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涵盖了心理学领域的多个话题,包括年轻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伴侣间的价值观误解、一天中人们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变化、创伤性倾诉的负面影响以及社交媒体上创伤相关内容的传播。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些话题,提供了一些有趣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文章提到了经济学家David G. Blanchflower提出的U型幸福曲线理论,并指出新一代年轻人可能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乐观和轻松,他们面临着与中年时期严重程度类似甚至更重的压力与负担。
这种偏见不仅出现在伴侣之间,也出现在父母和子女以及朋友之间。有趣的是,这种偏见在高质量的关系中更为强烈。
研究认为,一天中心理健康的改变可能通过生理变化节律来解释。但无法确定是时间影响了心理健康状态,还是心理健康状态影响了受访时间的选择。
文章指出社交媒体上创伤相关内容的传播风险,并建议平台应鼓励用户在发布内容时使用触发警告,避免大家毫无准备地接触到可能引发创伤反应或回忆的内容。
大家好,欢迎来到
「简单心理 WEEKLY」
👏
这个栏目致力于为广大的泛心理学爱好者提供前沿、专业、有趣的心理学研究解读,并时不时搜集
一些
「如何把日子过好」的灵感。
为什么这届年轻人快乐不起来
2004 年,经济学家 David G. Blanchflower 首次提出了 U 型幸福曲线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的幸福感在年轻时较高,随后开始逐渐下降,在中年时达到最低点,并在老年时再次上升,达到高峰,形成一条 U 型曲线。
全球大多数人的幸福低谷在 45-50 岁左右
,大约在相同的年龄,焦虑、压力和抑郁也达到顶峰。
图片来源:The Economist
但最近,Blanchflower 发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幸福曲线中代表年轻人的一侧不再上扬。全球年轻人报告的不幸福感正在增加。
大约从 2013 年,U 型模式突然开始消失——
年轻人的幸福感正在崩溃,其中年轻女性的幸福感下降尤为明显。
起初,研究者认为这种趋势可能与某些重大的负性事件相关,比如金融危机或者新冠病毒流行,但在后续的深入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这些事件对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只是短期的。
对传统 U 行曲线的解释是,年轻人的生活满意度更高,面临的压力更小,充满活力和希望,随着步入中年,家庭、职场、社会层面的压力不断增加,年轻时的活力和愿景都逐渐远去,因此变得更不快乐。而到了老年时期,更多的闲暇时光和更加平和的心态帮助人们恢复幸福。
但新的发现表明,新一代年轻人可能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乐观和轻松,他们面临着与中年时期严重程度类似甚至更重的压力与负担。
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 2007 年智能手机的出现有关。
人们可以更容易地接触到网络和各种信息,为年轻人认识和接触世界提供了更多机会,
它加速了年轻人的成长,随后社交媒体的出现在带来更多联系的同时,也带了社会比较、个体原子化、网络霸凌
。
图片来源:
gifer
这仅仅是一个微小的方面,幸福感的下降绝不是单一原因导致的。
Blanchflower 说:「我们不希望下一代人变成失落的一代。」
你可能已经与自己的伴侣生活了很多年,对 TA 的性格、生活习惯了如指掌,但事实上你可能并不像你想的那样了解对方。
▷
《花束般的恋爱》
近期,希伯来大学心理学系的一项研究表明,
我们常常将自己的价值观投射到伴侣身上,导致我们误判对方的价值观和行为。
研究者开展的六项研究涵盖四个国家,涉及 2200 多名参与者,结果表明个人价值观会显著影响个体对亲密他人价值观、行为和特质的感知,人们倾向于认为对方与自己拥有相似的价值观,尽管对方对价值观的自我认知与其并不相符。
这些偏见不仅出现在伴侣之间,也出现在父母和子女以及朋友之间。
有趣的是,一些证据表明这种偏见在高质量的关系中更为强烈,这意味着我们与某人越亲近,就越有可能认为他与自己的价值观一致,也越有可能在对方价值观的感知上错得离谱。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仅仅喜欢对方的某些部分,或者只是喜欢自己心目中的「幻象」。
你以为的 ta 和真实的 ta,或许都只是 ta 的一半;合在一起,才算认识了一个完整的人。
人们在早上更加幸福
如果问一个人在一天的什么时候心理健康状况最佳,答案可能是「睡得很好早上醒来的时候」,或者「中午吃到了好吃的外卖的时候」,又或者「下班的时候」。
为了较为全面地解决这个问题,伦敦国王大学的研究者分析了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两年间 49218 名英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每人平均在不同时期进行了 18.5 次问卷测验,测验内容包括他们的抑郁、焦虑状况,孤独感和幸福感水平。
数据分析表明,人们在一天中自我报告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呈现出明显的模式——
一般早上醒来时感觉最好,抑郁、焦虑水平和孤独感都最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有意义感评分最高,而到了午夜时分感觉最差。
心理测验结果随时间变化的曲线:(a)抑郁症状,(b)焦虑症状,(c)幸福感,(d)生活满意度,(e)意义感,(f)孤独感
人们的抑郁和焦虑水平在周三和周四最高,心理健康状态在工作日的变化不大,但在周末会产生较大的波动。
研究者认为,一天中心理健康的改变,或许可以通过生理变化节律来解释。
不过该研究无法确定是时间影响了心理健康状态,还是心理健康状态影响了受访时间的选择。这意味着人们可能并不会因为早上而感到心情更好,只是在心情好的时候(早上)更愿意完成问卷。
如果你是个心理学研究者,并且恰好在进行一项问卷研究的话,将测验时间安排在早上也许能帮你更好地开展研究。
▷
《楚门的世界》
当倾诉变成伤害
如果你的朋友在闲聊时突然告诉你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是否也会让你感到不安或疲惫?
这被称为「创伤性倾诉」( trauma dumping ),
指的是某人在没有先确认对方是否有意愿或能力接受这些信息之前,分享一些创伤性或令人不安的事
。
比如在你发了一句「新年快乐!」,回给你一句「新年快乐!」加十条 60 秒诉苦语音的朋友。
有些人可能觉得有必要向朋友、家人、同事或熟人分享创伤经历,却并不完全理解他们即将分享的事情的严重性或强度,或者认为自己正在用一种非常冷静的态度谈
论一件事,但实际上在交流时表现出剧烈的情绪反应,这些都会给他人带来严重的消耗,甚至导致关系的疏远。
图片来源:
gifer
创伤性倾诉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随着像社交媒体的兴起,许多人开始在网络上分享创伤事件,因为在屏幕背后倾诉要安全得多,不会被人评判,也不会消耗其他人的能量。
然而基于社交媒体的算法,高度情感化的故事往往能迅速传播
,因此在社交媒体上经历创伤性倾诉的风险比现实生活高得多。
它可能会让其他用户遭受替代性创伤,即一个人因他人的创伤而受到创伤。
在一项针对 TikTok 的研究中,研究者选取了五个与创伤相关的话题标签 #traumatok、#trauma、#traumatized、#traumatic 和 #traumabond,并查看了每个标签下观看次数最多的 50 个视频,这 250 个视频共有 296 亿点赞、23 万评论和 460 万分享。
▨
大多数视频(约 67%)与具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创伤有关,在许多情况下,讨论了严重的创伤,包括儿童虐待、暴力和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