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新世相 的第 429 篇文章
今天早上,朋友圈里几乎所有人都在“一元买画”。
我自己是被狠狠戳中了。这些画的署名作者,患有智力障碍、脑瘫、自闭症等,有的 7 岁,有的 33 岁。可能是因为这个前提,这些画显得太完整、太好看了,充满生命力。
大多数人转发的评论都在说温暖、浪漫和美。但其实这背后还有别的故事:不太温暖,不太美。
一位叫“李老西”的特教老师曾在知乎专栏里写,绝大多数自闭症孩子没有独立行为能力,不能独立进食、穿衣、梳洗、社交,“没有家人的照料,独立活一周都难。他们的存在对家庭就已经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巨大负担。”
每幅美好的一元画背后,都有一个漫长而心碎的故事。
下面的文章,是为了补充这个信息:那些画画的人到底是谁,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我们联系了公益组织 WABC 的创始人苗世明及各地工作室的负责人。这个组织一直在支持今天这些画的作者,也是这次一元买画活动的共同发起者。
苗世明告诉我,做 WABC 这些年,他看到了这些人的苦闷、憧憬、变得更好的意愿,他们的爱情。当然也包括他们所面对的可怕的世界。
一些声音说,这样的刷屏,把自闭症、脑瘫患者的生活浪漫化了。但如果没有早上的刷屏,也就不会有现在的严肃讨论。
真好,在单纯的美的冲击后,一部分人开始有更多关切。
以下是这些画背后的故事和画画者们的生活。
希望那些一元买来的画,不会挡住他们真实的样子。
那些一元画背后的人和他们的生活
《在世界尽头相遇》
署名作者:小龙,28岁,脑瘫
小龙刚开始爱哭,爱着急。看到普通人会发怒。
苗世明说,这个双鱼座男孩很浪漫。他曾在一个木头椅子的 4 条腿上,画了发生在春夏秋冬 4 个季节的爱情故事。
“很多人都觉得他们不能谈恋爱,其实不是这样的。吃饭、睡觉、爱情、活着,我们有的需求,他们都有。没有差异。”
小龙也追过女孩儿,但没成功。女孩是他在特殊学校的同学,有一定智力障碍。小龙会画那个女孩的两面,美的一面,“恶魔”的一面。
苗世明说,因为不够自信,他们的爱情很难。而且缺乏“那个生态”:特殊群体的恋爱需求常被否定和忽视。
在《在世界尽头相遇》这幅画中,他画了一对海边夕阳下的情人。
2015 年,小龙参加了上海周边的一次暴走活动。全程 50 公里,他全部一个人走下来。问他为什么?他一字一顿地对世界说:
“我,还,想,再,试,试。”
《厦》
署名作者: 佳睿,14岁,自闭症
佳睿总是很安静。
WABC 北京负责人高华说,佳睿可以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但不太会回应别的话。
平时画画,佳睿喜欢涂抹各种颜色,一般人完全看不出形状。但她偶尔会告诉老师,她画的是一只小动物。
她父母每半年才来学校看她一次。
她的状态不太好,虽然不攻击别人,但有自残行为,比如抠手,抠脸,弄破自己的伤口。
《厦》这幅画是她少有的能看出是什么的画作。
《大海》
署名作者:捷麟,22岁,自闭症
捷麟是个高高的、胖胖的男孩,父亲患了尿毒症,长期住院,母亲照顾捷麟。
两年前开始学画时,捷麟只会画简单的小动物,勾个边。对环境和老师熟悉后,他越画越多,有时一次画三四十张,基本都是叙事性的,比如坐汽车上山的过程,他会分解成 50 张画出来。
用术语来说,他比以前“稳定性”好多了,能坐得住了。不过他仍不太好沟通。不管是谁的画笔、颜料,他拿起来什么就用什么去画,他对“你的”和“我的”没有区分。
《春之月》by 捷麟
捷麟有一个特点,告诉他一个日期,他就能说出那一天的节日和重大事件。遇到熟悉的人,他爱抢对方手机,看日历,看 50 年前的。如果发现和自己记忆中不一样,就回去修改自己的记录。
他喜欢画欧洲题材的油画,有次他妈妈看到画的是法国,就问他,你认识梵高吗(梵高临死前在法国生活)?他说我认识啊。他妈就问,你和梵高谁大?他说,我大啊。
他相信自己和梵高是兄弟。
《梵高》
署名作者:刘一,16岁,自闭症
刘一不是很高,有美人尖,两道眉毛又粗又浓,是个漂亮的男孩。
在一段创作视频里,他一边给画上色,一边大声唱歌,语言不太连贯,但能听出“烤鸭”、“圆明园”等关键词。“烤鸭“被他重复了好几遍。
