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吴欣鸿迎来了一位新兄弟:熊俊。这个龙岩人刚刚拿到蔡文胜和创新工场的天使投资,要做一款手机助手。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熊俊创立的同步推最终被一家台湾上市公司收购。作为一个创业者,熊俊是成功的,但也有遗憾。
遗憾来自他之前的经历。2007年,还在台资企业打工的熊俊买了人生第一部iPhone,但发现照片和备忘录等功能都没办法拷贝到电脑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利用业余时间写了几个小程序,从10月份开始陆续上传到了威锋网上,并最终把这些工具的功能集中起来,开发了一款名为「iPhone PC Suite」的工具。
两个月后,这个工具就积累了20万用户。很快,一位自称某香港上市公司董秘的人找到了熊俊,提出用10万元收购iPhone PC Suite,并邀请熊俊加入这家公司。加入这家公司不到3个月,熊俊就在iPhone PC Suite基础上开发出了一款新产品。
到了2009年下半年,这款产品已经成为同业第一,此时团队与公司的矛盾也激化了,最终熊俊离职出走。后来一位叫胡泽民的公司副总接管这个团队,四年后,他以19亿美金的价格把这个产品卖给了百度。没错,这个产品就是91助手,买下iPhone PC Suite的公司就是福州的游戏公司网龙,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叫刘德建,胡泽民也是他的留美同学。
1999年,决心要在人工智能大干一场的刘德建回国创业,梦想照进现实之后,创业方向变成了帮人建网站。两年后,网游在中国兴起,刘德建迅速做出了一款名为《幻灵游侠》的客户端游戏,一家点卡销售商上来就支付了300万人民币。刘德建的第一桶金来得很快。
更快的是,网游帮助中国互联网迎来了第一个变现的大风口,群雄混战,流量成本不断被推高。风口之下,刘德建又推出一家叫17173的行业媒体,各家公司从网吧玩家那里获得的流量收入,又转移到了刘德建的17173这里。2003年,17173被卖给了搜狐,交易价格2050万美元。那一年蔡文胜刚开始研究好123,准备推出自己的265。
网龙在2006年推出了大型网游《魔域》,成为刘德建的现金奶牛,一直持续到91被卖,每月还有大几千万的收入。
从17173到91,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刘德建和网龙都秉承一个做事风格:抓大不放小。外界看到了17173和《魔域》的成功,没有看到这背后是多少个项目支撑起了一家上市公司。当然,17173就是从幕后走向前台的项目之一,后来的91助手也是。
91助手其实是一个「流量母舰」,围绕着它,还有安卓市场、熊猫看书、熊猫、桌面91来电秀、91开放平台、91手机娱乐门户等等。在合适的时机找到流量高地,然后遍地撒网,形成流量矩阵,草根蔡文胜会,海归刘德建也会。
矩阵好搭建,关键是母舰的流量哪里来?2011年,iPhone开始在中国进入大众市场,从苹果到消费终端,有非常关键的一环:经销商。91助手最先就是抓住了这批人。
当时91名义上是给用户用的,但一切功能的改进都是围绕经销商的。最初少数经销商可以靠91装软件赚到钱,当所有经销商都在用91的时候,他们就赚不到钱了。这时消费者再让经销商帮忙装软件,他们往往都会很不耐烦地说:你回家用91手机助手就可以了。91找到了原始流量的引爆点。
2009年,网龙曾想把91助手单独卖掉,但买家提出打包收购,网龙没有同意。刘德建曾说,当时的网龙很像创新工场。创新工场怎么可能会把项目打包卖掉呢?而在百度收购91之后,网龙孵化的200多个项目很快就被缩减到了10多款。母舰走了,当然要精兵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