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匠心地理
诸位可爱的地理粉,匠心地理长期致力于图解真题,手绘地理,电子制图,原创PPT等实用地理资源的打造。走进匠心地理,我们一起学地理知识,练习地理板图板画,看趣味图解。让地理化抽象为具体,变朦胧为直观。期待您的到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外公离去,一个“90后”替母亲挑起了“大梁” ·  17 小时前  
新周刊  ·  煤炭大省,亟待破局 ·  16 小时前  
新周刊  ·  年初最令人上头的短剧,竟然是他们的 ·  20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当一个中年女性,不得不面对挚友在隔壁死去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匠心地理

考前必看 || 理清题干信息 分析要素联系

匠心地理  · 公众号  ·  · 2024-04-29 20:10

正文

大家好,

我是小匠,

2024年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最后的冲刺阶段,

你还能做什么?

今天,一起来看看

理清题干信息 分析要素联系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分析及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

(一)气候要素及其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1.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①高寒地带:气候寒冷,气温低,被冰雪覆盖,多永久性冻土;冰蚀地貌广布;
②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
③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2.对水文的影响:
(1)对河流的影响
① 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a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雨林气候、海洋性气候---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夏季丰水期);
b 结冰期的长短:温带地区的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不同)
②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降水量大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河流的长度较长

(2)对湖泊的影响
① 内流湖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位较低,盐度较高
② 外流湖区:降水丰富,湖泊面积较大,多为淡水湖

(3)对沙漠地区水的影响
①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地下而成地下水。
②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

(4)对海水性质和洋流的影响
①对海水盐度的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一般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
②风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吹拂
③上升流的形成----受离岸风的吹拂
(5)对雪线高度的影响----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
一是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三是地形(坡度、坡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坡陡雪线高。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3.对土壤的影响
气候通过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或腐殖质而间接影响土壤肥力。气候影响生物的分布,而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 ;
(2)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
(3)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
4.对生物的影响
气候影响动植物的地理分布。有什么样的气候,就会发育什么样的植被。不同的生物适用不同的栖息环境、形成不同的种群大小。
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① 改变物种的地理分布范围,影响种群大小;
② 动物物候期提前,例如 开花日期、羽化时间、繁殖产卵时间、迁徙日期等。
③ 影响繁殖能力和繁殖欲望、影响冬眠行为。
④ 生境改变,栖息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种群动态变化、甚至生物灭绝。

5.对交通的影响
(1)对内河航运的影响:通过影响河流的水位、水量和结冰期影响内河航运
(2)对远洋航运的影响:顺风和逆风、台风和飓风等影响
(3)对航空的影响:大雾天气、狂风、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4)对管道运输的影响:低温冻害的影响
(5)对公路、铁路运输的影响:
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影响----台风、寒潮(大风、降温、冻害)、暴雨、洪涝、沙尘暴等---对公路、铁路的选线,桥涵的孔径大小等
(6)对邮政通讯的影响:通过灾害性天气影响邮路来影响邮政通讯

6.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热水风的影响
(1)旱涝、盐碱、风沙、焚风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华北地区为例
(2)从气候要素入手,对农业生产做出评价。
①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烈;降水少,雨热不同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
③温带海洋气候——降水丰富,光照、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产量低。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肉畜牧业。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大),夏季高温——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
(3) 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等
(二)地貌(地形)要素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地形影响宏观气候
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地形雨),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2)地形影响局部气候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影响局部气温。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山体迎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背风坡空气下沉增温、空气干燥,易形成焚风效应。
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③影响风速。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狭管效应)。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气候是河流之父,地形是河流之母”,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
②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流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界线;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平原多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系)。
③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平原区河流流速较慢。
④地形影响河道剖面,一般而言,山区河流多呈“V”字型,平原区河流多呈“U”字型。
⑤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运条件较好,山地、丘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
⑥地形影响河流的水能状况,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内部水能较贫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边缘处水能较丰富。

3.地形对植被、土壤的影响
山地的坡向要影响植被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
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
山地海拔高度也要影响植被分布,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荒漠。
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4.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首先,地形要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平原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山地因坡度大小和海拔高低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坡度小于25°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发展成林业或养殖业;从山麓到山顶可依次发展种植业→果园→毛竹(或经济林)→薪柴林→原始林(或次生林)。
其次,地形要影响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平原区机械化水平就较高,山区机械化水平较低。

