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思想的自白》
报纸上的文章着眼于客观公正地报道一则事实,而一首诗的意义则在于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发自肺腑地以别样的方式重新叙述生活。在为读者营造一种诗意的情境或一个真实可感的叙事氛围方面,描述性的意象比直白的陈述有用得多。这个真理已经在诗歌课堂里被提炼为一条随处可见的黄金法则:要展示,不要叙述。
让我们通过这个例子来看看“展示” VS“叙述”到底是什么意思。
“叙述”的表达:“我感到虚弱。”
“展示”的表达:“我几乎不能把汤匙送到嘴里了。”
第一个例子向读者直白地解释了说话者的感觉。第二个例子则给出了具体的细节,这些细节让“虚弱”这个概念生活化了;我们能看到此刻“虚弱”存在于说话者身体的哪个地方。当你用情境去展示的时候,你给读者提供的是视觉的,触觉的,有时候甚至是听觉的参照物,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为虚弱在你身上和在我身上的表现和感觉有可能完全不一样,情境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情境也能让诗从模糊变得具体,这样它就变得更有趣味了。
“展示”的目标是展现一个鲜活的、新颖的事物——以前没有被说过或者写过的事物。在“展示”模式里,如果第一个浮现在你脑中的表达是你以前听说过的,例如“我胳膊像面条一样软弱”——诸如此类过于寻常、用得烂熟的短语也许曾经对读者产生过影响力,但太多的重复之后,它们失去最初的呈现力,并最终降级为陈词滥调。这些完全不会带来新奇内容的情境对你的诗歌没什么意义。
抛开“要展示,不要叙述”这条咒语般的规则中暗含的建议,其实诗歌中的陈述性语句并不总是坏的或者没必要的。实际上,用一种既呈现又陈述的混合表达给生活注入一个新奇的念头,这在诗歌中是很常见的做法。比如,在我的诗《如心,这个世界》中,第二节就是以一个陈述句开始的:我用两个例子详细说明了放手,这两个例子显示了自然界和语言中的复杂情况。与其从我们的诗歌中抹去所有的陈述性语言,不如更好地思考如何使陈述性的话语和具体情境的营造彼此协调——这种做法更有意义,且能够带来最大的冲击力。每当作出一个叙述的时候,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我描述它而不是定义它,将会发生什么呢?”并且考虑相反情况:“你的描述性情境能否从一个更直接的解释中获益?”有时候,认知的唯一方法是尝试大量不同的方法,然后从中找到最合适的一种。这将有助于培养你自己对在诗歌中混合使用“展示”和“叙述”这两种表达方法的鉴赏力。《危险思想的自白》
练 习:
先写一个“叙述”的答案,然后再写一个“展示”的答案:
●当一个朋友对你做了一件很特别的事情后,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仔细观察大街上的一个陌生人,然后描述一下他的外貌和举止。
1/ 写一首完全由“叙述”的语句组成的诗,并要围绕着一个清晰的主题。
2/ 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描述性情境重写这首“叙述”的诗。
3/ 把初稿中的“叙述”性语句,和第二稿中“展示”性的情境融合起来,再一次修改这首诗。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
每一次写作,都能令我们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