彩蛋。到了第二季,「两个人」之间的分辨,不但处理得简单暴力,而且还表现得很刻意。第一集里,小关质问大关的那一段镜头,潘粤明演得过于用力,对比第一季的表现明显退步。后面案子进入死胡同,周巡劝小关回家把大关换回来,大关进警局特意照了一下镜子,暗示小关已经变成了大关,这种直给的处理方式不能说不行,但是比第一季差远了。周巡在第一季里就很燥,但不是像第二季里的那种演法。第一集里,他在停尸房里和人聊得好好的,突然冲着两个女生咆哮,吓我一跳。这个案子只是警方刚接到的报案,三人也只是在进行初步的讨论,并不是破案进入死胡同后的绝望导致的,因此周巡在这个时刻突然咆哮,让人感到挺莫名其妙的。第一季的法医小姐姐,上班的时候像冰山,下班之后变成表情包。她和潘粤暗之间的感情线,让观众在紧追主线的过程中,磕糖磕得很过瘾。吕晓霖没有参演这一季,导演用一张带娃照片就一笔带过了,作为观众觉得挺遗憾的。三集看下来,虽然显出了他的聪明,但是人物弧光一点没有,很单薄的纸片人。整体而言,前两号男主人设同前作变化颇大,其余大部分角色的形象老化现象很明显,对后续表现谨慎观望。《白夜追凶》的时间实在是隔得太远了,所以故事细节我已经忘了个八九不离十。但是我只留下一个印象,那就是那部剧的推理部分,很牛,非常牛。而在前三集《白夜破晓》里,我只看到悬疑的孱弱,节奏的拖沓,平淡如水的叙事。前作的结尾到底是哥哥还是弟弟,在当时引起多少热议,这部的开篇三分钟轻描淡写交代完毕。弟弟因为哥哥拉自己顶包而愤怒,长期占用哥哥身份独断案件,到后来实在解决不了,只能请回真身,那么两人之间的重新沟通和心迹转变呢?第一个案子,线性叙事结构,没有冲突,没有反转,没有任何吸引观众追下去的钩子。一副三流推理小网剧的既视感,完全配不上推理网剧杆位获得者续集的称号。上一部给我这种感觉的网剧,是今年上半年的《唐人街探案》第二季,剧本水平大幅下滑,简直一毛一样。这就好比我在北京后海吃了一顿南门涮肉,回味无穷,跑回上海又在外滩吃了一顿,败兴而归。如果第一次吃的是南门涮肉外滩店,我就不可能再去北京后海吃一顿给自己添堵。如果完全没有看过《白夜追凶》,直接空降看这部,你只会有一个感觉:现在想来,这部剧多年难产,之前盛传编剧指纹的女友才是剧本的捉刀人,真的不是空穴来风啊。《白夜追凶》结束后,字幕升起,我听到了潘粤明唱《白天不懂夜的黑》。歌曲直接影射的就是大关和小关,一个在明一个在暗,彼此又互相不懂对方,矛盾纠结很伤感。《白夜破晓》结束后的女声,我都看完三集了,这歌我一点印象都没有。《白夜追凶 2》主角团是不是集体「崩人设」了?
正因为知道,所以在一点点揭露线索的时候,往往很容易犯上帝视角的错误,没有办法按正常路人的思路去描绘未知的故事。《白夜破晓》目前我刚看了第一个案件,这种感觉就相当强烈。太平间尸体消失后又被替换到另一个格子的「乌龙」事件,按照常理来说,负责人的第一反应是会先去察监控,看看是不是有人故意捣乱移走了尸体之类。但是《白夜破晓》里是周巡等人在验尸房一看尸体,立马就开始吐槽「难道尸体会自己跑掉吗?」,随后新角色高智商法医出场,解析人活着被推进存尸柜和死后被推进藏尸柜的不同,最后论证了:这尸体确实是自己「复活」并跑掉了,随后周巡等人才去查询监控看是怎么一回事。弹幕大量吐槽都在奇怪为什么当事人第一反应不是去查监控。其实我代入作者的角度想了想,忽然就明白了作者的思路。这里除了是要给新角色一个表现的机会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原因,就是因为作者本人是知道「尸体是自己复活并离开的」,而非「被人移走」。所以剧中角色也就直奔结论,完全忽略了对于一个不知道事情背后真相的人来说,更直观的反应会是怀疑有其他人挪走了尸体,而不是「尸体自己离开」。因此正常人会想先查看监控看看是不是有人悄悄闯入了停尸间,而剧中人却很快地开始讨论起了「尸体自行离开」的可能性。比起《白夜追凶》那种创作者带着读者一点点抽丝剥茧,拨开迷雾靠近真相的写法,《白夜破晓》的剧情描写时不时让我感觉上帝视角明显,角色仿佛都被牵着直奔编剧导演想要的方向。到后面关宏宇一顿怒怼关宏峰,关宏峰竟然完全萎了就让弟弟接手,后来弟弟尝试自行破案,到最后发现还得哥哥关宏峰出场,一番铺垫后情绪积累了很多,正常来说该有兄弟再来一次的对手戏,谁知道忽然就又丝滑地换成了哥哥。感觉也像是为了尽快走剧情而忽略了角色正常该有的情绪抒发。当然,整部剧主线剧情还是比较吸引我的,主演的演技也在线,因此在我看来整体质量是合格的,我还是会继续追下去的。
知乎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