三年前,刘妈妈带着刘一从东北老家到上海上特殊学校。苗世明说,他这样的情况,在老家不好意思过下去。通常家长会把孩子带到较远的地方,“亲戚朋友就不用抬头不见低头见”了。
“人们不理解这样的病,也就看不到他们内心的伤痕。”
《最好的时代 最坏的时代》by 刘一
刘一喜欢画自己的生活。《最好的时代 最坏的时代》画了一个可怕的激烈的故事,苗世明说,刘一喜欢看法制节目,这应该是看了节目的反馈。“他想提醒大家尽量做好事。”
他特别喜欢卡通和设计。会根据一个概念画系列图标。他设计过一套天气的:晴、晴转多云、大雨……
开学时,他看到全班有 50 个同学,就画了 50 个人的卡通脸,然后自己给他们起名字。他也做过一套亲属、职业、民族的头像图标。
刘一还喜欢历史故事,看《三国演义》时,他画了一幅 40 米长的人物画卷。
他不爱说话,画画成了他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方式。
《蒙德里安变奏》
署名作者:文文,21岁,自闭症
文文很乖,跟他说什么,都回答“嗯嗯”、“好好”。
WABC 在杭州的工作室开办了就业技能、书法、音乐等课程,请了酒店的员工来做就业培训。文文会去这些课程学习,做手工。
因为长得白白净净,高高大大,文文有个外号叫“大白”。那幅《蒙德里安变奏》是他一边临摹,一边自己修改的。除了展示出来的这一幅,他还分别画过蓝色和绿色的。
不画画时,文文会由妈妈陪着,去一家公益机构开设的咖啡馆上班。
WABC杭州的负责人高达说,那些想要帮助文文的人,反而会从他那里得到力量。
《遨游太空之旅》
署名作者:吴永逸,22岁,自闭症
吴永逸四岁那年,他被诊断为自闭症,为了治病,吴永逸的妈妈跑了很多地方,但都没效果。快要绝望时,她突然发现儿子喜欢唱歌,“既然他不会说,那就唱!”
他唱的《我很特殊》这首歌被拍成视频传到网上,视频里没有伴奏,吴永逸一个人沿着街道一边走一边唱:
“你让我明白我多丰富,你让我明白我很特殊,只要我呼吸着、活着,在世上必有美好的用途……”
他用了六年时间才完成初中课程,但他说自己也交了更多朋友。“我喜欢音乐,我会弹琴,我还想学架子鼓。音乐带给我快乐,我也会给身边的人带去快乐。”
《秀洁的生日与丁丁国王》
署名作者:刘秀洁,26岁,智力障碍
这幅画是秀洁在自己生日那天画的,她吃完蛋糕,开心地画下了丁丁国王,和长着翅膀的女孩。
这幅画看着很有“童心”,其实秀洁已经26岁了,26年来,都是妈妈独自照顾她。
她从小就很渴望和人交流,爱热闹。她爱在人多的地方进行创作。她的好多作品都是同老师、朋友、学员聊天后的产物。
妈妈说,秀洁的头发不知什么原因总掉得很多,每次出门前都要给她整理好假发,一到夏天闷热难耐。但她爱美,一直坚持戴。
她的画上经常出现长发飘飘的女孩。
《天真者》
署名作者: 朱紫芊,22岁,自闭症
朱紫芊的父亲是画家,母亲是医生,2 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一直到小学六年级,她的生活都不能自理。
她出门总带着残疾证,当她看到别人没有优惠时会热情地说:“赶快去办个残疾证吧,特别合适。” 她或许无法完全理解“残疾”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她爱画画、音乐、美食、爱问重复的问题,喜欢粉色和桃心。
情人节的时候,她会给身边每一个亲近的人打电话,不管是老人或小孩,都能收到一句“情人节快乐”。
《无常》
署名作者:曹流,32岁,脑瘫
曹流是 80 后,出生时的重度窒息伤到了大脑,他基本无法控制自己的语言、表情和动作。穿衣、洗脸、刷牙、系鞋带这样的日常生活小事,他要花别人 5 倍的时间才能完成。
画画的每一个动作,对他来说都很有难度,连挤涂料都很吃力。
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他和同龄孩子一样顺利读完了高中,还进入了深圳职业学院设计专业。在这里他开始画画。现在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成为一名职业画家。
《无常》是曹流最喜欢的作品,画了三个月,前前后后涂了五层,最厚的地方有两厘米。画里那个黑色花瓶中曾经有一束鲜花,可现在已经凋谢枯萎了,而旁边却有另一束花正在开放。花开花落就像人生一样无常,这是他对人生的理解。
他还有个作品叫《梦梦系列》,有四幅画,画了四个风格迥异的姑娘,原型都是他喜欢的一个女孩。
那女孩是山东青岛人,曹流说,“我第一眼看见她的时候,就有种特别心动的感觉。”
