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凤凰网读书  ·  盘点一下大作家们笔下的鸡尾酒 ·  昨天  
凤凰网读书  ·  10月新书,推荐这 12 本 ·  昨天  
慈怀读书会  ·  腊香 肉香 ... ·  昨天  
新京报书评周刊  ·  故宫最好的拍摄季节是冬天丨京华物语 ·  3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付航脱口秀夺冠,让我见识了最顶级的三观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家里有满满一屋子的书,是怎样的体验?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8-26 08:59

正文

书评君的小客厅——“一周话题”栏目又在周六准时和大家见面啦。


今天的话题……当然还是关于书,关于很多很多书。赶紧往下读吧,然后,欢迎在留言区一起聊哦。


当然,还要记得点击“阅读原文”,早点参与下一期!

壹周话题

阅读需要主张

上周话题


读书经常是需要“引路人”的,比如如果在童年时看到了别人家的一屋子书,就很可能怦然心动。所以,你遇到的人里,最爱书的是什么样?你走进过的家庭里,藏书最多的是什么样?他们影响到了你吗?



1

令人羡慕的“别人家”


@yhqing

    

小时候去二姑家,本来是跟表哥他们闹着玩,却不小心打开了他们家的床头柜。哇,全是书,翻出完以后,郑重其事地在那看起来了。后来,去了小学老师家,整个书房里,三面墙都是书,还有一面墙挂着画。当时兴奋的嘞,众多的书里,什么都不挑居然挑了本《封神演义》,打开到哪吒那部分,饶有趣味地看起来,老师喊我去吃饭都没听见。       

 

还好,这个“熊孩子乱翻家里东西”的故事,结局还不错……



@多崎作

    

我是从初中的时候才开始买书看书的,小时候家里基本上没有除了课本之外的其他书。我开始看书大概是因为有个好闺密吧,她家有蛮多书的(虽然我没去过,好像有点跑题),她最喜欢的就是看完书之后来学校给我讲,那时候真是觉得课间好短啊,没讲一会就上课了,于是对她讲的万分好奇就自己去看,之后就养成了每周去书店待一天的习惯。到现在还怀念那时候的课间啊!    


人间好闺密……



@麦扣儿

     

小时候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外公的书桌有一个小抽屉堆满了书。偶然的一次发现捧着书不午睡的话,不会被外公批评,然后把一千零一夜和各种小红书看完了。懂事以后,被当数学教师的舅舅家中一整面墙的书架惊呆了。或许我读书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候被种下了种子。


舅舅的读书习惯可能也是被这个小抽屉播下的种子?



@tweedledee


学校毕业展览中,一位化学系本科毕业生,同时修得中文系双学位,展出了自己小小宿舍二千藏书的照片(从宿舍的照片来看可能是男生,笑),还有为两千藏书题写的题词,整理出的目录。在这里就不把题词放出来了,怕侵了版权。完完全全震惊我了!   

 

宿舍……他的床上一定堆了很多很多书。



@金刚槑

    

曾经的一个同事,他的宿舍除了床就是书,书架不够放,就从地上摞起来一堆堆,阅书无数,人也风趣。与女友异地五年后,终于遴选去了女友的省份,组建小家。我们旧友组团去围观,小家满满当当一面墙的书。小两口不富有但精神上特别富足和安逸,那种感觉让另一情路不顺的哥们感触得当场洒泪。离别时人手赠书一本,而送我的是《下海——28位中国内地“小姐”在海外的故事》?!总之,我觉得书痴过得更自在~     


这么温暖感人的故事,为什么到了赠书环节感觉画风变了……



@history  

  

从小到大都羡慕我姐,书柜特别多,放书的空间足够,一点儿也不像我,东丢一本西丢一本,还老被我妈骂。

小学因为我妈的同事认识到一个学姐,去她家看到一柜子书,那时候我还没有书柜,特羡慕,但后来我发现我的书比她的多就不在意了……

初中认识到一个好朋友,每次向她借书时,她都势必叮嘱我,一定不要把书弄脏,不要折页。结果每次还回去我都会被她嗔怪,到现在我把书借给别人之前都会封上一层书皮,因为实在忍受不了自己的书被弄丢或弄坏。

我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但它仍然装不下我所有的书。

我现在对于一些特别钟情的书,会保持干净,但对于一些有深刻见识的书,会不惜留下笔墨,对,就冲着高考。

当然,我也一直保持希望自己的书柜里能有一本自己的书。


“后来我发现我的书比她的多就不在意了……”所以这是个,逆袭故事?




