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悦网美文日赏
美文日赏,每日一次的阅读之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中国最强省服,正在被年轻人集体抢疯 ·  12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为什么有人会假装痴情,来为自己谋利? ·  21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悦网美文日赏

朋友圈刷屏的扎心综艺:爸妈,你们想要的乖孩子不是我

悦网美文日赏  · 公众号  · 杂志  · 2018-06-22 20:30

正文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谈心社(ID:txs163)


“改变一个成年人的观念总是很困难,在许多地方,是青少年们在包涵、谅解父母。”


这是如今许多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


最近,一段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也让人真切体会到,中国父母面对孩子时,有多么“傲慢”。


视频节选自一档综艺《少年说》,节目中,中小学生们站在高台上,面对台下的老师、同学、父母,大声喊出自己的“心里话”。


“居高临下”的父母

“最爱”别人家的孩子


初一女孩璟颐,还没上场就十分不看好这次对话,她忍不住叹气:“等我说完,我妈妈一定会怼死我。”



璟颐有一个好朋友吴笛,她是“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的学霸,也是挂在妈妈嘴边的“别人家的孩子”。


妈妈经常拿吴笛和璟颐做比较,还会打击她说:“你看人家吴笛,数学好,英语好。你成绩这么差,她怎么会和你做朋友”。



耿耿于怀的璟颐,在台上委屈得几乎要哭出来: “你自己的小孩,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




妈妈听到后,先是肯定了孩子的努力,然后话锋一转:“但是,光努力是不够的。”


妈妈又讲述了一大段学习方法论,以及各种大道理。



璟颐又问了一遍:“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都看不到?”


换来的依旧是妈妈的连珠炮,“我认为,我认为……”。


即使她明确恳求妈妈:“能不能不要再说别人家的孩子比我好了?”


妈妈还是在为自己的“打击教育”辩护:“我不打击你,你就该飘了。”



中途,璟颐偏过头去,擦掉眼泪,但妈妈的说教还是没有停下:“你真的要去改!”



直到下台,璟颐才放声痛哭。好朋友吴笛上前来帮她擦掉眼泪,安慰她:“我妈妈总是夸你,你也是我的‘别人家的孩子’。”



之后,戏剧化的一幕上演了。


璟颐妈妈口中 “别人家的小孩”吴笛也上台了,可是在她的父母眼中,还是有更优秀的“别人家的小孩”。


因为体育不及格,性格太内向,她的所有努力都被爸妈全盘否定: “你看你们班的每一个同学,体育都及格了。 而你,什么都不行!”



最后,吴笛道出了总是被父母忽视的一点,也是许多同学的心声:“我们成长路上, 遇到的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家的孩子,而是自己。”



有人评论说,最悲哀的不是这些孩子,而是无数人在璟颐和吴笛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喜欢和不喜欢

都要压抑在心里


有人曾这么总结中国父母与孩子间的相处模式:“缺乏沟通,不善表达,羞于说爱。”


能有一个平台让孩子说出心中一直想对父母说的话,不少网友表示,这种形式很新颖。


但很快有人认出,节目情节和日本综艺节目《校园疯神榜》里的经典环节“未成年的主张”十分相似。


可是日本的中小学生们是用告白“甜虐”了所有人,中国的中小学生们,在父母的“强权”之下,似乎连说喜欢和不喜欢的权利都没有。


《校园疯神榜》的出发点是“ 鼓励孩子们向喜欢的人去表达爱,是一场关于爱的启蒙。 ”,学生们都勇敢地站上天台,去表达自己的爱意。


有一位男生,一连说了七个“喜欢你”。



有一位女生,知道喜欢的男生已经有了女朋友,选择用这种方式,来终止这场暗恋: “我要干脆地放弃喜欢你这件事,如果我有了新的喜欢的人,到时候请为我的恋爱加油。”



男生很认真地聆听着,为女生送上了自己最真心的祝福。



不管告白有没有得到回应,大声说出藏在心里的喜爱之后,孩子们都会被夸赞很勇敢,他们自己看起来也是如释重负一般。


这段节目在网上引起疯狂转发时,有网友表示,看完并不觉得早恋是一件多么可耻的事情,什么时候能在国内看到这样的节目?


现在,告白的形式被搬到了我们的综艺里。但告白的对象,却变成了偶像、家长和老师们。


有一位女孩上台后,先是给大家制造了一个悬念:“今天我要给一个男生告白,他不帅,还很胖,还爱喝酒,可是我就是喜欢他的才华。”



主持人一脸震惊:“这么大胆的吗?校长还在下面呢!”


下面的同学们也开始起哄,一脸期待的表情。



在万众瞩目的时候,没想到女孩嘴里蹦出的名字是——李白。


没错,就是大家熟知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除了对偶像告白的,还有对妈妈、哥哥、甚至对陌生人的告白,但大多数都是表达感谢。


而比起说“喜欢”,节目中更多的是大胆吐槽“不喜欢”。


比如,希望家长不要再逼着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


男孩说,不想每天吃苹果和鸡蛋。



以及,不喜欢家长“一门心思都在工作上”。


女孩说,父母工作太忙,没时间陪自己,家长会别人的家长都来了,可是自己的家长却缺席了。



不喜欢爸爸把温柔都给了家里养的狗。



一些看过节目的网友感叹:“中国父母,都被孩子惯坏了。”


节目中的00后小孩们的表现,让人能够轻易看到他们身上闪闪发光的地方。


有的孩子,能够准确捕捉别人的优点,发自内心地赞美朋友,对闺蜜说: “你是无可替代的,对吗?”



有的孩子,勇敢自信,敢于挑战传统观念,比如,一位男生为自己喜欢的健美操正名:



还有些孩子,能够体谅父母的辛苦,大方地表达对父母的爱,比如,因为妈妈年龄相对较大,希望妈妈多花点时爱她自己。



但是,面对这些可爱孩子所吐露的心声,有些家长的回应则让人尴尬。


有一位热爱舞蹈的小女孩,因为成绩下滑被妈妈取消了舞蹈课。



但她无比热爱跳舞,她希望妈妈能让她继续学舞蹈。



妈妈先是答应了,但又提出了附加条件:“考进全校前100名。”



在女儿的请求下,才把条件放宽为“前150名”。



这些孩子,每一个都有他们独特的优点,可是父母眼中,却似乎只有成绩。


他们不敢大声说“喜欢”,因为早恋是父母眼中的“洪水猛兽”;


他们不能说“不喜欢”,因为“成绩那么差,凭什么提要求?”或者因为“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你要听爸妈的!”


即使是鼓起勇气的表达,也常常无法得到父母真正的认可和了解。


他们体谅着父母的付出,却总是无法换来平等的尊重和沟通。


在孩子面前

父母永远是“上级”


不仅是在节目中,生活中几乎每一天,父母和孩子间都在上演着这样的几近无效的沟通。


知乎上关于“和父母无法沟通你有多绝望”的提问,有两千多个回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