5.地形对交通运输等工程建设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
①影响交通运输线的走向与形状,丘陵山地交通运输线一般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形态上一般呈“之”字型,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线呈网状分布。
②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山区交通运输方式多以公路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③影响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一般而言,平原地区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低于山区。
④影响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山区交通网密度小,平原区密度大。
⑤位于大地形单元交界处易形成交通要道,如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联系几乎都要经过河西走廊,大型山脉的垭口也易形成交通要道,如中尼公路、中巴公路就经过多个垭口。
⑥许多工程建设也需考虑地形地质因素。如水库需要避开断层,坝址多选择在峡谷处,铁路多修筑在背斜下方等。

6.地形对人口、聚落的影响
地形影响人口的分布,一般而言,海拔越高,人口数量越少,密度越小,热带地区人口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平原、盆地、丘陵的人口密度较大,山区、高原的人口密度较小。
地形影响聚落形态,平原地区多为群居式,聚落规模较大,呈带状;山区聚落多为散居式,聚落规模较小,多分布于河流阶地、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谷。

三、河流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河流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
地形
①流水侵蚀地貌:沟谷发育,沟壑纵横;地形起伏大,侵蚀作用强。
②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貌。
③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④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岛等。
⑤河床特征:上游侵蚀为主,河床窄而深,呈“V”型;下游堆积为主,河床宽而浅,呈“U”型
气候
①河流对降水的影响:增加沿河地区降水量。
②河流对气温的影响:使白天气温降低,夜晚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变小
其他水体
湖泊(地下水):湖泊(地下水)和河流具有相互补给关系:由高水位补给低水位。
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湖泊(地下水)水位,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地下水);
枯水期相反。以湖泊为源头的河流,总是由湖泊补给河流;
地上河分布的地区,总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出露成泉,往往补给河流水
冰川:冰川融水单向补给河流
生物
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干旱地区有河流流经的地区,水分条件较好,形成非地带性的绿洲
土壤
河流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和山麓冲积扇分布的地区往往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四、生物要素及其对其他环境要素的影响
(一)生物要素分析
1.生物的分布与环境
(1)环境影响生物: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或者占据密林的中上层;
喜阴植物分布在背阳、隐蔽的地方,或者生长在密林的底层;
(2)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莲指示水湿环境;骆驼刺指示干旱环境;旗形树冠指示风向;矮牵牛花指示二氧化硫污染程度。
树桩年轮的疏密可以反映降水量多少状况,在温度变化较少的条件下,树轮较疏,反映降水量较大,反之,较密降水量较少。树木向阳面生长快,年轮较疏。

(3)生物成因分析:
(1)生物分布主要受其生存环境条件影响,其影响主要因素包括:

气候(热量和水分)、土壤条件(植物)和食物来源(动物)、地形(或生存空间)和人为生存环境(天敌)等因素影响。

①要清楚所要描述的生物的生长习性,并找出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与该生物生长习性的相关性,从而确定该地某生物丰富的原因。(或从某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推出某生物的生长习性)。

例如:分析种类多

①热雨,全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物种丰富

温海,全年温和多雨,水热充足,物种丰富

②纬度较低且跨度较大,热量南北差异大

③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垂直差异显著,植被垂直带谱多

④远离大陆,位置偏远,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人迹罕至,人为破坏小

⑤交通不便和建设保护区,受干扰和破坏小,植被保存好


(二)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
相互作用
地理要素
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
地形
根据植被覆盖分析地质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不利于外力地貌的形成
气候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降低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增加降水量
水文
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
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
土壤
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稻土的形成

四、土壤要素
(1)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

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 、冻土

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发育程度低,贫瘠,偏碱性

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肥沃


(2)地形对土壤的影响:

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3)冻土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对温度极为敏感,分季节冻土以及多年冻土。

地带性:纬度因素(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

海拔因素:中低纬度高山高原,如安第斯山脉,乞立马扎罗山、青藏高原。

非地带性:①受海洋和洋流影响:冻土较不易形成。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从沿海向内陆,多年冻土的最南边界逐渐南移。在蒙古和我国东北达到最南界限。在北美,海洋的影响较亚欧大陆更强,南界在北纬52°附近。在阿拉斯加西海岸,由于强烈的海洋性气候影响,即使纬度很高也无多年冻土。

②土颗粒粗细及含水量:粗颗粒土导热率高,透水性大,含水量小,不利于冻土发育,细颗粒土则相反。

中国的多年冻土分为高纬度和高海拔多年冻土。高纬度多年冻土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小兴安岭。

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在青藏高原、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等。


青藏铁路成功的关键在于路基工程,而路基工程的关键在冻土。

采用热棒工作,工作时间主要在冬季。在冬季将地下热量输出,让地下温度降至比往年更低的程度,使得夏季气温回升较慢,比没有热棒工作的往年地温要低一些,有效的降低了土壤解冻效果,保护了路基的稳定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