2

不谦虚,就是我家


@JYA 


我印象中,小的时候,我家书最多,金庸古龙的几乎所有小说,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趣味数学,世说新语,醒世恒言,养猪养鸡知识大全,整整齐齐订成册的北京晚报,参考消息,等等等等,都是爷爷的书,没有书房书架,都是一箱一箱收集的。我识字后,直到上高中都是从这些箱子里翻书看,看的虽然够冷门够杂,但是就是从这一箱一箱的书开始爱上阅读的,现在还经常想起从那些箱子里翻出书、发黄的报纸的小时候,突然好怀念……  


其他我都懂,为什么除了《红楼梦》?



@Luka

  

不谦虚地说,自小就是身边人中最喜欢看书的,要感谢父母吧,虽然嘴上说着看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将来能赚钱才是正道,但不管我买什么乱七八糟的书他们还是乐意掏钱的。记得高中因为带了整套金庸去学校,导致大家无心向学而被请家长,他们还是说没关系爱看书是好事。直到现在被他们当初不幸言中,我做着一份仅够养活自己的工作,每个月还花几百块买书,也从当初喜爱看书的“别人家孩子”变成读书无用论的例子,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后悔当初没有制止我看那些“无用的书”呢?    


带了整套金庸去学校?这是蓄意要在学校掀起腥风血雨啊。。



@长风破山海。


我读书的引路人应该是我爸,小时候的儿童节啊生日啊收到的礼物都是一堆书,基本上都是科普类的。真正有意识想看书是读了小学语文老师推荐的《狼图腾》,看完以后感觉非常震撼,有种“天哪,世界上竟然有这种奇妙开心的事情”,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的开始读书。


科普书一脸黑线



@洛水      


最多的人家,好像就是我家呵呵。因为曾攒过私房钱加喜欢淘旧书摊,家里书柜满满的都是书。但据说我妈的同事是书籍收藏家,家里全是书,十分敬仰。       


哈哈,“家里书柜全是书”和“家里全是书”是两个层级。




3

我的老师,谢谢你们


@小山

          

对我读书影响最深的是高二语文老师,他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没几年,听说他家里书多,甚至铺得满满一地。每月的工资大部分用来买书,房子买不起,娶不到老婆。每周一次的语文自习课,他不讲课,带自己收藏的《杂文选刊》给我们看。写作亦要求我们准备两个本子,一个用来写应试作文,一个用来写“随笔”。虽然没有看过他有多少藏书,但是光从他的谈吐可以看出他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可惜后来有些学生到校长那里举报他上课“不讲重点”,学校没让他跟到高三,为这件事我一直耿耿于怀。   

…    

我的干爸,客厅整整两面墙都是书,而且甚至有一排架子上有两层书的。每次去干爸家都被书架吸引。文学哲学艺术都有,而且大部分是难啃的专业书。最佩服的就是,这么多书几乎都能在书里面看到干爸的批注,绝不是买来充样子的。       


过于狭隘的应试教育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戕害吧。



@莹崽 

      

高中读的是重点中学,极其重视人文教育,不仅校园藏书丰富,而且每个假期老师们都会给开书单,布置读书笔记。年届不惑气质一流的历史老师是我们的女神,偶然间看到她家客厅的照片,简直目瞪口呆:整个大房间里全是书柜,摆满了各种书,堪称小型私人图书馆。想到她家先生也是学者,顿时觉得这样的伉俪足可以称为神仙眷侣(•ω


加油!争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木嗣因 

  

小学时候是因为语文老师说要多看书,多看报,这样写作文比较溜,就狠心订了一年的创新作文。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想变成气质美女,就办了借书卡,读了借书屋的上百本书。

也遇到过一个心动的人,热爱读书,带我看了许多不一样的书,见识不一样的世界。不过没有后来……      


一定有后来的啊!——后来,我就一直在读书。



@JoyceNing

        

从小学到初中都是上的省里名校,但是除了语文老师要我们每周做一些课外阅读的摘抄(每次都是应付了事),家长老师都很少告诉我要多阅读。直到进入大学,一位喜欢的老师经常跟我们讲阅读的重要性,我才开始重视阅读,可以说她是我阅读路上的“引路人”。另外因为我本科读的是师范类文科专业,许多老师在课堂上都再三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这些老师教授们的孩子都热爱阅读,也都是各自学校数一数二的。本科四年,我学习过教育学,才明白书籍在一个人成长道路上所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遗憾自己小时候读书太少,庆幸大学遇到教我们多读书的老师们。       


