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早
有读者在我的公众号里留言,问我怎么看“女记者跳楼未婚夫被骂渣男”这件事。她觉得某大V公号为女记者喊冤是道德绑架,她还说“我作为一个女生,男朋友渣是渣,可是当自己知道他是渣男我可以选择离开,而不是用生命去威胁对方……用生命去威胁对方,我觉得相比起来女生比男生更渣”。
某大V公号已经快要赢了,借用某人的话,如果一个人坚持拉屎,每一泡都是屎,久而不闻其臭的抗霾先锋大有人在。抄袭作家能做到的,某大V公号没理由做不到。以审丑出名的女网红不也表态大喊反对“出轨”吗?成功的网红总是相似的,不成功的网红各有各的原因。
首先我为这位读者点了个赞。不飞快地搞性别代入,不无原则地同情弱者,这就有了独立思考的可能,并降低了被某大V公号或罗尔忽悠的风险。
其次,我想说的是:我们凭什么讨论别人的爱情里谁更渣?我不跟你们撕伦理立场,大奶原教旨主义或中国旧道德,我只是非常非常疑惑:为什么你们充满信心,觉得自己对别人的爱情了如指掌,然后可以轻易地判断谁更渣?
难道罗尔事件给大家的教训还不够深吗?一个财产状况,一个每日消费说明,整出戏就反转了。爱心的奉献就变成了乱糟糟的“真实的谎言”。那么,在捐款和转发的时候,爱心人士们想过那些还躲在无知之幕后面的罗尔的个人资料吗?
罗尔事件还只是一对多,女记者跳楼,就更复杂,更有无数剧情逆转的可能。两个人要结婚,前提当然是你情我愿。谈不拢要分手,哪怕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也是个人权利。但是人间事不是生长在条框里的,世上有很多人就是经不起分手,以什么样的方式分手,有时是伤害深浅的问题,有时就是生死攸关的选择。
莫说旁观者,就是当事人,恐怕也没法完美控制其中的分寸。分得急了会出人命,分得缓了又藕断丝连,哪怕给你月光宝盒重来一遍,你也不敢说怎样做一定能和平收场。别人从单方面叙述或媒体报道中了解到的事实,就更是管中窥豹,仅见一斑——一斑能想见全豹,脑补能力不是一般的强。
自信的人们,总是以自己的经验与想象来推断事实,所以见过的听过的渣男事迹都猛然涌现,自动拼合成一个上品的箭垛子。
我们在读研写论文的时候,导师们总是特别挑剔行文中的“二手资料”。因为二手资料就算靠得住,也只是部分征引,稍窥学问门径的人都知道,上下文(context)远比文本(text)更重要。同一句话,摆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意义大相径庭。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媒体报道(包括社交圈、自媒体)都是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作为判断依据,其危险程度正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某大V公号是古代文学研究生出身,还干过那么多年媒体,你觉得是她不懂,还是她在欺负你们不懂?
大家还记得《过把瘾就死》这部小说和《过把瘾》这部电视剧吗?看小说,大部分人会同情方言,觉得杜梅不可理喻;而电视剧强调爱情淡化冲突,让方言得了不治之症,加上江珊楚楚可怜的表演,观众又觉得这是一出歌颂爱情至上的大戏。如果整出戏只浓缩成一句话“男方移情别恋导致女方自杀”,那就只剩下一片骂渣男的声音了。
我实在很难说得清,这些看客的脑中,究竟是想象力丰富还是贫乏?说他们贫乏吧,他能瞬间就脑补出痴情女子负心汉,以死殉情控诉渣男的都市传奇;说他们丰富吧,他们只会把人间事想象成类型片,全不考虑只要有一点剧情的顿挫,他们的义愤,他们的眼泪就无地自容,或者至少是五味杂陈。
自然,反过来,我也不同意仅凭表面的事实,就得出“女的比男的更渣”的结论。自杀,有的人是以死相逼,有的人是以死明志,有的人就是一心求死。我自己同意“没有一段感情值得以死相殉”,但是我没法禁止别人这么想这么做,甚至我连他们为什么这么做都搞勿清爽。
很多年前我有一位同事,突然从记者转成了编辑。同时在单位里就传开了他的故事:
他打算跟相恋数年的女朋友分手。原因不详。重点在最后一天。女朋友先是在公用电话里跟他吵了一架,直接在电话亭割了腕。被送院抢救后,出院又约该同事来铁路边谈判,说着说着就要卧轨,幸好离火车尚远,被同事救起送回家。当晚又约在江边上再谈,女朋友跳江,同事下去救,女方淹死,男方也几乎丧命,被渔船救起。
女方家庭跑到单位来,不依不饶,索赔很大一笔款子。该同事毕业没几年,自然没有。后来是单位替他出了,每月从工资里扣还。单位把他转成编辑,不知道是因为便于管束不再惹事,还是编辑的收入比较固定便于还债。
这位同事之后跟我面对面坐了半年。平日也各种聊天吹牛。但我从来没问过这件事,他在感情上渣不渣,我也看不出来。因为这件事太传奇,我总疑心传播过程中有添油加醋的成分,但同事的工资单,每月都是负数,这是真的。
我们这些研究历史的,见过书上记载的奇人奇事太多了,很多人事,都达到了不合情理的地步。像上述那个一日之间三次自杀的女人,在古代也是值得写进笔记的逸闻。作为历史与生活的观察者,我至少了解,所谓不合情理,有时事件背后都是情理,只是你不知道真相,但有时它就是不合情理,电脑程序尚且BUG多多,何况远为复杂的人心世情?
有时我会想,信息的急剧增多,究竟会让现代人更加自信,还是更为自疑?如果从自身经验出发,我觉得该是自疑加增,其原因,一是信息源多元化后,人往往容易将最快收到的那条信息,先入为主地设为基点,再靠之后的信息来调整修正;二来,信息社会让旁观者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是有渠道可以介入事情的发展,甚至可能真的改变结局,比如200位媒体人要求开除渣男,搞得不好,再配上某大V公号之流,他们还真有可能得逞。
信源越来越乱,介入能力越来越强,吃瓜群众是越来越爽还是越来越怕?我本人时常感到恐惧,很害怕不明所以就成为合唱团中的一员。不过我想很多人是在暗爽,他们还有某大V公号这样的意见领袖,所以可以迫不及待地将世间万事都赶快纳入自己简单整齐划一的思维轨迹中,渣男该死,贱人滚开,标准无二,唯我正确。
人为什么能那么自信,是我很难理解的事。正如我很难理解一个人可以为了不肯分手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弃生命。但是至少我能说服自己,如果这些人事,没有对公共利益造成伤害,就不去管它。说到底,一种米养百样人,不是说参差多态才是幸福本源吗?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