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官方微信,与您一起艺术改变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山东小学生怒撕奖状:一个家最可怕的,不是穷 ·  2 天前  
常观  ·  明天起,早饭可以调整下! ·  2 天前  
常观  ·  明天起,早饭可以调整下! ·  2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把游客“流放到宁古塔”,黑龙江文旅听劝的方式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大剧院

“名歌手比赛”开赛在即,快听听指挥与导演怎么说?

国家大剧院  · 公众号  ·  · 2018-05-26 23:42

正文


纽伦堡的名歌手

5月31日,6月2、5、7日,国家大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澳大利亚歌剧院联合制作的瓦格纳经典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即将在2018国家大剧院歌剧节期间重磅上演。

这是继《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唐豪瑟》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后,国家大剧院制作的第五部瓦格纳歌剧作品。也是继《安德烈·谢尼埃》后,国家大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第二次联合制作。


在距离这部“大戏”首演不到一周的时刻,剧小院邀请到了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指挥家吕嘉先生和本戏导演卡斯帕·霍顿与大家一起聊聊他们对即将上演的《纽伦堡的名歌手》的期待,与此同时,我们还会为大家带来5月25日该剧在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刚刚投入运营使用的 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 进行带妆彩排时的精彩瞬间,快来看看吧!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

大家好,我是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2018年5月31日,瓦格纳的歌剧杰作《纽伦堡的名歌手》就要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这是我们与英国皇家歌剧院、澳大利亚歌剧院联合制作的一个出色的制作版本,对此我非常地期待。

今天我与大家一起聊聊《纽伦堡的名歌手》这部作品。

也许大家经常能在音乐会上听到《纽伦堡的名歌手》的前奏曲,但是能完整欣赏到这部歌剧的机会就比较少了。

为什么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所拥有的巨大篇幅。这部歌剧的纯作品时长差不多是4.5小时,加上两次半小时的幕间休息,演出时间达到了5.5小时。除了时长外,它需要的演职人员也是非常多,剧中有名有姓的角色就将近20个,同时还要有两个合唱团——其中一个由8个男高音和4个女中音组成,代表剧中那些歌唱“师傅”们的徒弟;另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合唱团(如果细分的话还可以拆分成很多组),所以非常宏伟。

这些是它的表面特征,更深层次的、从音乐角度去看,就是瓦格纳音乐中最突出的“人物动机”写作方式,简言之就是让音乐形象和人物相对应。一部前奏曲,就几乎把所有主要人物的动机都包含在内了。不仅如此,在整部歌剧中瓦格纳甚至做到了把乐器和情节相对应的程度,比如小号一出来就标志着群众集会欢庆的热闹场面,小提琴甜美的声音就直接对应上青年男女的爱情,还有圆润浑厚的圆号,延续了它在德国歌剧中对于“山脉”“森林”等自然景象的代指,让了解这些的欣赏者非常明晰地了解歌剧情节。

在瓦格纳的歌剧作品中,管弦乐团的作用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不单单是一个为声乐演唱伴奏的角色,而是和剧情、角色、舞台表演完全地融合在一起,这样一种创作方式可以说在十九世纪中期由瓦格纳推向顶峰,此后的作曲家们无论是对于这种歌剧模式还是管弦乐配器技法上都大多借鉴了瓦格纳的风格。

谈到瓦格纳的管弦乐配器,就要提到他非常善于用特殊乐器来增加和强化舞台效果。比如说《纽伦堡的名歌手》第二幕开始,由圆号、长号、小号和大管奏出的那种、完全是阿尔卑斯山和森林间的那种混响,美妙至极!包括著名的前奏曲,一开始全部是铜管,这和全剧最后在歌咏比赛大会上的那个最宏大的群众场面是前后呼应的,这就体现出瓦格纳过人的天分,他作为一个非音乐院校出身的作曲家、几乎完全靠自学成才,却对于人物个性和戏剧结构有这样出众的敏感,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

在我看来,《纽伦堡的名歌手》即使在瓦格纳的作品中也是最为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一部作品——因为它写的是真实人物的故事,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大众百姓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瓦格纳的作品中绝大多数都包含神话色彩,无论是《唐豪瑟》《尼伯龙根的指环》《帕西法尔》还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都在“超自然”的设定中表达他自己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理念,很少讲世俗生活的“爱恨情仇”,这就使得《纽伦堡的名歌手》格外值得我们去珍视。

综合上面谈到的包括演绎难度、剧目篇幅、人员调度等等在内的各种原因,可以说《纽伦堡的名歌手》是一部“非顶级歌剧院而不能为”的作品。除了专门排演瓦格纳歌剧的拜罗伊特音乐节之外,即使是欧美顶级歌剧院可能也差不多15到20年才会推出一次这部剧的新制作,想一想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啊,所以这次能够参与到国家大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澳大利亚歌剧院联合制作的这一版《纽伦堡的名歌手》,对于我和所有参演艺术家,对于我们中国乃至亚洲的歌剧院,也对于所有即将前来观演的观众而言都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经历,让我们在2018年5月31日,共同见证这一次“盛事”。


▲《纽伦堡的名歌手》导演卡斯帕·霍顿

这部歌剧可以说是喜剧,而且是一部关于人与艺术的喜剧。相信观众在这部制作中可以看到我们对艺术的运用与尊重,感受到我们在其中对“新”元素的运用并弱化了一部分“传统”。我觉得,在当今的语境下,持续以新的方式去看待这部作品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也贯穿在了主人公汉斯·萨克斯的人物塑造中:在传统的制作中,他的主心骨力量毫不动摇,但在这个制作中,这种主心骨的力量被我们有意识地弱化。在第二幕中,这个制作的理念更多偏向于这是汉斯·萨克斯的梦境——这个发生在仲夏夜的梦。我们都很熟悉莎士比亚、布里顿的《仲夏夜之梦》,都知道仲夏夜的梦境代表的是幻想。在第二幕中,第一幕埋伏的恶魔种子从萨克斯的心底爆发出来,组成了这个仲夏夜梦境中最可怕的梦魇。

你会发现,台上有演员在自拍!其实我们想传播的也正是一种“新”的元素。在当代,很多观众到了一个场合中,除了注视别人之外,同时也会在关注自己,而自拍正是关注自己的一种形式,也算是对这个观念传统的世界转达我们作为创作者的一种态度。

理论上来说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真实”的世界,传统、美丽而动人,这也是萨克斯认为的世界。但在这部制作中,“新”的元素破土而出,像“病毒”一样侵蚀着萨克斯的世界,这也完全打破了萨克斯的理解。于是,在这样的契机下,我们逐渐揭露这个世界的真实,也就是这个世界其实只是幻想中的世界,就像小说或戏剧一样。也就说,当“新”的东西卷土而来时,我们无法抗拒,只能抹掉此前的所知并从头开始理解这个世界。


怎么样?听完两位艺术家精辟深入的解读,是不是更加期待这部鸿篇巨制亮相国家大剧院了呢?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赶快抢票吧~


参与视频拍摄艺术家: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吕嘉

小提琴:李喆

小号:朱与墨

圆号:刘晓昕、王梓、陈彩双、杨佐

大号:王海宇


彩排摄影: 王小京

对话整理: 孙海杰 高建

页面编辑: 高建


演出详情

国家大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澳大利亚歌剧院联合制作

瓦格纳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


演出时间: 5月31日,6月2、5、7日 (17:00-22:30)

演出地点: 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指挥:吕嘉

导演:卡斯帕·霍顿

舞美设计:米娅·斯滕斯高

服装设计:安雅·凡·克拉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