很多我们早就可以做的事情,都是在大学才开始做。



@管酒

    

身边最爱书的人是我高中语文老师,据说藏书量有三千多,而且每到周末都会在校内摆摊卖书,那时候很开心,还可以预订书籍,还曾因出版社问题和老师讨论过,现在大二了,还一直记着老师的话。藏书量多家庭身边则没有,很遗憾。但我知道爱书的人和家庭肯定很多的。只是我没遇到,不过图书馆算吗?哈哈哈哈。突然想起潘光旦先生。1926年,九年清华、四年美国的读书生涯结束之后,思家心切的潘光旦选择回到上海工作,潘光旦从上海码头下船时,兜里只有一块钱了,这可不是一般的爱书人。潘氏在美国求学时,随身携带大量中国古籍,手不释卷,嗜书如命,见到好书就买。       


在每周卖书的情况下保持藏书量,老师厉害!



@Keats

        

我最尊敬的老师!教古代文学和哲学的!我们现当代文学的老师说她家书万贯!都堆到天花板上去了!而且备课啥的特别认真,老师们喊她去玩都说没时间要备课!她的古代文学史讲义和庄子集解都要翻烂了!真的是不慕名利踏踏实实做学术的好老师!超喜欢超敬佩的有木有!我感叹号是不是太多!!!   


哈哈,是……



@是四月啊

     

研一下学期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有个性的老师,个性到第一次上课因为他睡懒觉放了我们四个学生鸽子,就算是上课也经常罗列出一个个作家或作品,然后对着我们四个说,你们怎么好像都不看书的,我们。。。后来他索性懒到直接让我们去他府邸上课,于是打开了我们的新世界。他家设计成了一个小园林,亭台水榭兼备,三个书房,古籍现代当代分开,书架都是高到天花板啊我滴妈!从此以后,每周盼着去他家上课,没有二话。现在想想,那三年认真读过的专著,除了啃论文的那些,也就是他开的那些书单了。    

   

啊……书评君突然就俗了:现如今,要什么样的家能设计成园林啊。




4

“很遗憾”以及其他


@Fairy 

  

真遗憾,我身边没有亲戚或朋友爱看书,家里也都没有藏书,所以没有引路人。看书纯粹是出于本能,为什么会有这种本能我也不知道,就像吃饭睡觉一样。       


脑洞:可能是小时候不小心吃进去一枚贪吃的书虫儿。



@bofengshuimen21

  

说到别人家么?大概就是我悲催的记忆开始吧!印象里我家小时候是没书的(有些话不能说,你懂的)去姑姑家,看到几本儿书挺喜欢看的,主要是让他家孩子看的,后来因为买书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只记得是买书然后很不愉快。貌似来年就是初中了,然后头一次知道零花钱,然后开始了自己赚钱比如捡破烂儿之类的,只因同时发现了五六家书店。买书蹭书看,如今想来那时候开始就是独乐乐主义者(基本上没朋友,后来有换书的书友,也不是朋友)基本靠自己啥也不信,尤其是看了很多不该看的,想到更多不该想的。很厌恶人类的。到如今也是。       


为什么通篇充斥着“你懂的”气息,然而我却不大懂。



@summer breeze    


没有任何目的性的读书,有一点闲暇时间,精神暂时离开现在的时空,穿越到全世界,和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来一次心灵的碰撞。合上书本,对现实生活有了很多感触。每一次读书,每一次精神穿越,都是一次refreshment。其中滋味,只有读书人自己晓得。    


为什么要让书评君想起《孤独的美食家》,很饿的!



@阿呆

    

我要看书       


那就看呀!大家下周见~




怎么样?你也来吧。你的留言,大大的概率会被选入下周六“一周话题”的聊天现场!让我们在每周六,做一点美好而不孤单的事情~


回复方式:点击“阅读原文”,即可留言。


所以,下周聊什么?


下周话题


据说七夕快要到了?无论言情小说还是世界名著,我们的爱情观常常是书本帮助塑造的。所以,在读过的书里,哪些爱情故事曾给你最深的触动?或者哪个单身的形象曾让你突然想象到了另一种可能的人生?来,一起聊聊爱吧。


壹周话题

阅读需要主张

微信公众号ID : ibook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