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
参与、沟通、记录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警民直通车上海  ·  少年离家出走,看民警如何用三十分钟就找回.. ... ·  昨天  
警民直通车上海  ·  少年离家出走,看民警如何用三十分钟就找回.. ... ·  昨天  
中国新闻网  ·  “聚餐不得用四季豆”,网友吵翻了 ·  2 天前  
江南晚报  ·  【江南早报】突然宣布:即将停止运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

【榜单】中国哪些城市才是真的“宜居”?权威答案是…

人民日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14 18:47

正文

来源: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生活在哪些城市压力最小?逃离北上广后,一些人又选择逃回北上广,这是为何?


12月12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6)》给出了答案。


报告指出, 一线城市的经济压力远高于其他城市,并非宜居城市。但是,四线及以下城市也可能并非理想中的宜居城市,逃离一线,返回小城市,工作机会少,做什么都需要靠关系,干事要“拼爹”成为对此现象最为形象的描述。身在异乡为异客,回到故乡仍为异客。


一线城市生活压力过大


蓝皮书认为,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经济压力远高于其他城市, 最大生活压力源从高到低分别是物价、交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赡养老人、健康。


其中,一线城市就业压力感和二三线城市水平相同,但低于四线及以下城市。一线城市经济和家庭人际方面的压力感,均高居其他城市之上。因此,一线城市不宜居。“逃离北上广”一度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热词和公众话题。



二线发达城市较宜居


蓝皮书 认为,三线城市相较于一二线、四线及以下城市,在经济压力感、家庭人际压力感上均为最低,三线城市普遍宜居。


同时,二线发达城市也较为宜居。二线发达城市的生活压力感,体现在经济压力和家庭人际压力上,均低于整体平均水平,也远低于一线和三线城市。


报告提及的二线城市为32个,其中二线发达城市8个,包括重庆、杭州、南京、济南4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还有青岛、大连、宁波、厦门4个计划单列市。



南京、杭州、宁波和重庆的总经济压力感不仅低于整体水平,从生活压力感角度考虑,可以称之为宜居城市。


该报告认为,将二线城市细分为二线发达、中等发达、发展较弱城市,再和三线城市比较后可以看到, 虽然二线发达城市在住房、交通和赡养老人三个与经济有关的压力感上逊于三线城市,有较高的生活压力感,但在其他经济压力感上,特别是家庭和人际压力感上是低于三线城市的。


而未来各个二线、三线城市该如何实施人口调控政策,也需要仔细权衡。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下一步要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大中城市可设置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但最高年限不得超过5年。特大城市可采取积分制等方式设置阶梯式落户通道,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所专职研究人员 王业强认为,很多一二线城市已经是特大城市,如果不加限制,人口不断涌入,超过了公共资源、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出现一系列城市病问题,对城市本身的发展不利。现在的问题是,越大的城市、级别越高的大城市,比如省会城市,由于权力集中所带来的资源集聚能力、发展机遇更多,因此就业机会也多。


“所以,下一步要提高小城市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教育水平、医疗水平。”他说。


四线城市未必宜居

蓝皮书称,四线及以下城市除了交通和住房压力感低于一线、二线城市和整体平均水平,其他经济压力源也并非最低,收入、教育、医疗、健康、赡养老人、工作学业压力接近全国整体平均水平,而在家庭与人际压力感上更是高于整体平均水平和二线、三线城市。

所以, 四线及以下城市可能并非理想中的宜居城市 ,逃离一线城市返回小城市,工作机会少,做什么都需要靠关系, 事要“拼爹”成为对此现象最为形象的描述。 身在异乡为异客,回到故乡仍为异客。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所专职研究人员王业强认为,这是整个社会资源错配的一种现象。一方面,一线城市发展机会多,收入高,但是压力大;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虽然工作机会少,收入低,拼关系,但相对来说压力比较小。 “从个人发展机会角度看,到哪发展,主要看你考虑生活成本压力还是职业发展成长的压力。”


宁波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张慧芳认为,已经有一波人逃离北上广了,几年前很多人因为北上广压力大回到家乡,甚至房地产开发商也看重三四线城市。不过,现在无论是回去的人还是开发商,很多又回到一线城市了。


“各个城市最后怎么发展,还是要靠市场配置资源,单靠限制也未必能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问题。”张慧芳说。


延伸阅读


2016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


“2016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推选活动以“人民获得感”为主题。活动自6月启动以来,累计超过1128万人次参加了公众调查、抽样调查和大数据采集。


2016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1、成都

2、杭州

3、南京

4、西安

5、长春

6、长沙

7、苏州

8、珠海

9、北京

10、上海


2016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

1、江苏太仓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