他们只相处了一年就分开了,曹流怎么也忘不掉她,女孩的喜怒哀乐在他眼里,都是美好、温柔、可爱的。
“我把我的感情和她的样子都画出来,用这样的形式怀念她。虽然现在已经见不到她了,但是我希望无论她在哪里,一切都好。”
《鱼龙》
署名作者:心臻,26岁,自闭症
心臻 5 岁时被确认为自闭症,重度。
他像“天外来客”,谁喊也没有反应,只对轮子形状的东西感兴趣。缺乏自闭症经验的医生诊断他是弱智,他们一家从此陷入到了迷茫中。
他偏食,没有完全的自理能力,因此家人给他的生活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练琴,跳绳,晾衣服,学做菜。
妈妈教他洗脸花了两年,5 分钟的动作要重复半个小时。教会他系鞋带花了一个月,每天练一百下,重复了 3000 次。刷牙得妈妈跟他一起刷,往上刷念“1”,往下刷念“2”。
他妈妈回忆说,当时的日子灰蒙蒙的,很绝望。
音乐和画画慢慢打开了他的心。因为接受不了普通教学,妈妈先跟着老师学钢琴,再手把手教他,弹了 10 年。
以前他只喜欢深蓝色,画画只画轮子,只会在角落跟妈妈悄悄说话。现在,他的创作更多样化了,也可以在陌生人面前介绍自己了。
看到妈妈头上有白发,他会说,“妈妈不要老”。
《灵犀》
署名作者:小燕子,28岁,智力障碍
小燕子的老师说,小燕子把她的秘密都藏在里面了。
小燕子十分神秘,像她的画。平时,父母很少让她出门,她总呆在家里。
她也很少和其他人沟通,只愿意告诉大苗她画了什么。
她喜欢看恐怖片,恐怖片赋予了她对阴暗梦想和复杂造型的感知。
发现小燕子时,苗世明鼓励她坚持学习绘画,但她的家长却认为,这只不过是小孩子偶然的瞎画罢了。小燕子非常喜欢画,她偷偷给苗世明发信息,说需要纸和笔,苗世明偷偷找机会给她送过去,就像地下党。
一般人看不出小燕子有什么问题,只是偶尔会在绘画中流露出一些暗黑感。艺术家马良曾称她为“中国的草间弥生”。她仿佛能感知到常人不太注意的事物,她的作品里有匪夷所思的梦,也有险象丛生的地域。
《燃烧》
署名作者:丹丹,33岁,智力障碍
“我是石丹,谢谢大家喜欢我的画。我从不会画画,到现在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希望社会能更接受我们这种群体,多多那个关注、了解我们。其实我们并不比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丹丹是成都人,说话时有点犹豫,她有很多语气词,“嗯,那个,那个”。
一次圣诞节,她去参加圣诞活动,第一见到北极光。她觉得极光应该是像萤火虫般的极光虫带来的,于是有了《极光虫》这幅画。
《极光虫》by 丹丹
她似乎对“光”这个主题很有感悟。第一次接触到手指画颜料时,她十分兴奋,一鼓作气画完了《燃烧》。
她说,在生命的长河中,要将自己燃烧照亮身边的一切。
一元买画活动刷屏后,也引起了质疑和争议。一种观点是,这些做法可能把特殊群体的处境浪漫化了。
苗世明以前央美学油画出身,后来做国际策展人。他做WABC,帮扶特殊群体已经好多年。前几年他找杂志做活动,挺多人不认这个,觉得公众对自闭症、精神障碍、智力障碍等特殊群体不感兴趣。
他对我说:“自闭症,当病治疗没法治。”
这些年,他已经清楚地看到,来画画之后,很多人的语言、沟通能力都有提升。家人,小区里的邻居也对他们的态度改善了很多。
刷屏过后,关注度肯定会退潮,但我一点不反感这样的全民“跟风”。经过这一次,曾经对这个人群闻所未闻的人,今天看见了他们,增加了了解。
只是我也知道,人们觉得温暖、浪漫和美,首先是因为它是从艰辛中产生的。所以,我希望你不要只看到美,也看到艰辛。
这是一个“阳光照进枯井里”的偶然时刻,我们借这个机会看见温柔,但也更要看到里面的黑暗。
下面是 WABC 的网站 。这里有更多他们创作的创意作品,有更多讲述他们如何生活的故事。http://www.wabcchina.org/
按照惯例,今天是新世相图书馆每个月上线的日子。过去一年多时间,这个服务帮十几万人治好了“读不完一本书”的痛苦,让他们成长或得到陪伴。
9月,我们与知乎合作推出了“开学版”。每个人每年都需要一次开学,我们准备了一份特别书单,让你趁这个时间更新自己的审美和认知。同时,你仍然可以选择普通版 和 女孩版。
扫描二维码可以查看详情并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