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陈忻儿童心理  ·  成功案例背后有什么秘诀? ·  20 小时前  
壹心理  ·  我以为的敏感讨好,现在成为第二份收入来源 ·  21 小时前  
壹心理  ·  抑郁症发作时,这段话救了我一命 ·  21 小时前  
陈忻儿童心理  ·  《从心理解孩子》课程简单介绍(2025春季班 ... ·  昨天  
佰赞咨询  ·  人,都要承受压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京师心理大学堂

学习使人放松,使人有礼貌,使人工作顺利……

京师心理大学堂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8-07-21 22:22

正文

京师心理

大学堂

小王在一家投资银行的并购部门工作,每天工作繁忙,经常加班。最近,同事们发现小王的脾气越来越差,以前他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与人相处很有礼貌,但现在有时却会因为一些小事和同事大声争吵。又有新的债券即将上市,这让小王神经紧绷,压力山大,经常凌晨过后才下班回家。一天,小王对同事大发一顿脾气,并一气之下砸了公司的电脑。第二天,他被单位开除了。

小王怎么了?| 工作越轨行为

像小王这样的行为在组织心理学中被称为—— 工作越轨行为 (deviant workplace behavior), Robinson和Bennett (1995)将工作越轨行为定义为 员工违反组织规定并威胁组织或组织内其他成员的行为 ”。

常见的越轨行为包括:因个人用途私自挪用公司财产或产品、泄露行业机密、对同事态度粗鲁、破坏公司财物等。

不管对于组织还是个人来说,工作越轨行为都是不受欢迎的。对于组织,工作越轨行为导致了组织内部的不和谐、财产或利益的损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组织的收益;而对于个人,就像上文的小王,做出工作越轨行为无疑会给自身带来严重的后果。

为什么会产生工作越轨行为?

虽然有诸多原因导致工作越轨行为,不过目前研究发现,与工作越轨关系最密切的指标还是工作压力,尤其是消极的 阻碍型压力源 (hindrance stressor)。

阻碍型压力源是指“ 人们知觉到的、对实现个人目标形成障碍的压力性事件和要求 ”。

常见的阻碍型压力源有:组织中形成人际关系复杂的小团体、冗杂的办事程序、模糊的规定和工作说明等。研究者认为,这样的压力源会减少人们的资源,因而引起越轨行为。

学习新知识有助于减少越轨行为?

通常,在感到工作压力增大时,人们都会选择增加放松的时间。但是,最新研究结果发现: 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往往比增加放松时间更有助于减少越轨行为

在为期两周的实验中,参加实验的员工在13 :00报告当天学习新知识的水平越高,在16 :00报告越轨行为的水平就越低,而13 :00报告的当天放松水平与越轨行为水平之间则没有这种现象。

这是为什么呢?

回到上文提到的资源这一问题,在应对减少的资源时,人们有两种办法,一是 进行资源构建活动 (resource-building activities), 二是 需求防护活动 (demand-shidlding activities)。

构建资源是一种相对积极的策略,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压力源时获得更多的资源;而需求防护是一种保护性的策略,它可以使现有的资源尽量不再减少。

研究者认为, 学习新知识就属于一种构建资源的活动 ,而放松身心则属于需求防护活动。

通过学习获得的资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工具性资源(instrumental resources),另一种是心理资源(psychological resources)。

工具性资源即指与工作相关的信息、知识、技能等;心理资源则是一种相信自己能力的自信心。

举个例子,我们通过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获得了工具性资源,而掌握的这些知识技能又很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增强自信心,获得心理资源。是不是想想就觉得很棒棒呢?

作者说

感到疲惫时,我们通常想到的是多给自己一些休息时间,而除了这种消极性的策略,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积极地对待问题,用学习的新知识来充实自己。虽然看起来疲劳,但事实上,这种方式往往可以更有效地帮我们缓解压力。下次遇到困难,不妨试一试吧!


心理学部各实验室、课题组运营有一批不同方向的优质心理学科普公众号,在大学堂后台自定义菜单点击 “分类精选”-“友情公号” 可以查看。今后的每个周六,大学堂都会转载其中一篇与大家分享,祝大家晚安。


本文转自公众号 “人事与组织心理”(oiio_bnu) ,我们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卞冉副教授实验室,你可以叫我们OIIO,这代表着“我爱IO”。我们致力于将科学的研究成果以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无论你是HR,求职者,或是心理学研究者、爱好者,希望我们的文章可以为你提供一些新的信息和视角。


参考文献:

[1]Robinson, S. L., & Bennett, R. J. (1995). A typologyof deviant workplace behaviors: A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study. Academy ofmanagement journal, 38 (2), 555-572.

[2]Appelbaum, S. H., Iaconi, G. D., & Matousek, A.(2007). Positive and negative deviant workplacebehaviors: causes, impacts, and solutions.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in society, 7 (5), 586-598.

[3]Zhang,C., Mayer, D. M., & Hwang, E. (2018). More is less: Learning but notrelaxing buffers deviance under job stressor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03 (2), 123-136. doi:http://dx.doi.org/10.1037/apl0000264




作者 | chien

来源 | 人事与组织心理

编辑 | 959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人事与组织心理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直男 | 声控 | 小黄片 | 口红 | 心机婊 | 男女友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