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微信公众号“见山博物”(微信ID:jsbwzz)授权转载,有删节。
近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相关问题敦促韩方悬崖勒马、中止部署,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王毅正面回应“萨德”问题
很多人如今都知道我国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经常会说诸如“强烈抗议”“严重关注”“取得了积极进展”之类的外交辞令。也由此外交部发言人曾获得过复读机的外号,也有人说“外交辞令”被称为"没有错误的废话" 。那么你真的知道这些外交辞令背后的意思吗?
七十年代某次,一位欧洲记者提问道:"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这实际上是讥笑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贫穷。
周恩来正色:"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全场愕然,鸦雀无声。
随即,周恩来以风趣的语调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10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是由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货币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尽管外交辞令被称为“没有错误的废话”,但实际上,外交辞令绝不是废话,外交上有很多相对固定的习惯表述,就像是加了密的密码一样,区别在于你能不能听出弦外之音。
根据网络上的种种说法
总结编辑出这样一套
外交辞令解码本
一家之言
别太当真
1. 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我们朋友间碰了一下;
2. 我们赞赏——同意其中一部分;
3. 我们尊重——不是很同意,但不想提意见;
4. 我们持保留态度——不同意,看发展;
5. 双方坦率交谈——说了很多,但谈不拢;
6. 双方交换了意见——各说各的,没有达成协议;
7. 双方充分交换了意见——我们吵了一通,没摔杯子;
8. 双方增进了了解——我们承认分歧很大,但克制了;
9. 会谈是有益的——我们能坐下来谈,下次还可以坐坐;
10. 遗憾——很不满,但无可奈何;
11. 不愉快——我们吵得很厉害,摔杯子了;
12. 表示极大的愤慨——暂时拿你没辙,再想别的招;
13. 严重关切——我们可能要出手哦;
14. 不要惹是生非——你们别挑衅哦,我会拔刀子的;
15. 不能置之不理——我们已经拔出刀子了;
16. 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我们会报复,刀子还是毒药看着办;
17. 我们将重新考虑这一问题的立场——我们的友善走到了尽头;
18. 拭目以待——最后的警告,别乱动了;
19. 请于 X 月 X 日前予以答复—— X 月 X 日后发生什么就不一定了;
20. 由此引起的后果将由 XXX 负责——我们准备撸袖子;
21. 这是我们万万不能容忍的——我们撸好袖子了;
22. 这是不友好的行动——我们的手上的关节按得叭叭响了;
23. 悬崖勒马——你们真的想被XX吗?
24.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要动手了;
25. 勿谓言之不预也——你们准备棺材吧。
以上都是官方媒体出现过的外交词汇。最近一些年头,14条以后的措辞用的很少,18和19几乎不用,其中18被看作最后警告,基本用到19就是大杀器了,自从中国开始韬光养晦、发展经济之后就没怎么用过了。
其中第23条悬崖勒马,上一次使用是在2012年中日钓鱼岛事件,外交部称:希望日方不要一错再错,应悬崖勒马。今天在外交部长王毅就中韩关系中再一次提到了,可见此事的重要性。
而最后两条“是可忍孰不可忍”和“勿谓言之不预也”就是中国的“出师表”了。
在历史中我国政府一共使用过两次:一次是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第二次是1978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人民日报》分别于1962年9月22日发表的社论《是可忍,孰不可忍》,和 1978年12月25日的《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两篇社论,里面都提到了“勿谓言之不预也”这句话,对象是印度和越南,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以《是可忍,孰不可忍》做标题,“勿谓言之不预也”做结尾。
2016年7月,针对南海仲裁案,中国祭出一条“中国人民不怕事、不信邪”也算够有态度的放话了。
还有一些外交辞令,没有明显的态度,但是可以听出弦外之音:
1.搁置争议——谁的羊儿先别谈了,聊聊羊毛怎么分;
2.自古以来——这绵羊是我的没商量,顶多可以给点羊毛;
3.不针对有关国家——我说的就是你;
4.关于 XX 问题,建议你向 XX 了解——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5.我不回答假设性问题——这事儿能跟你说吗?!
6.我们对此不做评论——跟我有什么关系,其实我有想法?
从1996年起,中国开始给建交国家分档次,起步档是“单纯建交”,然后是“睦邻友好”,更亲密的是“伙伴”,最亲密的是“传统友好合作”见面拥抱的那种。
中国之所以有这么多伙伴,还分这么多等级,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奉行的是“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所以中国没有盟友,但没有盟友,不代表来者不拒,也不代表一视同仁。
当然,“不结盟”本身也是一种“态度结盟”……
好比你奉行不婚主义,但你也会有“最爱的情人”“喜欢的情人”“备胎”“想起来就后悔的那个渣渣”。一样的道理,这些伙伴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简单翻译一下。
“伙伴”是指可以互相信任,遵守“求同存异”原则的朋友,翻译一下就是,你爱怎样是你的事,我爱怎样也是我的事,我保证不在背后搞你,也相信你不会在背后阴我。要搞,咱就在明面上公开地搞。
“合作”一般专指经济方面的合作,也就是在商言商,咱们之间,只谈生意,你想看航母?自己造去。合作前面的词缀越多,说明展开合作的经济领域越广,比如“全面合作”“深层次合作”,都只是个范围问题。比“合作”更高级的是“协作”,双方默契度更高。
“战略”是指一个国家如何看待当前这个世界,并分配经济、军事、安全方面的利益,说白了就是利益分配。
为什么说“外交无小事”“外交是艺术”呢?因为不玩文字不读书,别人花式黑你,你都听不出来。知道
“一衣带水”“
吴越同舟
”“水到渠成”都意味着什么吗?
《中日联合声明》第一句话: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的历史。
“一衣带水”这个词很有意思。首先,“一衣带水”读作“一衣带/水”,而不是“一衣/带水”。形容两国距离相当近,中间只相隔一条衣带那么宽的水道。这个词貌似中性,放在史书里就别有意味了。
《南史·陈纪下》:“隋文帝谓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宋史·潘美传》:“ 美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
《旧五代史·李建及传》:(晋将)執矟呼曰:「岂有一衣带水,纵贼如此!」(遂破梁师)
意思是,小心点,我们离得这么近,转脸就能办了你。
2012 年,日本对我们用了个“吴越同舟”。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吴越同舟”比喻两方虽有旧怨,但当同遭危难,利害一致之时,也须互相救助,共同努力。
另一层意思是,比喻有恩怨的两方为了某种利益而同心协力,在患难过后也可能会像从前一样刀剑相向。
还有个“水到渠成”。
2011年9月6日,记者提问“中方何时承认利比亚‘过渡委员会’?”
外交部发言人回答:水到渠成的时候。
出自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比喻有
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 ,即功到自然成。心疼外国记者怎么翻译……
总体来说,中国汉语博大精深,每一句话都是有内涵的,外交部的这些外交辞令,表面看起来一语带过,其实潜台词却是不怒自威,值得所指对象好好回味的。
第一夫人传奇人生:丈夫被刺死在身旁,儿子坠机身亡,她仍将自己活成了不可取代的传奇
杰奎琳·肯尼迪作为曾经的美国第一夫人,她的个人魅力是美国历史上任何一位第一夫人都不能比拟的。
△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所有往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